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的探讨 ※

2015-03-20谢昕悦,周胜红

河北中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中风

对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的探讨※

谢昕悦周胜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关键词】中风;针灸疗法;中医药学文献;中医历代典籍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6.042

【中图分类号】R255.205;R2-06;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6-0914-03

通讯作者:△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医务科,山东济南250014

作者简介:谢昕悦(1987—),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针灸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收稿日期:(2014-04-29)

※项目来源:山东省2009—2010年度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9-142)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于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逐渐进行完善,至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证治理论。其中针灸因为操作简便、疗效独特,成为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整理明清时期的针灸医籍文献,归纳了明清时期对中风病因病机、针灸治疗等方面的认识,简析如下。

1病因病机

1.1气血亏虚,风邪内侵气血亏虚,不能濡养机体,致风中经络,而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如《针灸逢源》曰“半身不遂,此由气血不周。一名偏枯是也。”[1]《灸法秘传》曰:“偏风者,或左肢不遂,或右肢不遂。在左者为瘫,血虚也。右者为痪,气虚也。左瘫右痪者,气血两虚也。”[2]

1.2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阴气不足,阴虚阳亢,致气血逆乱,上冲于脑,络损血溢,瘀阻脑络,发为中风。如《类经附翼》曰“中风瘛疭者,以精血之败伤……皆阴不足以配阳,病在阴中之水也”[3],“中风为病,身多偏枯,而筋脉之败,必由乎阴也”[3]。

1.3饮食失宜,风痰结合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风痰结合,阻滞经络,发为中风。如《针灸逢源》曰“富贵之人,身既安逸,内风已炽,尚图乘风纳凉,沐泉饮水,以解其热,致阳气愈遏不舒,加以浓酒浓味之热挟郁阳而为顽痰,闭塞经络,一旦卒然而中漫不知病所由来”,“阳气遏郁无权,势必转蒸饮食之物为痰,痰与风相结”[1]。

2中风先兆及其预防

手足微麻木感、肩臂冷痛、下肢痠重等都可能是中风先兆的表现,需提前引起注意。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可在早期采取艾灸、针刺等方法治疗,以预防中风的发生。如《类经图翼》[3]和《神灸经纶》[4]均载有“凡人肩冷臂痛者,每遇风寒,肩上多冷,或日须热手抚摩,夜须多被拥盖,庶可支持。此以阳气不足,气血衰少而然,若不预为之治,恐中风不遂等证,由此而成也。须灸肩髃二穴,方免此患”。

3治疗方法

3.1刺络放血法应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无论在中风急性期或是恢复期均可采用。《内经》有云:“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5]其中“宛陈则除之”即指“络脉之中血积而久者,针刺而除去之也”。说明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瘀血积聚日久之病症,符合中风的病因病机。如《针灸大成》云:“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乃起死回生妙诀。少商二穴,商阳二穴,中冲二穴,关冲二穴,少冲二穴,少泽二穴。”[6]说明中风初期,急于十二井穴放血可起到很好的疗效,甚至有“起死回生”之效。《普济方·针灸》内载有:“试效方云:陕帅郭巨济病偏枯,二指着足底不能伸。迎先师于京师治之。至则以长针刺委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黑,又且胶。刺之如是者六七刺,服药三月,病良愈。”[7]说明于委中穴刺血可治疗中风之半身不遂。

3.2艾灸明清时期,医家很重视艾灸治疗中风的应用。一般可用于针刺治疗中风的穴位均可艾灸,明清时期医籍多对此有详细记载,尤以神阙穴应用最多。如《神灸经纶》云:“凡卒中风者,此穴最佳。”[4]《类经图翼》[3]、《针灸大成》[6]、《普济方·针灸》[7]、《针灸集成》[8]、《针方六集》[9]等均载有徐伻卒中风后灸神阙穴恢复的医案。如《针灸集成》记载:“有徐伻者,卒中不省,得桃源簿。为灸脐中百壮始苏,更数月,乃不起。郑纠云,有一亲卒中风,医者为灸五百壮而苏,后年逾八十,向使徐伻灸至三五百壮,安知其不永年耶。”[8]其灸法“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良。若灸之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若灸少,则时或暂愈,后恐复发,必难救矣。但夏月人神在脐,乃不宜灸”[8]。《普济方·针灸》亦云“常令身上灸疮可也”[7]。说明艾灸治疗中风壮数宜多,甚至可使身上留下灸疮,壮数过少则效果不理想。此外,艾灸在中风的预防上也有积极作用,如《类经图翼》云“肩髃系两手之安否,环跳系两足之安否,此不可不灸之”[3],此言平日常灸肩髃、环跳两穴可预防中风。

3.3针刺法针刺法是治疗中风最为常用的方法。明清医家对针刺治疗中风的认识已趋成熟,对中风主要症状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所选穴位已逐渐明确,并提出了一些特效针刺手法。

综观此时医籍,可发现其选穴规律为:①以阳经穴位为主,阴经穴位为辅。其中又以足少阳、手足阳明、足太阳经穴位为多,如合谷、迎香、商阳、手三里、肩髃、曲池、听会、临泣、风池、环跳、悬钟、阳陵泉、颊车、地仓、下关、上巨虚、下巨虚、昆仑、委中等。阴经穴位应用较多的有劳宫、内关、间使、中冲、照海、少商、列缺、三阴交、行间等。②多取头面四肢穴位及特定穴,如百会、人中、地仓、颊车、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环跳等穴。③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普济方·针灸》云:“治风中府,手足不随……取穴百会、曲鬓、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治风中脏,气塞涎上不语极危者……取穴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7]

在针刺手法方面,《针灸问对》载抽添法,操作为“针入穴后,行九阳之数,气至慢慢转换,将针提按,或进或退,使气随针到于病所,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此治瘫痪、半身不遂之疾”[10]。《针灸大成》记载补泻必资呼吸,需“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转针,若当吸不转,令人以手掩其口鼻,鼓动其气可也”[6],另有记载“先下主针,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左边左手,左足同手法,右边亦然。先斗气、接气而后取气,手补足泻,足补手泻,如搓索然。久患偏枯蜷挛甚者,必用此法于提插之后”[6]。《针灸聚英》[11]和《针灸大全》均载有通经接气之法,《针灸大全》载“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在乎摇动出纳,呼吸同法,驱运气血,顷刻周流,上下通接”[12],这些都说明此时医家重视针刺手法的应用。

小结 经过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积累及发展,至明清时期,针灸疗法已贯穿于中风的预防及治疗过程,并日臻成熟完善。通过对明清时期针灸治疗中风的文献记载总结发现,此期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致病因素可大致归纳为风、痰、瘀3种,并指出三者互相间杂、互为因果,又与平素体质、饮食偏嗜密切相关,渐而发病,当首出先兆,其中以麻、重、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故而进一步提出早期采取针、灸等手段进行干预治疗,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

在治疗方法方面,明清时期已逐渐形成以刺法和灸法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案。其中,刺络放血法偏重于瘀血积聚之中风,选穴亦多为少商、商阳、中冲等十二井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谓“所出为井”,旨在形容经脉之气开始流注的状态,其位置多在四肢末端或爪甲之侧,刺其出血有疏通经络、使脉气通达之作用。灸法则指出以神阙为主,此穴为任脉气血汇合之处,灸之有温补元阳、复苏固脱之效。

在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上形成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简单归纳为:①体现“宁失其穴,误失其经”的理论,选穴上重视阳经取穴,以5条阳经(足少阳、足太阳、手阳明、足阳明、督脉)为主,其中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诸阳。②取穴位置以四肢部最多,特定穴尤以五输穴、交会穴为主。③积极与补泻手法相配合。

在现代临床治疗中,针灸治疗中风因其操作简便、疗效独特,已成为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明清时期形成的较为系统的证治理论,

参考文献

[1]清·李学川.针灸逢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91,1236-237.

[2]陆拯.近代中医珍本集:针灸按摩分册[M]//清·金冶田传.灸法秘传.2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01.

[3]明·张介宾.类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000-1001,899,945,1000-1001.

[4]王大全,魏铭,赵云萌,等.神灸经纶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311,209.

[5]田代华,刘更生,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6]明·杨继洲.针灸大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166,357,438-439.

[7]明·朱橚.普济方(一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4,201,271-272,280.

[8]陆拯.近代中医珍本集:针灸按摩分册[M]//清·廖润鸿.针灸集成.2 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9,209-210.

[9]施士生.针方六集校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26.

[10]明·汪机.针灸问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4-75.

[11]明·高武.针灸聚英[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5.

[12]明·徐凤.针灸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26-127.

(本文编辑:曹志娟)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中风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针灸疗法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