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慈善文化的研究综述

2015-03-20安连朋

文化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慈善文化研究

安连朋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不断变化,产生了诸如贫富收入差距过大、公民道德意识滑坡等社会问题。弘扬慈善文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公民意识,理论界对慈善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加大。

一、我国慈善文化研究综述

(一)有关慈善文化定义的研究

界定慈善文化是研究的基础与根本,不同的学者有其不同的视角。毕天云(2009)从慈善文化与慈善事业相互依存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慈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慈善行动和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武菊芳,薛涛(2011)认为慈善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指出“广义的慈善文化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从事或形成的慈善意识、慈善活动、慈善组织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狭义的慈善文化特指人们的慈善观念,是慈善事业的精神支撑。”[2]李朝阳(2012)则把慈善文化分为载体层、法律制度层与观念层三个层面,其中观念层是狭义的慈善文化,是“人们关于慈善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道德要求等。”[3]

(二)有关慈善文化历史变迁的研究

慈善文化的发展和继承需要历史的审视,一些学者按照时间顺序纵向研究慈善文化的发展过程。蒙长江(2005)认为我国慈善文化的发展是由以“仁”为核心的古代慈善文化到以“救国”为目标的近现代慈善文化,再到以“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为核心的新中国的慈善文化的发展脉络。[4]靳环宇(2005)认为慈善文化包括传统、近代、当代三种形态,每种形态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运作模式,也都是对前代历史经验的总结、超越与发展。[5]周秋光(2013)指出慈善文化经历了与古代农业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古代慈善、与民族救亡相结合的近代慈善事业、以慈善机构团体迅速涌现为标志的民国慈善发展和以“全民参与”为标志的现代慈善。[6]

(三)有关中西方慈善文化差异的研究

对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洋为中用,取其精华与经验,具有借鉴意义。黄家瑶(2008)从思想渊源、生成基础上对中西方慈善文化的发展轨迹进行追溯和比较,他认为中国慈善文化植根于小农经济及其宗法社会,遵循内省,偏重道德教化;西方慈善文化是一种他律诉求,强化了慈善责任和义务。[7]韩丽欣、郑国(2014)指出,中西慈善文化在思想渊源和制度实践上存在差异,旨在揭示宗教慈善观念、个人本位观和家庭本位观、慈善组织的不同定性和慈善制度对中西方慈善事业的影响。[8]

(四)有关改善我国慈善文化建设建议的研究

李静(2011)通过剖析我国慈善发展所遇之瓶颈,指出破解慈善之困境在于,政府要摆正在慈善方面扮演的角色,树立慈善经营理念,拓展慈善发展空间,开拓慈善市场与资源,保证捐赠者知情权;公民要确立合理的慈善权利观。[9]武菊芳、薛涛(2011)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出了在构建我国慈善文化过程中,要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建构一种适应社会转型要求的古今贯通、中西汇聚、博爱宽厚的新慈善价值观。[10]周秋光(2013)基于历史的经验借鉴和启示,提出“慈善是民间资源,其本质上只能是民间行为。民间慈善应当走民营化(非政府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普及化之路”。[11]

(五)有关企业慈善文化的研究

企业慈善文化是反映企业公民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杨团(2006)从时代背景出发,将建树公司的法人公民文化、引导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旨在将社会政策思想转化为社会政策行动,将公司的善意变成善行,政府的善意变成善政。[12]倪建文(2013)从中美企业慈善文化比较的角度分析中美企业慈善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提出要完善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慈善战略,注重企业慈善文化的激励功能,为企业慈善文化的发展制订了一个大框架。[13]

二、研究评述

尽管关于慈善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学者依托于自身学术和经验的累积,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对慈善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但笔者认为以往研究仍存一些问题。

(一)偏重慈善文化内涵的研究

学者以不同的视角对慈善文化的界定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述,但对慈善文化的现代性及慈善文化的外延研究较少。慈善文化现代性所蕴含的慈善主体在人格上的平等性、在价值上的责任感、在参与上的大众性等特点是当代慈善文化在以往传统慈善文化和西方慈善文化基础上的重塑,也是具有国际高度和思想深度的本土慈善文化的特色所在。同时,慈善文化构成各要素及与慈善文化相关要素(公益、社会保障与救助、福利彩票、社会工作及NGO)之间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对慈善文化的丰富、慈善氛围的烘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偏重对慈善文化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

慈善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对历史的重读,但更要注重结合现实。我们国家还在改革之际,处于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期。因此,我们现在不仅需要研究慈善文化的发展历史,还要从慈善文化的发展脉络中找出普适性规律,从我国国情和本土出发,吸收历史的精髓与营养,探究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找准定位,把慈善文化同当代公民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和非政府组织建设等联系起来,使慈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普及于民众,惠及当代。

(三)缺少对慈善文化地域性的研究

学者大多从全国范围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这便于我们对慈善文化从宏观上加以把握,但也需针对地方慈善文化进行微观上的个案研究,突出地方特色、本土性,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慈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探究。

(四)缺少对慈善文化教育宣扬等方面的研究

慈善文化在公民慈善意识培育、慈善组织公信力等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何更好地营造慈善文化氛围,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更需要大众传播媒介和教育系统的介入。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能强化民众对慈善文化及慈善事业的主流价值观,影响慈善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慈善文化的传播与宣扬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改变慈善文化教育缺位的状态,将慈善文化理念系统性、制度化地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公益慈善人才,使慈善理念内化为稳定的民族性格,对慈善文化的累积、沉淀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缺少学科间的交叉与合作

慈善文化研究涉及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目前研究取向比较单一,应加强各学科间的交叉合作,推动慈善文化研究的横向发展。

三、结语

慈善文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不仅要研究慈善文化的现状与问题,理清它的学术逻辑,还要在立足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托理论研究,壮大实践研究。

[1]毕天云.试论慈善组织的福利供给[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51-55.

[2][10]武菊芳,薛涛.关于我国慈善文化建设的多维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4-129.

[3]李朝阳.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慈善文化问题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12.

[4]蒙长江.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历史沿革及现实挑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47-51.

[5]靳环宇. 试论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形态及其变迁[J].船山学刊,2005,(1):154-157.

[6]周秋光.“中国慈善史研究与当代慈善发展”笔谈[J].史学月刊,2013,(3):6.

[7]黄家瑶. 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渊源比较及启示[J].学术界,2008,(4):31-35.

[8]韩丽欣,郑国.中西方慈善文化传统资源的比较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0-115.

[9]李静.基于制度文化的视角:慈善发展之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52-55.

[11]周秋光.当代中国慈善发展转型中若干问题辨析[J].齐鲁学刊,2013,(1):62-65.

[12]杨团.公司慈善文化与政策培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6,(2):87-94.

[13]倪建文.中国企业慈善文化发展问题探讨——基于中美企业慈善文化比较的视角[J]. 齐鲁学刊,2013,(4):103-108.

猜你喜欢

慈善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慈善之路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慈善义卖
谁远谁近?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