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研究*
2015-03-20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侯芳洁宋军娜郑玉光王晓娜石家庄050091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侯芳洁 宋军娜 郑玉光 王晓娜 (石家庄050091)
《中药鉴定学》课程是中药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相近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在各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该课程是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等相关问题的应用性学科。[1]通过学习中药鉴定学不仅可以系统学习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还可以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中药品种真伪鉴别和品质优劣评价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药学学科,掌握控制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手段,成为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中药材鉴定需要动手摸、用眼看、用鼻闻、动口尝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这些知识不仅来自理论教学和课本,更需要不同品种、产地、规格的完整个子货和饮片样品做演示。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和板书,学生听课记笔记,机械性地背书,缺乏活力。[2]课堂上是从理论知识的角度介绍药材的外形和显微方面的鉴别方法,在实验课上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来强化记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标本的匮乏以及方法方式的选择欠完善,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的教学方法分为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但三者是分别进行,在这种授课模式使理论和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待解决的问题
1.1 理论课 中药品种多,目前市场流通药材3 000 多种,常用药材1 200 余种,教材上的药材260 多种。每一味中药都有历史记载、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功效和附注等项目组成,涉猎范围很广,涉及到很多学科,比如《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学》等等学科。对于如此相似的内容架构,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强调什么内容,如何清晰地展示重要的鉴别特点,如何在相同中求新颖,这些都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
1.2 实验课 实验课主要由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构成,都是对书上内容的简单验证,造成学生思维固定且懒于重复,缺乏主动思考。而且由于标本更新周期过长,很多药材特征已面目全非,市场上出现的新的药材及混伪品没有及时补充进来,已不能满足教学和实验的需求,还可能对某些药材的鉴别产生误导作用和偏差。
1.3 实习课 每年都有一周在河北安国实习基地进行《中药鉴定学》实习,按照实习计划,白天由教师分别带领学生在药材种植园、药材交易大厅、基地药材标本室、各药材公司实习,以学生自己鉴定药材为主,教师答疑为辅。学生接触常用药材千余种,贵稀、冷背药材百余种,并安排参观中药饮片加工厂和饮片颗粒制药厂;早晨和晚上学生查阅文献,观查药用植物,交流体会和标本,撰写论文,教师分别指导。一般在市场上由学生在市场上自由观察学习,但是目前市场上中药品种繁多复杂,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真伪混淆、不同等级规格、不同产地的药材普遍存在,这样走马观花的看几天,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2 针对这些问题所做的改进
2.1 理论课
2.1.1 要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精选教学内容十分必要,一般分成重点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档次,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每一味药材需要掌握的内容不尽相同,将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分别处理,对于重点药材要细讲、精讲,一般的药材引导学生自学,点到即可。[2]
2.1.2 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鉴定学课程组利用重点课程建设经费购买了先进的数码摄像机、照相机、摄影棚和投影系统,教学新设备的引入,为制作优秀的图像、影像课件提供了方便。这样才能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载体,使课堂教学形式更生动,内容更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中药鉴别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更具体、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经课程组教学人员经过多次讨论,从本草考证、来源、植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这些方面去丰富内容,尽量配备清晰的图片,将性状、显微和采收加工的过程展示出来,并将欠缺内容标注,最终由教学人员讨论完善。按照此模板,将大纲中的重点药材制作出规格一致的PPT,已在教学中使用,学生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2.1.3 利用好网络平台:网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应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服务,为师生教学互动提供方便。[3]从这一观点出发,课程教师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把制作的课件和其他资源上传到公共邮箱,使学生能够随时学习;还要求学生将作业传到邮箱上,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教学互动。
2.1.4 举办学生讲座:《中药鉴定学》信息量大,容易混淆的药物多,类似的鉴别特征也很多,而且目前复杂的中药市场的状况也向师生提出了挑战。所以首先是对这些药材建立了纵向联系,横向比较,有重点地反复比较和复习的理论课讲授和复习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第二还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主动地收集各种中药品种及其混淆品﹑伪劣品,加强与从事中药工作的相关人员的联系,了解市场动态和信息,面向市场进行教学,将极大地增强学生应付市场挑战的能力。中药鉴别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和自学的积极性。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后,以辅导、讨论和讲座的方法为主,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化,鼓励他们在课堂外多接触市场,多寻找机会鉴别中药真伪,任何时候都欢迎他们带样品和问题来进行讨论和研究。第三就是在做好基础知识和传统鉴别方法教学的同时,结合教师科学研究的成果及学科前沿动态,开展中药鉴定学新方法、新技术、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提供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或开展自主设计性试验,促进学生对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素养的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2.2 实验课
2.2.1 标本更新: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心理构建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过程。学生对各类生药的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掌握和医学生对人体解剖构造的掌握相似,需要对生药样品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和记忆。如果没有对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生药下一番工夫,学生很难将图片与实物一一对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4]课程组从安国市场上购买了1 000 份特征典型、规格齐全的药材实物标本,除了搜集正品药材外,还收集到不少混伪品,并建立了药材冷库,将药材分门别类放置,方便查找的同时还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使药材不变质,并作为一个开放的标本库供学生随时学习,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他们自主学习和复习的时间,巩固学习效果。
2.2.2 利用好这些新购置的标本:整理药材标本照片1 000 幅,药材显微照片400 幅。将这些高质量的图片应用到教学课件中,对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具有重要帮助。
2.2.3 完善实验内容:为构建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如中成药的鉴定,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显微、理化等实验手段,对其质量进行验证把关。[5]
2.3 实习课 中药鉴定学的内容都是纵向展开的,每一种药材都包括来源、产地、性状等各项内容。实际上一种药材的某些特征,常常也是其它药材所具有的,一种药材的形态、颜色、结构、粉末特征、理化现象,常常与其它药材类似,即具有共性,这些共性就是横向的、内在的联系。药材市场上混淆品、类同品、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药材众多,以期通过一味药材的调查,主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且能加深课本上的内容,在调查好一味药材的基础上,在市场上进一步熟识其他药材。为此,对实习的的考察方式进行了适当的改变,让每位同学选一到多个相近药材进行全面的考察,比如金钱草类、寄生类、唇形科的全草等等,通过对药材的个子货、饮片进行样品收集和拍照,一定要体现出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储藏时间,野生品和栽培品及真伪等,并通过查阅资料、寻访和猜想,详细阐述引起差异的原因。通过在药材市场上对这些内容进行横向的系统总结和纵横编织,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把握住药材的共性和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突出“纵横比较、重点讲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二课堂和第一课程相结合的思路,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药鉴定学》这门专业课程。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9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4
[2]李西林.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改革探讨[J].中医教育ECM,2006,25 (4):62-63
[3]金哲雄,曲中原.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09,22 (3):344-345
[4]李佳,贾富霞.《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160-161
[5]张慧,裴正东,初正云,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及实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