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利弊
2015-03-20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林佩珍
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 林佩珍
一、概述信贷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信贷管理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
简单来说,信贷管理是一种由商业银行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采用科学手段全力规避影响贷款的因素,以此来降低或者减少贷款损失,有效提高贷款品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信贷管理也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调控风险的一种手段。信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识别信贷风险、风险计量、风险控制,其中识别贷款风险是整个信贷管理活动的第一步,也是信贷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管理目标及发展进程
谈及商业银行开展信贷管理活动的根本目标,现已不再是追求单方面的经济收益,而是加快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的转变,同时有效预防和规避不必要的贷款风险,努力将风险业务和巨额利益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推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这才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管理目标。仔细回顾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发展进程,发现可以分成五个阶段:资金指令性管理阶段→实贷实存管理阶段→审贷分离阶段→信贷管理逐渐接轨国际阶段→信贷全流程管理阶段。这五个阶段伴随着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进程,也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支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晋内容
(一)《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7月23日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文件,并在发布之日起的三个月之后也就是2009年10月23日正式全面施行,此文件的颁布主要是为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经营行为,加强固定资产贷款审慎经营管理,促进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健康发展,因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颁布的。此《办法》一共有43条内容,每一条内容都是从贷款业务步骤的角度出发所列举出的,其中明晰展现了具体的监管准则,后成为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参考文件。
(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于2009年7月18日由中国银监会制定并颁发,此文件主要是为了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业务健康发展,有效管理项目融资风险,因而参照并结合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修订而来。“项目融资”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显现在人们视野,它表明贷款的用途仅为建设一个重量级项目,或者是对已建项目进行修缮;其借款人必须具有企事业法人的资质,还款的具体渠道也是要从建设项目的经济收益而来。
(三)《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2010年2月12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一限制性文件,并公告于文件的颁布之日起便正式施行。此文件一共包含了42条内容,与《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着相似之处,也是从贷款业务步骤角度对流动资金贷款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这一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对现下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效用。
(四)《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与《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文件在2010年2月12日同时由银监会颁布与施行,颁布此文件的主要目的即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行为,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有效防范风险,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提升信贷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等,在此文件的修订过程中,结合了我国多年来银行业的实践成果与国外银行先进的信贷管理经验,因而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一文件的颁布,直接关系到个人贷款的相关事宜,值得广大群众团体去考量。
三、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前后的利弊比较
(一)改革前的“弊”
管理制度过于死板。现行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依旧存留着过去死板的痕迹,这一问题不仅限于在执行层面,更多的是制度设计的问题,比如制度过于原则化,没有按照客户群体进行分类;亦或制度过于死板僵硬,产生了一个问题多个文件限制的情况,致使工作人员一时难以弄清楚根本依据。
管理方式稍显粗鄙。有些制度条例内容缺失,可能表明了适用对象、应用范畴以及注意问题,但却没有说明具体的操作流程,信贷工作人员就只能依照自己的理解去工作;再者,有的制度言语模棱两可,或者银行信贷人员的工作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同一业务、同一制度却在同一银行的不同支行获得不一致的服务差异。归其原因,还是因为信贷管理制度的管理方式稍显粗鄙。
管理观念略显陈旧。以前使用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它在管理观念、操作流程以及运行方略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为是陈旧老套的管钱、管事观念会妨碍银行自身的外在形象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了客户群体的介入热情,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管理弊端。
(二)改革后的“利”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观念得以更新。以往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其中所指的管理更多的是管钱、管事,然而进行制度革新以后,信贷管理已不再是一门单纯的管理收益的活动,而是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贷款新规”的新式理念提升了商业银行各种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并催进信贷人员刨除旧的管理理念,间接地带动了整个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观念的更新与进步。
风险预防与管理能力有了大提升。上文提到的四种支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晋内容,虽说针对的业务类别不尽相同,但是其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可是完全一致的,即为预防风险、提高管理能力。就拿固定资产贷款业务一项内容来说,实贷实付、合同管理的管理理念,既有效预防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的风险,而且有效提升了风险控制的管理水平,使得整个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模式获得转型。传统环境中的商业银行,其主打业务就是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它一贯坚持“凭贷吸存”的战略方式,以此吸纳更多的存款获得经济利益。但改革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以后,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获得转型,使得整个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范畴有了大规模的拓展,逐步满足了银行客户多方面、全方位的业务需求,可见新的信贷业务文件推进了整个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步伐的深入。
良好且优质的信贷环境得以创设。不少读者认为,文中提及的新晋四种支撑信贷管理制度的文件都是针对信贷业务制定的一些基本监管规范,难以深入信贷管理业务内部发挥功用。但事实却非如此,文件虽说只是基本监管规范,但它合理有效的执行却能够创设出良好的信贷环境,综合分析这四个文件所坚持的理念可以发现,他们对于金融风险的遏止有着行之有效的作用,并且一步一步创设出了合理、适宜的优质信贷环境。
四、结束语
纵观全文,从信贷管理的含义、主要内容、管理目标,再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四种支撑性文件的颁布与施行,再到最后商业银行改革信贷管理制度的前后利弊比较,无不显露出信贷管理在当下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种情况,各大商业银行务必要时刻了解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各类客户群体的服务要求等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更新信贷管理观念、转型管理模式,端正态度正确对待信贷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尽可能借鉴四新文件中提及的内容或标准,从而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从而在不断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1]邵琴.商业银行抵押信贷业务风险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
[2]王相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赵蔚.中国商业银行区域信贷配给研究[D].辽宁大学,2013
[4]贺潇颖.基于微观经济基础的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5]叶光毓.我国区域信贷配给的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
[6]满菲,穆彤.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7]曾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J].企业导报,2009;04
[8]赵丽梅.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市场,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