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介评
2015-03-20陶季邑
陶 季 邑
(暨南大学 社会科学部,广东 广州 510632)
美国《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介评
陶 季 邑
(暨南大学 社会科学部,广东 广州 510632)
作为西方重要的学术期刊,美国《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在2014年研究专号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背景、中国梦的内容、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梦的意义等问题均作了进一步或新的探讨,并在未来中国梦如何构建方面提出了几点期待,从而从一个侧面大致地反映出近期西方学术期刊关于中国梦的若干新看法,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目前西方和中国学者关于中国梦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自然,该专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该专号毕竟对中国梦问题作了一些积极与可贵的探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今后对中国梦的全面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构建。
中国梦;《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城镇化;介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一直是近年美国或西方学术期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中国政治研究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主办的英文版学术季刊《中国政治学刊》(JournalofChinesePoliticalScience)自2014年以来始终对中国梦给予较充分的关注,并分别于2014年3月(即该刊第19卷第1期)和2015年6月(即该刊第20卷第2期)两度出版中国梦研究专号,其中2014年研究专号的主题为“中国梦:寻找未来”(“China’s Dream: Looking for the Future”),刊发美国、澳大利亚和丹麦学者论述中国梦的论文5篇(笔者2014年8月曾撰文梳理过此专号关于中国梦的研究情况①参见陶季邑:《从美国〈中国政治学刊〉看西方中国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63-366页)。2014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年9月17日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理论网”、2014年9月14日广东中观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外交观察网”等中国著名网站先后全文转载了该文。)。《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的主题则为“在中国大地上编织梦想”(“Weaving Dreams on the Ground”)。该专号刊发美国、挪威和中国学者论述中国梦的论文5篇。
第1篇是美国休斯敦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政治系教授乔恩·泰勒的论文《中国梦是城市梦: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该文试图探讨中国梦在今后中国扩大城镇化、促进国内消费和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认为中国梦通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在这些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2篇是挪威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文化研究与东方语言学系副教授安娜·阿勒斯的论文《在大地上编织中国梦?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城镇化的态度》。该文选取江西省定南县和浙江省庆元县的城镇化规划做研究案例,从中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城镇化所怀有的态度和动机,认为目前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的动机和利益极其复杂,“在中国大地上编织中国城市梦”并非易事。
第3篇是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卢春龙的论文《中国城市居民对中国梦的支持:17个城市的实证研究结果》。卢春龙曾获得美国老领地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哲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宁、三亚和南通等中国17个大中型城市进行实地调查,借以探讨目前中国市民对中国梦所持有的态度,其研究结论是:中国梦的核心思想颇受大多数中国市民的欢迎。
第4篇是中国北京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的论文《解构“中国梦”:价值观念和制度》。冯兴元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曾获得德国维藤大学( University of Witten / Herdecke )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对习近平的“中国梦”进行解构,认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新的领导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主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这些为中国今后实现中国梦提供新的基础。
第5篇是美国宾夕法尼亚米勒斯威尔大学(Millersvill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政府与政治事务学系助理教授大卫·欧文的论文《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利益的影响:将中国梦变成中国现实》。该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组织”(“the World Values Survey”)于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对中国北京三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借以探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利益这一问题,并进而考察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论是:政治利益实际上并非沿着社会阶层路线来确定;在新时期的中国,对政治感兴趣的人士满意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向及其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各社会阶层中维护合法性。欧文认为,中国人民完全能拥护习近平将中国梦变成“中国现实”的种种努力。
下面拟对上述西方和中国学者有关中国梦的若干观点略作梳理。
一、关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背景
关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背景,《中国政治学刊》2014年中国梦研究专号已经作了一些探讨,认为:①今日中国民众对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很有信心;②新世纪以来,中国中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③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但在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和凌辱。所以,今日中国人拥有强烈的决心,要重回过去的荣耀,恢复过去的力量;④全球化为习近平提出中国梦营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背景。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参见陶季邑:《从美国〈中国政治学刊〉看西方中国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64-365页)。。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继续考察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背景和基础,并产生两点新看法。
其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因素有助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卢春龙指出:“中国梦实际上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中国梦与以下三个传统政治价值观念紧密有关:尊敬政治权威,追求社会秩序和支持强政府。换言之,此三个传统政治价值观念成为中国梦文化表达的基础。”[1]157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因素有助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
其二,今日每位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希望和梦想,这也有助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乔恩·泰勒指出:“习近平认识到每位中国公民都怀有希望和梦想。他对此充分地加以利用,提出了并重视‘中国梦’这个概念。”[2]110
二、关于中国梦的内容
关于中国梦的内容,《中国政治学刊》2014年中国梦研究专号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认为:①中国梦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复兴”;②中国梦的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③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梦;④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全国逐步推广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①参见陶季邑:《从美国〈中国政治学刊〉看西方中国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64-365页)。。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依然探究中国梦的内容,并出现三个新观点。
(一)中国梦的内容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
卢春龙指出:“‘中国梦’这个概念具有三方面的内涵。”①就“国家方面”而言,“注重繁荣、法治和民主”;②就“社会方面”而言,“强调和谐、社会合作、社会正义和平等”;③就“个人方面”而言,“突出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中国梦这三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连”。“中国梦和美国梦在本质上具有差异”,因为“美国梦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梦则具有“强烈的集体性”,亦即“个人梦与国家梦和社会梦结为一体”[1]147。
(二)中国梦的具体内容之一是“城市梦”(“an urban dream”)或“城镇化”(“urbanization”)
乔恩·泰勒指出:“中国梦既是民族振兴、追求大国地位或军事强国之梦,也是城市梦。”自2014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后,“中国梦”就包括“城镇化”这一“重要内容”。如果“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得以成功地实现”,那么今后十年及其以后中国的面貌将最终得以改变。正因此,“中国共产党重视城市化和城镇化改革”[2]111-112,118。
(三)中国梦的具体内容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如前所述,冯兴元认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新的领导层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除了现有的政治制度诸如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外,中国新的领导层还提出要构建一系列新的制度,包括全新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这些新宣布的价值观念和制度”可以为今后中国“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进行可持续生产”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努力实现“中国梦”“提供一个新的重要基础”[3]163。
三、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
(一)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
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中国政治学刊》2014年中国梦研究专号发表了一些看法,认为:①如今中国在实现中国梦方面颇有自信心,这对实现中国梦很有利;②全球化和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也有助于实现中国梦①参见陶季邑:《从美国〈中国政治学刊〉看西方中国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65页)。。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仍然剖析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并提出这样一个颇有现实意义的新见解:如今中国梦业已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支持。这非常有利于今后实现中国梦。大卫·欧文的研究表明:“中国人民完全能拥护习近平将中国梦变成现实的种种努力。所以,即使经济有时不稳和效益并未立即产生,但中国共产党仍然很可能继续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4]198卢春龙在对中国17个大中型城市进行调查研究后,也指出:“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思想,如‘富强中国’、‘和谐中国’和‘个人发展’,已经颇受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的欢迎。”或者说,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支持”[1]157。
(二)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挑战
关于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政治学刊》2014年中国梦研究专号也探究过,认为:①来自国内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两个。其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中国在实现中国梦方面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其二,近年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在兴起,其表现形式和影响均较为复杂。此社会思潮对当前中国外交产生复杂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会影响中国梦的实现。②来自国际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现有的国际秩序是由美国主导。这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复杂的影响①参见陶季邑:《从美国〈中国政治学刊〉看西方中国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65页)。。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再次论及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两点新看法。
1.中国梦的实现本身就极其复杂
安娜·阿勒斯以目前中国在追求“新的城市梦”或在实现“城镇化”过程中正遇到“一些巨大的挑战”为例,说明今后中国梦的实现并不容易。她指出:“中国新的城市梦之实现取决于这个梦在中国地方一级如何编织。”“地方政府的动机和利益决定国家领导的农村城镇化计划之制定。但地方政府的动机和利益却颇复杂”。地方政府中还有人认为,大规模地进行城镇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另外,“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考虑上级命令、地方上诸多制约因素和利益问题,并要在此三者之间“进行操作”。所以,“对地方政府来说,在中国大地上编织中国城市梦是一项越来越复杂的任务。这必定是他们未来岁月最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5]121,123,128。
2.一些中共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较为严重,从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效,进而影响中国梦的实现
乔恩·泰勒指出:中国梦亦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忧虑”亦即它面临着来自自己的干部腐败和脱离人民所带来的“威胁”。这些均影响今后中国梦的实现。为此,习近平执政后“对腐败采取严厉措施”,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纠正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领导干部被要求抵制‘四风’即形式主义之风、官僚主义之风、享乐主义之风、奢靡之风,并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2]111。
四、关于中国梦的意义
关于中国梦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政治学刊》2014年中国梦研究专号发表了一些看法,认为:①中国梦有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振兴中华民族;②中国梦在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③中国梦向世界显示中国的自信心①参见陶季邑:《从美国〈中国政治学刊〉看西方中国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65页)。。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进一步考察中国梦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并得出两点新认识。
(一)中国梦鼓舞着中国人民去追求自己的抱负,并与别人一道共享彼此的梦想
乔恩·泰勒指出:习近平的中国梦对中国普通百姓“具有吸引力”,“鼓舞”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并让中国普通百姓相信:自己的梦想和别人的梦想均能一起实现和共享”[2]110-111。
(二)中国梦有助于今后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国内消费、维持社会稳定和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以及最终改变中国这个国家的面貌
乔恩·泰勒指出:“今后15年内,中国多达十亿人将生活在城市化地区。”“中国的未来”必然是“城市化”。中国梦在今后中国“扩大城镇化”、“促进国内消费”、“维持社会稳定”和“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以及“最终改变国家面貌”等方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118,112。
值得一提的是,安娜·阿勒斯还专门通过对江西定南和浙江庆元编织“中国城市梦”(the Chinese urban dream)两个案例的研究来说明中国梦有助于今后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其研究结论是:“这两个地方”在“中国大地编织中国梦”方面“或许很顺利”;中国梦对今后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但该学者同时认为,目前就全国“这种就近城镇化计划的总结局”(the general outcomes of this type of in situ urbanization project)来进行评价,“还显得太早”[5]139。
五、对未来中国梦构建的期待
关于未来中国梦如何构建问题,《中国政治学刊》2014年中国梦研究专号载文期待说,中国方面对中国梦的解读一定要相当清晰。因为,如果中国方面对此概念没有清晰的解读,那么很难避免其亚洲邻国对崛起中国之梦的忧虑①参见陶季邑:《从美国〈中国政治学刊〉看西方中国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65页)。。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对未来中国梦的构建问题明确提出了几点期待,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中国在未来中国梦构建的过程中应当以开放的姿态吸收新的价值观念。卢春龙指出:“中国梦应当以开放的姿态吸收新的价值观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梦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其内容”,从而“与中国公共价值观念的发展保持一致”[1]157-158。
第二点,中国在未来中国梦构建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地强化竞争性的市场秩序和法治。冯兴元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取决于中国新的领导层在未来岁月里能否成功地强化竞争性的市场秩序和法治”[3]181。所以,他期待中国领导人今后在中国梦构建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强化竞争性的市场秩序和法治。
六、结 语
以上对《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有关中国梦的若干观点作了一些梳理,尤其是与《中国政治学刊》2014年研究专号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在《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上,西方和中国学者对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背景、中国梦的内容、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中国梦的意义等问题均作了进一步或新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观点,其中有的学者还对未来中国梦的构建明确提出了几点期待。所有这些颇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而是积极和可贵并值得肯定的。
(2)《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除了刊登三位西方学者的论文外,还发表两篇中国学者的论文。中国学者的这两篇论文对中国梦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这表明,作为西方重要期刊,《中国政治学刊》如今开始关注中国学者关于中国政治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国政治问题的看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近年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开始在西方学术界产生影响。不过,目前中国学者在西方学术界所发出的声音还是十分微弱的。但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今后中国学者在西方乃至国际学术界所发出的声音将逐渐有所增大和增强。
自然,《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关于中国梦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所掌握的资料还不大充分,有的观点不大客观或较为片面,有些问题需作进一步探讨,等等。但作为西方的重要学术期刊,《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在其2014年研究专号的基础上对中国梦毕竟作了进一步或新的观察,并就未来中国梦如何构建问题提出了新的期待,从而从一个侧面大致地反映出近期西方学术期刊关于中国梦的若干基本看法,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目前西方和中国学者关于中国梦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中国政治学刊》2015年中国梦研究专号连同其2014年中国梦研究专号,一起刊登论文凡10篇,这些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梦问题作了积极与可贵的探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今后对中国梦的全面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构建。
最后,作为中国大陆学者,我们衷心期望美国《中国政治学刊》和其他西方学术期刊乃至全球学术期刊对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继续予以关注。
[1] Chunlong Lu. Urban Chinese support for the Chinese Dream: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seventeen cities[J].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015,20(2).
[2]Jon R. Taylor. The China Dream is an urban dream: assessing the CPC’s national new-type urbanization plan[J].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015,20(2).
[3] Xingyuan Feng. The “Chinese Dream” deconstructed: values and institutions[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015,20(2).
[4] David A. Owen. The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political interest across social classes in China: turning the Chinese Dream into a Chinese reality[J].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015,20(2).
[5] Anna L. Ahlers. Weaving the Chinese Dream on the ground?Local government approaches to “new-typed” rural urbanization[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015, 20(2).
[责任编辑 李丹葵]
2015-07-29
陶季邑,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中国外交理论与政策研究.
F091
A
1009-3699(2015)05-0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