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2015-03-20河北省高速公路青银管理处郭秋芳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河北省高速公路青银管理处 郭秋芳

一、前言

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机关的重要补充,事业单位具有非生产的特性,主要依靠履行管理职责来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因此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服务职能的提高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已经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分析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使用、占用无偿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配置在非生产领域,并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服务性质,这部分国有资产使用、占用过程中的重点是保障事物形态的完整性,以此保证事业单位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展开;资金扩充和补偿的非直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消耗资金的补偿来源以及为了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扩大的资金来源,只能从财政收入中的事业、行政预算支出和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转移获得,而不能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结果中获得;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应用于社会的非生产领域,例如卫生事业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建设单位、党政机关以及各种人民团体等。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层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规定,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始终处于无序状态,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对于新采购的资产,仅仅将发票转交财务部门入账,但是没有进行逐一落实到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特别是近年来新购置的空调机、复印机、打印机等,没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能范围的扩大化,一些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行政机关处于主导地位,事业单位处于从属地位,这就导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混淆了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职能界限,进一步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行政化,扩大了事业单位的职能范围;其次,机构设置的行政化,国家承担着事业单位经营者、管理者、所有者、操办者等众多角色,国家包办导致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国家处于主导地位,致使事业单位具备了一定的行政性。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评估,之后再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处理,但是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的使用与处置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导致事业单位在使用和配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疏于管理,并出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脱节的问题,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

国有资产利用率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资源调度部门,导致资产在配置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尚缺乏公平、统一的资源配置标准,再加上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过程中存在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这就导致国有资产配置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难以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化配置。

四、解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必须加强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将国有资产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单位的整体管理目标范围内,领导层亲自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能够贯彻落实到实处。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建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增强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会计法》第4条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必须实施资产管理责任制,由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单位主要负责人能够真正的承担资产管理的责任,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国有资产管理弱化的问题;其次,进行合理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实现“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管理责任真正的贯彻落实到实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二)创建完善的管理体制

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其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出发,从规章制度入手,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其二,推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社会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社会化,能够显著的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其三,实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法制化、科学化,通过进一步的完善事业单位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制度,能够显著的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程度;其四,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通过增强财政预算的约束力,能够有效的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过程中出现失控的现象,同时创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能够有效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其五,激发事业单位活力,通过创建法人治理机构和法人登记制度,对于不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不予以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这样能够明细事业单位的产权,为社会和人民公共最大化的服务。

(三)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该创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专人监管机制,直接由上级行政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出现事业单位领导操纵资产管理人员或者会计制造假账的现象;其次,实行国有资产登记制度,保证国有资产按照程序进行登记、配置、使用以及处置等;再者,创建民主建设管理制度,采用外部审计、信访、纪检等各种形式强化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当发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一经查实,应该给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人员严厉的惩罚,例如,剥夺会计人员的行业从业资格,对于单位负责人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法律的程度给予相应的惩罚,同时还应该进行媒体曝光,不能姑息纵容和迁就该种现象,以此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四)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使用效率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强化资产购置环节的管理,通过对现有国有资产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判断尚可使用国有资产的寿命,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购置资产的实用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进而加强对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其次,协调各个部门之间关系,合理进行购置资产的配置,避免出现主管偏向,保证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再者,不能随意处置资产,而是应该按规定进行审批,树立透明、廉洁、高效的事业单位形象,充分的发挥国有资产的余热,在最大限度上节约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准确、全面的分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能够保证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更好的实现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邱春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193-194

[2]陈文焱.浅议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现代商业,2010,(6):125

[3]沈海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8):240-241

[4]丁硕.浅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8):99

[5]邹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谈我国事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1-22

[6]封砚鹏.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J].经济视野,2014,(5):47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