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防范的高校内控管理研究

2015-03-20河海大学张巧华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职工岗位

河海大学 张巧华

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阵地,也是多种风险的载体。既有关系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又有关系高校财产安全的财务风险,还有关系高校名誉或品牌的声誉风险。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扩建以及自主权的增大,在招生收费、物资采购、经费使用、工程建设等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这些现象实际上是高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失衡或失效的外在表现。因此为了防范高校风险,保证资金安全、资产完整,预防腐败,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迫在眉睫。

一、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和防范经济活动的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制度、实施方法和业务程序。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凭借自身经验或道德约束,内容不全面,不系统;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缺乏配套评估指标与考评方法,致使内部控制弱化,执行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内部控制环境欠佳,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首先许多高校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控意识淡薄。管理层内控理念缺乏,在发展教学科研过程中,忽视内控系统建设,决策随意化,盲目化;教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对经费使用的控制,是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事情,缺乏内部控制的主体意识,没有形成重视内控的氛围。其次有些高校治理结构还存在学术组织行政化、机构臃肿、权力配置失衡、民主决策不够、教职工大会监督乏力等问题,导致学校风险防范能力削弱,贪腐现象频发。再次,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资金规模激增,受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某些教师利用内部控制漏洞,经费报销弄虚作假,工程项目暗箱操作,招生录取权钱交易,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破坏了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最后在人才配置上,有些高校还存在内控关键岗位人才缺位以及管理层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未做到人尽其才,没有充分调动每个岗位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机制缺失

目前,在教育产业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高校没有对偿债能力进行科学分析,没有对项目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没有对投资回报率进行充分论证,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盲目建设新校区和新校舍,跟风上马大量改建、扩建工程,造成债务负担沉重,资产损失浪费,使学校偿债风险和运营风险增大。长此以往,导致高校经济状况恶化,信用危机产生,教职工待遇得不到提高,引发深层次的内部矛盾,影响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衔接性差

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我国高校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内部控制体系。在经费使用、物资采购、资产管理、工程建设、人事任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由于高校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复杂化,随着院校合并、新校区建设、重大投融资等新情况的不断涌现,逐渐反映出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存在的缺陷。内部控制约束对象不全面、系统性较差、操作性比较缺乏;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能力弱,衔接性较差;缺乏风险评估和持续性改进机制,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制度执行缺乏刚性,造成有制度,无执行,内部控制松弛,导致领导决策随意化,为日后的风险埋下了隐患。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目前,某些高校在管理岗位设立上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不严格,部分人员业务相互交叉,甚至身兼数职,造成管理混乱;授权审批制度不规范,存在越权审批甚至伪造文书和签字情况;许多高校内审部门缺乏组织和人员上的独立,某些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内审工作只注重事后的财务审计,以堵塞漏洞为主,不注重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内部监督作用受限。同时高校很少聘请外部审计力量来评估内部控制,外部监督缺乏。

二、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首先,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要从思想上转变“重教学科研、轻内控管理”的陈旧观念,领导层要做内控体系建设的倡导者,以身作则支持内控建设,向全体教职工普及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申明内控的重要性,将内控管理理念渗透到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树立全体性的内部控制意识,将遵守内控制度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组织文化,形成“领导带头、部门协作、全体参与”的内控氛围。

其次,完善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完善校党委、校行政以及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相互制衡。引入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校董事会负责制,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直接接受校董会领导,加强其独立性,强化其监督能力。明确学术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范围和监督程序,深化校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行以院系为重点的管理体系,将管理重心下移,精简行政岗位,让组织结构扁平化,加快信息在组织中的传递速度,提高组织面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强化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再次,实施配套的人才政策。专业管理人才的配备,是高校内控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和选拔机制,既重视职业道德又重视专业能力。在人员配置上,既要有作风正派、以身作则的领导干部,又要有素质过硬、内控意识强的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审计、基建、资产等与内控关系密切的部门,还要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约束人的趋利倾向,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化解与人有关的风险。

(二)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内部控制的前提

高校应成立风险评估小组,从学校面临的内外环境入手,通过访谈、调研、会议交流等各种方式确定风险点,对内部控制的组织建设、人员配置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识别风险影响因素和风险类型,测定风险的大小,确定优先关注和重点控制的风险,相应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当内外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应及时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高校应借助信息系统建立风险监控、预警防线,设立敏感性的分析指标,对潜在风险发布预警。重点关注学校的年度预算、大额收支、设备采购、重大资产、在建工程等重大事项的风险情况;加强对学校高风险部门的排查和重点领域的审计,减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将可控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免疫力和稳定性。

(三)合理设置岗位,健全高校内控体系是内部控制的关键

俗话说:“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布置内部控制的防线,包括:

1、内部牵制

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设置内控岗位,根据岗位职责及其分工,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确保经办、记录、保管、稽核、检查等各岗位相互独立、相互牵制;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察、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基建工程等内控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轮岗,降低管理风险,堵塞贪腐的漏洞。

2、规范授权

制定包括管理层、决策层、执行层的内控责权体系。明确各层级的权限范围,各业务的审批流程,违规办事所承担的责任。确保各岗位在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衡。细化岗位职责,规范工作秩序,确保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各级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对重大发展战略、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高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一经确定,不得以个人意见擅自变更。

3、沟通协调

高校内部控制是一个网状的系统工程,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的成效。应当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设立内部控制工作组,在财务预算决算、物资招标采购、基础工程建设等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明确各个岗位在整个内控系统中承担的职责,通力合作,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部门自评、部门互审,员工调查等方式,对内控的设计和执行缺陷进行完善和改进,在各部门间形成管控合力,降低财务风险,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经费有效使用。

4、系统控制

随着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将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相结合势在必行。将人事、科研、财务、审计、教务、资产、基建、后勤等各部门业务集成在一个系统平台上,改变之前地域分散、信息分割的局面,将信息系统控制贯穿于高校内控管理的全过程,将内部控制置于计算机程序的硬性控制之下,将风险管理融于日常管理当中,增强内部控制的及时性、控制力和科学性,实现从“人控”到“机控”的飞速发展。

(四)强化内外监督,落实考核评价机制是内部控制的保障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不仅靠制度保障和各部门人员的自觉执行,还必须强化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及责任追究。

1、建立科学的内外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以“查”为主。首先,以财务部门为主体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会计稽核,对经费使用进行匹配审查,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其次,以内部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开展以内部控制为主体的专项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学校所面临的风险,找出学校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并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再次,完善信息公开和披露制度,增强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提高群众监督力度。纪检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形成内部控制体系监督合力,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外部监督以“补”为主。一方面应借助教育部、财政部等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政府审计为主导的外部监督力量。依靠政府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另一方面聘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机构或者拓展校际间审计协作,依靠其审计的独立性,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实施的彻底性进行全方位评价,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整改,更好地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2、建立完善的考评奖惩制度

“激励是最好的控制”。恰当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将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和提拔任用的考核内容,将考核成果同教职工的职位升迁、薪资调整、评奖评优以及其他利益直接挂钩,以构造内控机制建设与运行的根本动力。同时,实行严格的问责机制,有错必查,有过必纠,促使高校全体教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工作质量。提高全体教职工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形成内部控制的良性循环,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及完善对于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意义。高校要强化全体教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素质;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并实施有力的审计监督;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和经济效益,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开展。

[1]王恒斌.基于信息系统审计视角的高校内控系统分析[J].会计之友,2013(2)

[2]陈茸.高校内控体系建设与完善治理结构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

[3]莫天奇.高校财务管理内控效能研究[J].会计之友,2013(10)

[4]陈学清.高校财务内控缺陷及对策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1)

[5]阚淑媛,红艳.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优化浅析[J].财会通讯,2012(1)

[6]张西萍,沈烈.高校风险新特征及应对策略探析[J].财政监督,2012(11)

猜你喜欢

教职工岗位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二)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立足岗位 严以用权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