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靓”好生活

2015-03-20申军伟

河南电力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浚县砖厂振国

_申军伟

“过去老百姓有‘两怕’,一怕停电,二怕电压低。现在电压稳了,电量足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9月10日,在浚县新镇马行村采访“低电压”治理改造成效时,6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马均喜告诉笔者,“改造前,村民有钱也不敢买空调,现在85%以上的家庭使用电磁炉做饭,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

马行村地处浚县西南部,全村有498户、2126口人,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近年来,由于村里居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加之线路老化,导致村里出现电压不稳、经常停电、大功率电器无法使用等现象,用电成为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1月12日,浚县供电公司为该村实施的“低电压”治理改造工程竣工,村民长期以来的“心病”终于治愈了。“我们村今年新增空调593台、冰箱349台,使用电磁炉的家庭增加了285户,成为远近闻名的‘电气化村’。”谈到“低电压”治理以来村里的变化,马均喜高兴地说。

家住该村线路末端的村民马振国,可以说是“低电压”治理改造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听说笔者采访“低电压”治理改造情况,马振国非拉着笔者到他家里看看不可,感受一下他家的变化。

“这是今年新安装的空调,这是新添置的饮水机,这是新买的液晶电视……”马振国一边拉着笔者从客厅到卧室看他家今年购置的新家电,一边介绍说,“过去用电高峰时,别说电器没法使用,就连灯泡都是发红的,现在好了,电压稳了,家用电器可以敞开用了。”说话时,马振国满脸笑容。

“低电压”治理改造不仅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更为村镇企业带来了创新活力。在浚县新镇董庄村采访时,村委会主任王新国主动向笔者“爆料”:“我们村有一奇,就是砖厂用上了机器人。”

王新国所说的砖厂,是指该村农民企业家李学红2009年在村东头新成立的浚县华港新型环保节能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出于好奇,笔者跟随上门走访的浚县新镇供电所所长刘洪波一起来到该公司。

李学红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兴办砖厂,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关停了以黏土为原料的老砖厂,投资建设了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的新型环保节能建材公司,拥有两条生产线,年产标砖一亿块,产值2600万元。

“这就是他们说的机器人,其实是两台国内先进的全自动码坯机。”走进车间,李学红指着两台高大的机器说:“现在只需要两名工人操作,就可以完成过去150名码坯工的劳动量。”

笔者看到,两台全自动码坯机连接两条生产线,正对着两口隧道窑,码坯机把生产出来的砖坯一层一层快速、整齐地码放到窑车上,等待进入窑内烧制。

“这两台全自动码坯机总投资150万元,是今年6月份投入运行的,厂里原来有200名工人,现在只有不足50人。”李学红说。

“人力成本不断升高,倒逼企业转型,实行机械化、科技化。”李学红接着说,“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有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

说到电力供应,李学红转向刘洪波,笑着说:“刘所长知道,过去电压低,电机开一会儿就要歇一歇,不然太热就会烧毁,自动化设备更是无法使用。”

“去年10月20日,董庄村‘低电压’改造工程竣工,村里新增了3台315千伏安变压器,供电能力是原来的3.2倍。” 刘洪波接过话茬说。

“用电有保障了,第二个月我就到多家科研院所和设备企业考察,经过比较,购置了这两台全自动码坯机。”李学红指着机器,用力一挥手说,“接下来我们还有创新,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刘洪波告诉笔者,自2014年以来,浚县新镇共进行“低电压”治理改造及补点29个村,新增配变容量14470千伏安,让4396户村民用上了“舒心电”,生活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浚县砖厂振国
浚县大平调演出
巩义康店砖厂唐墓出土器物
爱在拉萨
浚县
我和继父13年
我和继父13 年
我和继父的13年
浚县
免费为止
河南浚县隋代黎阳仓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