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质量决定性因素研究

2015-03-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川楣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董事会委员会财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周川楣

内部控制质量决定性因素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川楣

摘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对保证财务表报可靠性并向投资者传递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意义重大。本文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文献进行评述,并归纳总结内部控制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决定因素

一、引言

一系列重大会计造假丑闻使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受到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与关注。美国于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奥斯克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它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提供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并聘请外界注册会计师提供独立审计意见,促使公司改善内部控制质量并向投资者传递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我国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均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规范文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从内部控制质量及其披露的经济后果角度考虑,高内部控制质量能提高应计质量(Jeffrey T. Doyle.etc,2007;Ashbaugh -Skaife. etc,2008;董望等,2011),增强条件稳健性(Beng Wee Goh.etc,2010),抑制公司盈余管理(方红星等,2011;叶建芳等,2012;范经华等,2013),影响公司的权益成本(Beneish.etc,2008;Ashbaugh- Skaife.etc,2009),减少内部交易(Hollis A.Skaife.etc,2013)等,因此建设高质量内部控制意义重大,因此建设高质量内部控制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从多种不同角度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主要研究角度是公司治理、公司特征。程晓陵等(2008)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所有层、治理层、管理层三个层面的制度安排进行实证,发现股东大会出席率、管理层诚信价值观和风险偏好、董事会与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相关。吴益兵等(2009)从股权结构的三个角度探究其对内控质量的影响,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和机构投资者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张先志等(2010)从国有控股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高,内部控制质量低。王芸等(2011)发现公司财务状况不佳、经营复杂性高、被ST、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高,而公司规模、独立董事会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负相关。刘启亮等(2012)利用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计算的内控指数作为内控质量衡量指标,发现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内控质量相对较差,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或者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越低,内控质量越高。林野萌等(2013)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的健全程度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而较差的收益质量、变现速度、兼并重组及事务所更换的公司内部控制更容易出现缺陷。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主要从公司经营特点、治理等角度研究内控质量影响因素。最直接的证据是2005年Jayanthi Krishnan提出来的,将企业变更审计师时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作为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研究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内控质量的相关关系,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高和具有财务专业知识人才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高。Weili Ge and Sarah E. Mc⁃Vay(2005)发现会计控制资源投入的不充分与薄弱的内部控制相关,并且经营复杂性高(分部数量、是否存在国外销售)、公司规模小、盈利性低的公司更可能存在内控缺陷。Jeffrey Doyle.etc(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规模小、上市时间短、财务困难、营业复杂性高、成长快和经历过并购重组的公司更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Zhang.etc(2007)以208家披露实质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质量、审计师独立性与内控缺陷的关系,发现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越缺乏,独立性越差,公司存在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越高,且审计师变化的公司更可能存在内控缺陷。Hollis Ashbaugh-Skaife.etc(2006)发现经营复杂性更高、最近组织结构存在调整、会计风险更高、投入内控建设的资源更少,审计师辞职比例更高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同时这类公司以前更多地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强制处分,更频繁进行财务重述,聘请较大会计事务所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集中。Beng wee goh(2010)检验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质量是否与公司内控重大实质性缺陷修复的及时性相关,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规模较大、其拥有更多的非会计财务知识人才、董事会独立性更强的公司更有可能及时性地修复实质性缺陷。

从现有的国内外文献来看,研究内控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公司治理、公司特征等角度来考察。此外对内部控制的衡量方式存在差异,国外文献对内控控制的衡量主要基于公司披露的内控控制缺陷,国内文献则主要根据是否披露内控控制评价信息或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衡量内控质量。在中国内控体系建设相对不完善的背景下,国外的衡量方法并不适应我国,而第二种方法则会出现衡量的片面性问题。

三、内部控制影响因素

文章将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二方面:公司特征和治理特征。分为这二类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特征是从投入资源和内部控制维持更新角度影响内控质量,而公司治理解决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实施效果会广泛影响内部控制的各要素,如内部控制环境和对控制的监督等,从而影响内控控制质量。

(一)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公司规模

内部控制建设和后期的完善维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规模大的公司拥有更多专业人才和财物去建设以及维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此外,规模大的公司可以从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内控质量中享受规模效益,更有动力去配置资源建设内部控制,而小规模公司会因为高昂的内部控制建设成本而放弃对内控的建设。然而规模大的公司组织和业务复杂程度高,会模糊公司规模和内控质量的相关关系,后文将经营复杂程度也作为内控质量的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学者对于公司规模和内控质量相关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Weili Ge.etc (2005),Jeffrey Doyle.etc(2007), Ashbaugh–Skaife.etc (2006),Gong.etc(2010),王芸等(2011)认为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

2、上市时间

内部控制的前期建设和后期的维持需要时间的投入。上市时间越长,内部控制受到内部人员、外部投资者、监管机构的审查时间越长,公司内部控制暴露的低质量问题越多,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完善。Jeffrey Doyle.etc(2007)认为公司上市年限越长,更能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系统出现的缺陷问题,其实证结果也证明了上市时间短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

3、财务状况

内部控制所需投入的财务资源和管理资源是企业内控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内控建设所需资源的投入会给财务状况不良的公司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王芸(2011)认为盈利能力低或者出现亏损的公司会聚焦如何扭亏为盈、降低退市风险,故倾向于出现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现象。先前学者对财务状况和内控质量的关系的研究结论基本相一致。WeiliGe.etc(2005),Ashbaugh-Skaife.etc(2006),Jeffrey⁃Doyle.etc(2007),Gong.etc(2010),王芸等(2011),田勇(2011)直接研究发现财务状况好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高。

4、企业成长性

企业的快速成长性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内部控制的平衡,新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能长时间滞后于企业的成长速度。新的人员安排、流程改进和技术更新往往不能与企业的成长速度相匹配,出现内部控制质量低下的可能性较高。Jeffrey Doyle.etc(2007),Gong.etc(2010),刘启亮等(2012)发现公司的成长性越快,内部控制质量越差。

5、经营复杂性及风险

经营复杂的企业,通常涉及更多样的业务部门,更多元的行业与更广泛产品销售地区,对建设完善内控体系的需求更大,故预期营业复杂性是内控缺陷的一个驱动因素。对于国际化经营企业,还面临国内外经营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有效性。相关的研究也发现一致的结论。Hollis Ashbaugh-Skaife.etc (2006)、Jeffrey Doyle.etc(2007)发现营业复杂性高的企业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本文用经营分部数和是否有国外销售计量经营复杂性,同时用股票月收益波动性来计量企业风险。

(二)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控制是与公司治理存在密切的关系,是范围包含于公司治理。本文从董事会质量、股权结构、组织结构变动、外部审计这几方面公司治理特征来研究与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关系。

1、董事会质量

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董事会可以发挥较好的治理效应,具体表现为董事会在提高公司决策效率(谢志华等,2011)、防止企业财务舞弊(杨清香等,2009)、提高公司绩效(刘玉敏,2006)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明确规定董事会的构成和职责、独立董事制度和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二条明确指出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因此,从理论上讲,有效的董事会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学者针对董事会与内部控制的研究结论相对一致。程晓陵等(2008), Beng wee goh(2010),林野萌等(2013)发现董事会特征与内控质量相关。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低,故可以用财务舞弊来代替内控质量高低。Beasley(1996)发现公司董事会独立性更强,发生财务欺诈的可能性更低。杨清香(2009)系统考察董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发现保持适当的董事会规模可以抑制财务舞弊,董事会会议频度对财务舞弊的抑制作用在逐步加强。

2、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起源于英美法系的一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董事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也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很重要的制度安排。安然事件促进成立SOX法案,并强调建立审计委员会的重要性,其建立的初衷是在董事会中建立一支独立的财务治理力量,强化外审的独立性,增强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相应的在中国,上市公司也引入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在《治理准则》中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为提议聘请或更换审计机构,监督内部审计制度设计与实施,沟通协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审核财务信息与披露,审查公司内部控制。此后,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企业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并监督其有效实施。在SOX法案中,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之一是监督管理层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从一系列文件中,我们可以预期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质量相关。具体的影响路径主要是审计委员会监督内控设计实施,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与抑制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3、企业股权结构

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治理结构相对不完善,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交叉重叠、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个人,造成内部控制建设和维护的责任集于管理者一身,加上缺乏实质有效的监控,管理者很有可能出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现象。其次,国有企业受政府干预程度高且承担多重社会目标,管理者的晋升、薪酬与业绩的敏感度低,使建立和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低。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有控股的监管部门更加关注国有企业对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遵循,会更加关注内部控制建设。

股权集中度是股权结构另一个方面。我国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由于缺少对大股东的制衡,其可以利用公司的控制权进行“隧道行为”以损害其他股东为代价,掠夺公司的资源,使得内部控制只是形式上而没有实际的意义。

学者对此话题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吴益兵等(2009)发现国有控股股东性质与内控质量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内控质量负相关。张先志等(2010)发现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低,呈现负相关。

4、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并购面临多项整合,如需要在文化、人力资源、资源和业务、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这些整合通常使企业内部控制发生巨大变化。其次,并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被并购公司员工心理,如果处理不佳,会造成大量关键人才流失、出现无效行为的现象。重组往往伴随着部门的缩减、有经验的员工流失,会由于与人事有关的的职责分离、员工安置和监管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出现差错。Hollis Ashbaugh-Skaife.etc(2006),ffrey Doyle.etc(2007),Gng.etc(2010)发现期间经历过重组并购的公司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5、外部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是企业关键外部审计主体,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及未来财务发展状况做出科学评价。然而,随着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财务舞弊新手段,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更大。审计风险的存在导致会计事务所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增大,包括预期诉讼损失和名誉受损损失等。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要充分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充分识别和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当评价企业不具备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时,注册会计师会认定该公司存在较高的审计风险,从而增加实质性程序,增加审计资源的投入。相对于普通会计事务所,四大会计事务所拥有更多资源投入大量的培训教育,来提升审计师执业能力,更能发现内控控制缺陷,同时基于对降低预期诉讼风险和提高事务所名誉的考虑,也更有动力发现和披露内控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监督公司披露及修正内控缺陷。

四、结束语

本文从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二个角度阐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企业建设内部控制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晓陵.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53-59

[2]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 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4):68-77

[3]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4):81-87

[4]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60

猜你喜欢

董事会委员会财务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