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2015-03-20云南汇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杨雪琴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际趋同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云南汇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杨雪琴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云南汇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杨雪琴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资本流动国际化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大量跨国公司纷纷壮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建立并执行的会计准则基本在内容上实现了国际趋同。本文简述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的现状,介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发展历程 国际趋同

一、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现状

随着新时期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已对全球建立统一的会计准则达成一致共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衰退,各国已经意识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性,金融体系改革使国际会计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以美欧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格局逐步被打破,新兴经济体国际地位渐渐提升,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已开始参与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目前世界各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形式各不相同,一些国家采取直接采用国际准则形式,一些国家采取与国际准则趋同的策略,还有某些国家对国际准则的应用态度始终不明确,如美国和日本,美日两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美日两国会计准则是否能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应密切关注其发展方向。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始终希望世界各国不仅仅采取趋同方式,而是能够完全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此,各国应积极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沟通交流,在国际会计改革过程中结合本国国情,为自己国家争取应享有的利益,积极的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做出互动,在听取各国意见后对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制定出全球认可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

任何制度和准则的制订和实施都需经历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同样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初步接轨阶段(1978年—1991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对外开放使大量外资企业纷纷涌现。当时的会计政策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外资企业的发展需要,财政部开始研究商讨制定适合中外合资企业的会计制度,并于1985年3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4月颁布《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这是我国首次引进和借鉴国际通用会计处理方法制定的会计制度,初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开始了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协调阶段(1992年—2005年)

1992年至1993年间,财政部连续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13项分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企业财务制度,即“两则”和“两制”,全面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行业做出规定,吸收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基本概念和国际通用的记账方法。随后财政部又相继发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等法规,2000年出台《企业会计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会计核算方式,完成了与国际惯例初步协调的进程。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阶段(2006年至今)

2005年11月,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声明,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允许在特殊问题上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部分差异。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既适应我国国情又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2009年世界银行评估认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制定和实施成功有效。2010年财政部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指出中国将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持续趋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财政部于2014年相继修订四项具体准则,

新增三项具体准则,此次改革表明我国已逐渐掌握话语权,并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一)明确立场,趋同并非等同,不能盲目照搬国际准则

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虽然各国面临的现状各不相同,但会计准则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始终是发展方向,但趋同不是直接采用,不是照搬照抄,趋同应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特点自行决定。国际会计准则并不能完全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应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深入研究,密切跟踪了解相关最新进展和修订情况,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而不是盲目的照搬。明确立场,选择适当的趋同策略有利于推进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趋同,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环境,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深度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提升国际影响力

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应积极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和修改,逐步完善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保持持续互动,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全面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并权衡考虑,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在未来国际会计改革过程中提升话语权和主动权,保证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维护国家和企业应有的利益,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同时更需保证贯彻实施

目前我国仍实行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并存的会计体系,从长远来看,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如实现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完全趋同,需完成从企业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准则的转变,转变过程需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兼顾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我国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更需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对实施情况和效果的检查和监管,保证准则的贯彻实施,实现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相关人员业务水平

实现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需要会计人员全面了解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准则随经济发展不断更新变化,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职业判断力,必须加强企业从业会计人员的日常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鼓励更多高学历的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岗位,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蕊帆.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策略及发展前瞻[J].山东工业技术,2014

[2]武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国际趋同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势分析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及差异的根本原因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及纳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