APP下载

论批评

2015-03-20于衡

文化学刊 2015年11期

于衡

(辽宁行政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一般人都知道批评,但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我们却很少再提批评。那么,什么是批评?批评的意义何在?怎样对待批评?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

一、什么是批评

批评是由“批”与“评”两个字组成的,而这两字又各含其意。只要我们对众多批评现象进行回顾与分析,就会发现,批是揭发、戳穿;评则是判断、议论。所以将“批”与“评”组合在一起而成的批评,也就必然包含着揭发戳穿与判断议论两意。如老师上课说某个学生不认真听讲:与同桌说话,搞小动作,影响了教学。即是把那个学生上课不认真的缺点揭发出来,并加以判断或议论;又如一个孩子在外面欺负了别人家的孩子。这孩子的家长会教育孩子说:你无故打人骂人是不道德的,会被人耻笑,若不悔改,将来长大后,就要违法犯罪入狱。这是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进行的揭露与判断;在部队生活中,有的战士集合迟到,首长会指出:这是违纪,真的打起仗来,不及时赶到,是要吃败仗的。这是部队首长对战士犯错的揭穿与判断。由此可见,批评是包含“批”与“评”两意的,而批则是揭发戳穿,评则是判断议论。如果联想到批评是人的批评,而人又是通过语言去揭发判断缺点错误的,那么批评的定义就应该是:批评是人用语言(口语或书语)揭发判断自己或它人错误缺点的一种行为或活动。必须明确指出,批评属于实践,是人的一种物质活动。人们往往在“听其言,观其行”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里的“言”,当成认识,而把这里的“行”,看作实践。其实,这样不妥。因为说话与写字皆是人的外在实际活动,也即人的物质实践活动。但认识却是人脑对外物的一种反映,虽然也是活动,但却是人的主观精神活动。认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批评(口语与书语)却是听得到看得见的。

批评有自批与它批两种形式。自批是个人自我批评,即自己批评自己。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即是自我批评。自批是自己主动自觉地反思自己的缺点毛病。个人通过自我反省检讨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缺欠不足,从而引起警觉关注,并加以克服改正,这是自我自觉悔过纠错的方法。当然,“自我”的范围也是相对而言的,它可单指个人自己,也可指政党政府本身。如毛主席所说的“自我批评”,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内部的“自我批评”。批评除有自批(自我批评)之外,还有它批。它批是我批它,也包括它批我的互相批评。自批与它批是批评的两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可以自行,单独发挥作用,也可相行,互相作用。在相互作用中,有时这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有时则是这一方是次要的,而另一方是主要的。至于到底何方为主何方为次,这要以客观具体情况而定。

批评的特征是:1. 双义性特征。凡属批评,必具批与评两层含义。单独一义,无论是批,还是评,都不能拥有批评所具有的既批(揭)又评(判)的两层含义。批评与排斥(分离)、吸引(合结)、差别、同一等词语所组成的同义词有别。因为排斥、吸引等两个字是同意的,如分是开,离也是开;合是聚,结也是聚。但批评两字却各含其义,二者不能等同代替。这就是批评本身的双义性特征;2. 对象性特征。批评不能空对空,不能无的而发,它总得有个对象。这个对象不是自己,就是别人;不是物质实在,就是精神虚在。如果批评的是自己一方:我、家庭、政党、部队、工厂、企业等个别,那么这样的批评对象就是单个的自我,而这样的批评就叫自己内部的自我批评;如果批评的是另外一方:它人、它家、它国、它厂、它军等,那么这样的批评对象就是别人,就是它方,而这样的批评就叫对外对它批评。批评的对象可以是物质实在的,如人或物。也可以是精神虚在的,如文化古籍电影戏剧书画诗词等,就是精神性的虚在,而这样的批评就是精神性批评。3.缺欠不足性特征。批评不是评功摆好,不是讲优点成绩,而是指出揭示缺点错误。说这孩子太淘气,是指它活泼过度。这过度就是缺点毛病;讲某人贪得无厌,是说此人除有正当需取之外,还要多吃多占,而且是没完没了的占便宜。如现在很多贪官污吏贪占侵吞国家人民财产,动辙几万、几十、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这比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真是大巫见小巫。不严惩他们怎么得了。所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悬反腐利剑,大刀阔斧真刀实枪地反腐,是深得民意大快人心的,这是中华民族之幸。4. 自主自由民主性特征。没有民主,批评难以公开产生,但它不会绝迹,而会背地暗里出现,这就是批评的自由性。人是主体,而主体是主动自主自由的,人有怨气或见到不平不满之处,总要发泄而言之于外,不是公开说,就会背地里讲,这是人之天性。所以,开明的社会政府政党人士总是民主的,是公开允许支持鼓励人们进行批评的,只有反动专制的社会与人,才会压制批评,但压制不让批评的结果必将是反抗与革命,而反动专制的政权与统治者则必将在人民的反抗与革命中灭亡。5.批评具有物质性思想性行为性特征。说批评有物质性是由于它离不开语言,但语言本身却有物质性,因为语言是人的口舌与空气之间动作的产物,可口舌气皆是物质,所以语言本身也是物质的(无论口语,还是书语文字);批评还有思想性(精神)。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既然语言中含有思想,而批评又属于语言,那么批评具有思想性就是理所当然的;批评又有行为性。批评不论是口批,还是书(字)批,都是一种动作,一种行为,所以批评必具行为性特征。批评大致有以上的特征。

批评不同于议论。议论面广,它虽含有批评,但不止于此。它要对功过是非好坏等都说都讲;议论也不限于我与它,而是还有其它,即对不关乎对象性的第三者(人与事)进行评说。批评是两者的,而议论往往是多样的。批评与辩论也不一样。批评的内容是不足缺欠,而辩论的内容则往往是对错功过是非;批评的内容一般是人与事的一个方面(缺欠),它不涉及优点成绩的另一方面,但辩论的内容必然要关乎人与事的两个方面(是与非、对与错、功与过)。批评的内容是事物的片面性(一方面),而辩论的内容乃是事物的全面性(两个方面)。此外,批评的对象不是自我,就是它人,不可能是第三者,但辩论的涉及者往往少不了第三者,因为辩论中的内容(人与事)对争辩的双方而言,正是第三者。批评与反驳、辩驳不能混同。批评是主动进攻,而辩驳、反驳则是对批评的回应,它是被动的自卫。这种反击虽然也是一种攻击,但不是自己的主动进攻,而是在遭到别人攻击后的一种被动的回击。辩驳、反驳也是需要的,在批评不当或过火有出入时,被批评者进行适当地解释反驳,也是正当的。不能是批评者不分清红皂白打几板就受几板,甚至是明显的不实之词,也不言不语的“逆来顺受”。批评与批判,大同小异。大同是二者皆指缺欠不足;小异是,批评严肃,批判严厉,二者在庄严的程度上不同。批评的对象一般多是自己(人民),而批判往往是对敌。批评与评审,有别。批评的是不足,而评审则除有不足外,还有成就长处;此外,评审涉及的是它人它事,即对它人它事进行评判,并不谈论自己,如涉及本人,则当回避,但批评不仅涉及它人它事(批它),而且也直接关乎自己(自批)。这是批评与评审的又一不同点。

二、批评的重大意义

批评具有重大意义,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重要标志。是共产党人的战斗武器。人们皆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而批评则属于批判(批判是大批评,批评是小批判)。马克思依靠批评这个武器,批判了资本主义旧社会,从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依靠马克思对旧社会批判批评的成果(马克思主义),进行武器的批判,也即暴力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这都是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重大成果。毛泽东则把批判批评当作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他说:“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1]又说:“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2]还讲:“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3]

第二,批评是推动社会前进与促使人们思想进步的动力。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念高中时,班级经常开班会或班内小组生活会。同学之间互相批评(自批与它批),班级干部每天或每周上早操回到教室后,也会利用老师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对全班情况作总结,而总结就包括干部的自我批评与对班级某些方面及某些同学的批评。这些批评激发促进了自己与同学们及整个班级充满青春活力,也增强了自己与班级积极上进的信心和勇气。批评或批判的功能与作用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而且从某种意义上看,也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只不过不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形式,而是通过人的生产实践形式。如农村农民耕田种地是一种通过手上的工具(犁锄等),对田地进行耕、播、辗、铲、耥等揭批平辗土壤的实践活动(这也是一种批判批评,是“武器”的批判批评,只是这个“武器”不是语言,而是生产工具,所批对象不是人,而是土地)。这种揭批铲耥土壤的实践活动,促使种子发芽出土,让小苗获得充分的空气水分,使之充满生机活力。如果种子入土后,不耕不辗不铲不耥,那么秋后就不会有好收成。其原因是,没有耕辗铲耥的土地不疏松,因而不能储存空气水分,反会因为光照日晒而易于蒸发水分空气,使土壤板结,从而影响禾苗生长发育而减产。这是批判批评的功能作用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表现。此外,更能证明批判批评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还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整风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1945 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以及各敌后解放区(先于1942—1943 年在延安,后于1943—1945 年在全国敌后或解放区)的“整风运动”,依靠党内“自我批评”,总结了中共建党20 多年的历史,清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统一了思想,加强了团结,增加了战斗力,不仅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日后三年国内革命战争(反蒋)的成功与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前提与条件。

第三,批评不仅是动力,而且是主动力。以前人们曾经唱过“团结就是力量”,但却很少人知道或说过批评也是力量,并且还是主动的力量。团结就是吸引(西方人的称谓)、合结(东方中国人的叫法),它是一种向内向心的凝聚力,它是抗打被动的。凝聚力强,外力就撕不破,打不烂,从而起到保存维护自己的作用;而批评则是事物自我主动的爆发力。它是开拓前进向外向它的力,也是一种进攻的力。只有这种向外向它的前进攻击力,才是打开局面,战胜对方,取得开创性胜利的利器。恩格斯说:“排斥通常是过程的主动的一面,是较多地被供给运动或要求供给运动的一面”[4](这是与“吸引”相比),讲的正是此理。他说的“排斥”(这是西方人的称谓),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分离”,二者的叫法不同,但其意却是一样的。无论是称为“排斥”,还是叫作“分离”,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其实就是我们在政治思想中所说的“批评”里含有的揭发戳穿之意。因为批评里的揭发、捅破、劈开,实际上正是排斥分离。毛泽东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5]毛泽东把党内的“思想斗争”,也即党内的“自我批评”看成是正常合理的,说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认为批评(包括斗争)是维持推动“党的生命”的动力。其实,讲批评与团结都是动力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矛盾学说的动力原理:矛盾的分离性(排斥)与合结性(吸引)是矛盾的作用性,而二者的相互作用正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始因素,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6]由此可见,讲“批评”与“团结”皆是动力,而“批评”又是主动力,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哲学道理的。

第四,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7]陈云同志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8]陈云这里讲的“党风问题”当然也包括党的“自我批评”作风。批评既然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三大作风之一,其重大意义不言自明。

无产阶级是新兴的革命阶级,是旧社会(资本主义)的埋葬者,是新世界的创造者,而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们讲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也是说开拓批判批评是无产阶级生命力的主要表现。这与恩格斯在哲学上所讲的排斥通常是“主动一面”的作用力,是完全相符的。由此可见,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批判性(含批评与斗争)与客观事物的本质性(真理性)是一致的。这乃是无产阶级具有远大前途与必然胜利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如果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抛弃丢掉了批判批评这个锐利的武器,那就是脱离客观实际,脱离事物的本质,其结果必将导致腐败与衰亡。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我们基本不提批评与斗争,而是一个劲儿地喊“和谐”。这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即从“文革”时期只讲“批判”“斗争”(阶级斗争),而且是过分过火与严重脱离客观社会实际需要的批判与斗争,一下子跳到“文革”后的厌恶批判(批评)斗争,谈批言斗就色变的不提批评与斗争,而变为只评功摆好,只讲“和谐”的“和事老”,并且是过分与严重脱离现实社会实际的讲“和谐”(对现实社会的严重腐败视而不见,不批不斗)。使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斗争哲学,蜕化变质为旧中国的只讲和,不讲斗的儒家“贵和”哲学。“贵和”的儒家哲学曾使旧中国的封建社会长时期停滞不前,以致最后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可悲下场。只是在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斗争哲学之后,历经千辛万苦,才使旧中国改天换地变新颜。然而,“文革”之后多年来,由于我们只讲和,不讲批斗(批评斗争),又造成了我国目前社会腐败严峻的总体局面,这是需要认真深刻反思与费劲努力纠正扭转的,而要努力纠正与扭转,则必须重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斗争哲学。

三、怎样对待批评

由于批评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标志,又是事物前进发展的推动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战斗武器,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批评,紧紧把握批评,将其当作我们共产党人的看家宝。不能昨天用,今天不用;不能喜欢时用,不喜欢时不用;不能此地用,别处不用。而应该永远继承它,保持它,应用它。这是我们从长远的战略高度对待批评的总的一般基本态度。那么对待批评的具体态度应该怎样呢?第一,要有不怕批评的胆识。不要讳疾忌医,不要护短。毛泽东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我们希望一切同我们共同奋斗的人能够勇敢地负起责任,克服困难,不要怕挫折,不要怕有人议论讥笑,也不要怕向我们共产党人提批评建议,‘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们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时候,必须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9]又说:“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真理是在我们方面,工农基本群众在我们方面。”[10]还讲:“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1]第二,对待批评要善意,不要恶意。要治病救人,不要一棒子把人打死。毛泽东说:“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象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这个工作决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12]第三,批评要严肃认真负责。不能走形式走过场,不能推诿扯皮,不能敷衍了事。要实事求是,有根有据,要有的放矢,不能随意瞎说,更不能无中生有造谣诬蔑。不能小题大作,不能无理取闹,不能讥讽嘲笑。不能避重就轻,不能不痛不痒,不能浮皮乘草,要抓住要害,批评到位。批评是为了团结与增加战斗力,但不能用批评去打击报负或泄私愤。毛泽东说:“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但红军党内的批评有些不是这样,变成了攻击个人。其结果,不但毁坏了个人,也毁坏了党的组织。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纠正的方法,在于使党员明白批评的目的是增加党的战斗力以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13]第四,批评要注意大的方面,而不应在技节小事上纠缠。毛泽东说:“关于党内批评,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中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14]又说:“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15]第五,要积极对待批评,反对消极对待批评。批评要当面公开讲,反对当面不讲,背后乱说的自由主义。批评还要及时,改正也要迅速。毛泽东说:“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腐败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16]又说:“批评要及时的批评,不要老是爱好事后的批评。”[17]还讲:“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18]第六,对待批评要有一个正常平和的心态,要“从谏如流”。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者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19]第七,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与强项,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所以,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不能马虎大意。关公曾因“大意失荆州”,而我们如果“大意”忽视了批评,也会失“荆州”的。这个“荆州”就是政权国家人民。批评是我们清洁自身污垢的“洗涤剂”,是革除自身疾病毒瘤的“手术刀”。没有这“洗涤剂”与“手术刀”,我们就会灰尘满面满身,就会内脏腐败,以致灭亡。所以毛泽东才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脸。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蠧’,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它生物的侵蚀。”[20]第八,对于不愿接受批评的“讳疾忌医”而“固执错误”者,或屡教不改者,除了一警二告之外,也要实行纪律约束或刑事处罚。因为说服教育批评不是万能的,对于脸皮厚者,对于心底不善的凶恶者,对于玩乎职守不把党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回事者,或自知贪腐享受奢华不计后果者,不将他们绳之以法,就不能平民愤,正国法,国家社会就不会安宁。

总之,对待批评,我们要欢迎,要继承,要挚爱,要维护,要坚持,要运用,要发扬。因为它是我们共产党人保持青春活力的“法宝”。我们要用这个“法宝”克服自己的缺点毛病,增强自身内部的团结,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去勇敢坚定地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地夺取前进道路上的新胜利。毛泽东在1945 年7月与民主人士黄炎培曾有过一次谈话。当黄炎培担心共产党也会最后因腐败问题走上“人亡政息”的道路时,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共产党能够跳出这种始兴终亡的周期率,因为我们有人民群众的监督。”[21]又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提出用“民主”二字走出兴亡周期率。而这里讲的“民主”与“人民群众的监督”,指的就是党内的“自我批评”与人民群众的批评。毛泽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是批评的行家里手,是批评的典范,也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批评已经长时期沉默不语,默默不闻,偃旗息鼓,消声若跡。这是很不正常的,也是非常不利我党我国我民的。多年来不讲批评斗争,只讲“和谐”的片面性,已经造成当前严重腐败的社会现实。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必须拿起批评这个武器与“传家宝”(“唯一有效的方法”),迅速投入到反腐败的现实斗争中去,并在此斗争中,让整个社会重新回到风清气正的轨道上来,以使我们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铁打江山永葆万年。

[1][2][3][5][9][10][11][12][13][14][15][16][17][18][19][20]毛主席语录[M].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1968. 227.223.225.224.223. 222. 228. 226. 228. 227. 227. 225. 230.230.224.223.

[4][6]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人民出版社,1971.60.55.

[7]毛泽东选集. 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44.812.

[8]陈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5.[21]黄炎培.八十年来·从延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