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评述

2015-03-20

关键词:学科理论政治

吴 倩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为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由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主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纪念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于2014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60余所高校的100余名校党委书记、教授以及《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的编辑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学科建设与发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与创新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会上既有共识和交流,也有碰撞和交锋,思想的火花不断闪现,重要的问题不断凸显,本文就研讨会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评述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要关注的领域

与会专家和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结合当前的形势和面对的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突破旧的樊笼、广辟新的领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清华大学林泰教授指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开辟如下四个新的领域:社会思潮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指出,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问题研究,包括价值主导和价值博弈问题、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问题。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和社会思潮的研究结合起来,用理论去分析和驳倒错误思潮。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要研究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和理论、人才培养等提出的新课题、创造的新条件。华东师范大学余玉花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要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基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建立起具有独特性的核心价值观。河海大学戴锐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要重视对社会舆论、网络舆论的研究,同时要抓好个性化教育。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要把社会思潮的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根据刘延东副总理给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冯刚的回信以及李卫红副部长在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他们都着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跟上意识形态领域的需要。而社会思潮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表现,目前面对诸如资产阶级自由化、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宪政民主等思潮,我们要敢于亮剑,勇于做斗争,当前的青年知识分子只有真正扎根基层,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成长起来才不是温室的花朵。

第二,要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飞速发展,各种微循环途径日益完善,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主体,同样也成为海量信息的传播受众,而这中间又滋生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此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问题,还要把大数据作为一种工具、一种优势为我所用,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研究和分析,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如人的思想与行为规律、社会思潮的生成发展及变化规律等。

第三,要把国学等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与五四时期批判旧制度、旧道德、旧思想、旧习惯不同,在当前新的时空境遇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流传下来许多博大精深的传统经典,直到今天还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面对90后、00后等新青年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华精粹,从中传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国际国内形势,还是从推进我国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抑或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还是从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和践行都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等重要功能,要加大力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提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性等重大问题要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要呈现的形态——再系统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1984年创办至今,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框架,包括基础理论、发展论、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主导论、结构论、主体论、环境论、过程论、方法论、载体论和管理论等,然而这些局限于微观细节的研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视角越来越狭隘,容易使研究陷入瓶颈。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虽然许多理论认识都有待深化,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范畴等问题寻求突破更为迫切。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指出,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本质和规律等重大问题,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形成共识,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指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与学科的实践基础不够一致、与学科的理论基础有一定脱节、与学科理论研究规范性要求有差距等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再系统化[1]。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指出,要深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中山大学李辉教授指出,要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学术脉络,理清其逻辑演进历程,体现出科学性的知识形态。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指出,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宏观视野[2]。综合上述专家学者的观点,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再系统化建立宏观视野,解决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元问题,梳理学术脉络,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再系统化的研究形态,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宏观视野。“再系统化”首先就是一种研究视野的转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既要“入乎其内”,也要“出乎其外”,我们应该跳出具体的研究细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全局和战略的层面展开系统的研究,从对微观的具体教育活动的关注转换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上,从对具体理论问题研究的关注转换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上,从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在运行规律的关注转换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各运行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计民生、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上。

第二,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科学逻辑。通过再系统化重新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学术脉络,通过阶段划分理清自身的学术发展史,并且要加强对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通过再系统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首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理论基础相一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又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实践考验,形成了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国家建设思想等为主要内容的巨大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日臻完善的科学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较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他最新成果特别是以人为本和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论较少,这就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程的断层,因而我们要通过再系统化的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逻辑演进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行对接,对于滞后的理论进行调整,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其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实践基础相一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仍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要,比如在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与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相结合、与新媒体的发展相结合、与企业运行机制相结合、与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因而我们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再系统化,重新梳理其发展历程和已有研究成果,找出主流和分支,探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处于何阶段,在与现实的对接上还存在哪些方面的空白或不足,通过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深化相关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实践基础的对接。再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理论前沿相一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综合特性,它与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要关注自身学科的发展,还要随时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再系统化过程中,要与其他相关学科作比较,研究其内在联系,参考、借鉴、吸收和使用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唯有始终与相关学术理论前沿保持一致性和同一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日趋成熟。

第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规范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史短,很多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概念没有达成共识,对其他学科的引用存在着消化不良、理解有误等问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迫切需要通过再系统化过程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范化。首先,在再系统化过程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的三个元问题达成共识。一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问题,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亦即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问题;二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从根本上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从根本上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性问题。关于这三个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是各持己见、见仁见智,因此亟需达成共识。其次,在再系统化过程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规范。我们要通过一个重新梳理的过程,清除掉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旨背离、偏离的内容,填补空缺的内容,修复不严谨的内容,建立一套主流研究体系和研究规范,另外要通过整顿期刊、网页、报纸等相关传播载体,整顿教师、学者等研究队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规范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要实现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功能发展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结构发展决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发展。林泰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当成为科学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的“智囊”和“思想库”。天津师范大学王秀阁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抓好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两个维度,尤其是要破解现实难题。中山大学李辉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与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在已有的导向、育人、传承等一般性功能基础上拓展以下新的功能: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功能。作为意识形态导向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承担着构建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面对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冲击、意识形态领域交锋不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陷入话语权和主导权之争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尤其要注重拓展其引领社会思潮的功能,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理论,同时加深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从根本上驳倒资本主义的价值系统,驳倒错误思潮的理论本质,从而占据意识形态领域制高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发挥破解现实问题的功能。任何一门学科的前进发展都是在对问题的反思、回应和解答的过程中实现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力量,理论只有能解决现实问题,才有存在的价值。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存在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大部分研究成果是从书本到书本,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没有调查研究,再深刻的论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注重提升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既要改进理论研究的方法,更要从根本上变革理论研究的思路,变“书-脑-纸”为“实践-书-脑-纸-实践-纸”的过程。只有真正从实践中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理论,才能真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面革新、全面提升。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发挥与个人成长成才对接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应该落脚于人,即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相结合、与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有安全感,更需要有幸福感、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这就决定了人们是否接纳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从主观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递出来的教育内容,然而现实中人们大多排斥直接的政治灌输,反感僵化生硬的政治教化,正是因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接个人成长成才不够,导致其日益被边缘化,无法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对教育对象进行充分的精神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变空洞说教为“渗透性教育”,真正将政治教育与育人教育、与人的发展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教育对象从心理上产生幸福观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教育对象产生成就感,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认同感,从而接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传递的教育内容。

面对当前全新的时空境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要抓住机遇,更要主动迎接挑战,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领域、形态、功能三方面推进学科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质量和水平。

[1]陈秉公.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8):43-48.

[2]沈壮海.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84-90.

猜你喜欢

学科理论政治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