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报主阵地作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03-20苏远信
文/苏远信 严 丹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首次得以明确。从那时候起,作为一份机关党报,一个把握着社会舆论导向的媒体,《北海日报》一直在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和“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等三点要求,成为新闻媒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新闻媒体承载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对宣传主流价值观的重任,责无旁贷。《北海日报》以此为己任,自觉践行,积极推动。
文以载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言行的规范和守则,它的践行与培育,需要舆论引领共识,凝聚力量。对于新闻媒体人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传播出去,感动和鼓舞读者。《北海日报》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以及新闻话语权优势,在重要版面推出相关专栏专题,依托这些专栏专题,通过通讯、评论等多种形式,解读“24字”价值观。影响较广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走在北海”专栏的系列报道中,一线记者深入基层和现场,抓住鲜活的故事和感人的瞬间,以故事化的手法,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内涵。《北海晚报》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群众的眼睛,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采用新媒体与主报联动等多种方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采访报道,在《公益北海》《倾听陌生人的故事》等栏目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社会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弘扬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合浦县闸口镇仙人桥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梁兴发,以习近平提出的“让故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标杆,在村里成立敬老崇文理事会,定期举行读书与乡村文明论坛。读书,唤醒了村民丢失已久的传统文化记忆,并激发了村民对读书的热爱,对文明的向往。此事经《北海日报》报道而广为人知,引起更多村委的关注和效仿。
勇敢跃入海浪中,救起两名遇险者的“海军哥”,不留姓名悄然而去。事情报道后,全社会深受感动,自发寻找无名英雄“海军哥”。《北海晚报》系列报道《“海军哥”,你是谁?》获2011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其中配发的评论《“见义勇为”PK“见死不救”》,在市民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道德与价值取向的讨论。后“海军哥”与一起救人的“阿伍”的事迹登上了央视新闻。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随着记者的走访,更多无名英雄见诸报端——英勇擒贼的“摩的”司机裴佰权、舍己救人的梁德烈士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善行义举,给予了人们新的生命启示。时隔三年多,还是在“海军哥”救人的同一个地方,“海军哥”式的见义勇为再次上演:在码头做生蚝收购批发、海鲜加工生意的三名北海男子,不顾涨潮水深的危险,跳到海里联手救起了一名欲寻短见的女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独立的命题。《北海日报》利用其传播主流价值的舆论平台,结合各类主题活动做文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凝聚起了引领社会进步的新闻力量。
2014年,《北海日报》和《北海晚报》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共刊登转载相关宣传报道800余篇,发稿数量和质量均创单项活动宣传报道历史之最。其中,由报社领导带头撰写、《北海日报》连续刊发的20多篇评论员系列专题文章,得到了北海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时任北海市委书记的王小东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引导和促进了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北海日报》宣传报道一直坚持的路线,这两年更是把“走转改”作为党报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形式和渠道,70多名编辑记者在报社领导的带动下,入乡进村,上船出海,采写了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生动鲜活的报道。据统计,开辟了4年的《记者走基层》栏目已累计刊发《36条民生路,为何能实现和谐拆迁?》《车流中的身影》等接地气的报道900多篇,头条近50篇。其中,记者来莅采写的《流动孩子有“根”了》一文获全区“走转改”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记者陆威几乎走遍了北海的乡镇村落,甚至跟随北海渔政执法人员远航至西沙,被评为全区“走转改”活动先进个人。
“海洋”文章,激活对家乡的热爱
因海而兴的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海洋文化滋养着这个城市,生生不息。
3年多来,《北海日报》紧扣发展主题,主动参与北海海洋文化历史宣传活动,积极弘扬北海两千多年灿烂深厚的海洋文化,并配合北海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文化北海的城市品牌,从海洋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到探索北海发展海洋经济、拓展东盟合作的渠道和领域等多方面,以评论言论、消息通讯、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为北海的繁荣昌盛、文明和谐加油鼓劲,推动了北海海洋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对北海市积极融入和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包括参与和推动九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恢复重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山东)采访组,共谋合作和契机等一系列举措及因此而衍生的报道中,《北海日报》用平直通俗的语言,逐步向市民百姓解读了什么是“一带一路”,及其历史背景、内涵和前景。
2011年,北海与多个城市联合启动“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之路。此后4年间,《北海日报》一直跟踪报道,并参与资料收集等工作,先后刊出《“我们会陪伴北海走到成功的那一天”》《北海海上丝路始发港之一地位确立》《北海赢得“海丝”申遗话语权》《文化软实力 北海跨越发展的新引擎》等内容丰富、角度多样的200多篇相关报道,《人民日报》还刊登了由本报记者撰写的论文《北海:与东盟搭起经贸文化桥梁》,丰富翔实的报道提高了市民及外界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申遗的认知度,为北海海洋文化走得更远贡献出了媒体人应有的力量。
此外,对北海历史舞剧《碧海丝路》东南亚巡演、北海成功承办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北海主动对接东盟巩固友情发展贸易等内容的报道,都在逐渐唤起市民对家乡的重新认知和热爱,对海洋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探寻,在社会上凝集起“因知而爱,因爱而行”的精神,极大地推动了北海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榜样力量,以道德实践活动启迪心灵
培育起一个强大的时代精神,推动全社会对这个价值体系的自觉践行,唤起每个个体对履行自身责任的意识,非攻其一役可以实现。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除了文字与图片、影像的传播,还需要寻找和搭建更多的平台和载体。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逐渐在社会上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正是党中央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提出的具体要求与措施之一。
这些年,随着北海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形势对城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海日报》在社会观察中敏锐地意识到,鼓励崇德向善,需要榜样的引领,应该用那些默默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影响群众,启迪心灵。在北海日报社的倡导和组织下,社会各界联手举办了北海市十大孝顺人物和家庭评选活动。活动从2014年11月启动、候选人推荐到公众投票,历时7个月,全市约有30万人参与了此次投票评选,北海刮起了“礼遇善行”风。
为了遴选出真正的模范、社会的楷模,北海日报社派出了由记者编辑组成的阵容强大的采访小组,分散到各个候选人所在村委进行采访。小组采访足迹遍及全市县区,最远的走到了距离市区最远的乡镇沙田镇。那些本来隐藏在各个村落的普通人和他们打动人心的孝道,经《北海日报》和《北海晚报》发表公布后,评选活动开始显现出它的价值,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孝心故事,像股暖流,温暖了许多市民的眼睛和心灵。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他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行,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动了全社会。一些一直关注活动进展的市民说:“一个好人,可以影响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则可以带领更多人行动起来,就会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公益广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多一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商品,难以按“指令”完成,也无法依靠“市场”。只有通过从上到下的倡导、从点到面的践行,在这样的氛围中,由外在逐渐渗透至内心,自觉修正个人思想与品行,让每个人都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提升一分。
2014年6月,北海日报社主办了一项面向全国的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大赛举办的初衷,是为了让市民群众更好地感知和领悟公益广告所传递的精神文明,使一些不该失落的价值观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和内心。
近几年,《北海日报》和《北海晚报》按照中宣部规定,定期刊登公益广告。公益广告可自行设计,也可使用统一提供的产品。2014年,在刊登使用统一提供的公益广告产品过程中,北海日报社发现,统一提供的公益广告中,有些作品存在民俗风情的地方差异,缺乏本土文化气息,在传播中与本地受众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影响了广告的预期宣传效果。于是报社着手自行策划设计有北海特色的公益广告,契合每个重大节日节气及重要主题活动、社会关注热点,周期性地推出,内容涵盖廉政建设、城市建设、优良传统、民风民俗及各个重大节日,成为两报的看点之一。
但个体的力量和视角仍然有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公益广告设计空间与需求空间的缺口仍然较大。为了更广泛地引导社会,发挥公众的智慧和力量,北海日报社产生了以赛事形式征集公益广告的念头。想法很快变成行动,“讲文明 树新风”北海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征集到作品近千件。作品内容凸显社会热点,揭示生命主题,丰富深刻。不少组团参赛的艺术院校表示,这样的比赛,对于调动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帮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利用艺术为大众服务,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名优秀奖获得者、来自江苏某建筑学院的教师王发说,较之于其他设计比赛,公益广告最能凸显的是其巨大的传播性,合理地利用公益广告的创意,能够形成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
这次比赛所产生的作品,《北海日报》和《北海晚报》至今还在使用。丰富的内涵,融合了深厚的本土文化,极具亲和力和传播力,为广大读者带来了富于营养的精神食粮。
喜闻乐见的活动是能最广泛地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载体。三年来,北海日报社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举办和承接了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包括影响广泛的“十大经济人物”评选活动、广西第四届园林园艺博览会吉祥物征集评选活动、2015年五一劳动节“建设者之歌”大合唱比赛等,并引导企业回报社会,出资成立了“孝顺北海”奖励基金会。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也使得北海日报社对外进一步扩大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对内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极大地促进了报社的工作。正是在近三年,《北海日报》的办报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广告经营逆势而上,连续三年增幅分别为25%、21%、15%。2014年,《北海日报》再次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为北海市乃至广西全区争得了荣誉。此外,还有15件作品荣获广西新闻奖;52件作品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41件作品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奖,名列全国第一;4件作品荣获全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获奖等级和作品数量均位居广西全区前列。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新闻媒体,《北海日报》始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通过多种介质传递向善向美的行动和声音,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这既是北海日报社现在的行动,也是将来所要坚持的方向——汇聚社会力量,聚沙成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及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