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野下沈从文与哈代小说比较研究展望

2015-03-20马彦

关键词:生态批评比较研究

生态视野下沈从文与哈代小说比较研究展望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B136)

主要研究生态文学、外语教学。

马彦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114)

摘要:沈从文和哈代虽是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他们同处于自身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时期,将他们小说作品纳入生态的视野中进行比较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比较研究的意义,对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与前景进行展望,分析了研究的重点难点,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哈代小说;生态批评;比较研究

21世纪是生态世纪,生态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进行论述,这充分说明生态问题已经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现象的直接表现者,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也必将更多地着眼生态,关注生态。因此,运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一些经典作家及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将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作为中外公认的两位乡土文学大家,沈从文和哈代虽然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但把他们纳入生态的视野中,却有着种种共鸣,他们都是自然、人性、生命、真善美的歌者。伟大的作品是超时代的,沈从文和哈代把人类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记录在了小说作品中,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这样两位作家的小说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一、相关研究现状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两位重要作家,沈从文和哈代在世界文学史上备受瞩目。对沈从文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的无主题的印象式批评;60年代至80年代的国内空白和海外学者的新式批评[1];80年代后期至今的全方位研究。在第一阶段中,对沈从文作品的评价视角主要集中于语言、文体的风格等,如苏雪林充分肯定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徐霞村指出沈从文大胆地运用土语,具有独特的韵味;汪伟高度肯定沈从文作品中诗化的人物山水和牧歌情调。自上世纪40年代末郭沫若开始对沈从文发动政治批判后,一直到80年代初期,沈从文在大陆文坛基本处于无人敢问的状态,国内也谈不上有对其作品的研究。相反在国外却有一大批学者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其创作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甚至于1988年沈从文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个阶段的沈从文研究大都采用西方文艺批评方法,着眼于沈从文作品的主题及人物形象、蕴含的田园气息、强烈的象征意识以及浓厚的故园情节和忧国忧民思想。如美国的夏至清评价沈是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金介甫深入探讨了沈从文乡土文学的根源,并以大量丰富的史料论证了沈从文并非只关心一隅山水,而是心忧故国。在第三阶段,除了对其文学作品自身的研究外,比较研究也硕果累累,学者们研究其与弗洛伊德思想的联系,与尼采、叔本华生命哲学的联系,与基督教文化的联系,研究其现实主义和现代性[2]。另外将其作品和川端康成、福克纳、梭罗等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屡见不鲜。生态批评兴起后,研究者们又开始关注沈从文作品中反映出的生态意识,如王丽丽[3]、纪江明、张乐天[4]、石柏胜[5]、佘爱春[6]等等。

哈代被誉为英国小说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极具时代精神,同时也有很强的现代性。国外对哈代小说作品的研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哈代就已经在文学界树立起经典地位,此后对其作品的研究日益深入。这些研究涵盖很广,从语言形式到美学角度,从弗洛伊德理论到女性批评主义等等,其中与生态批评相关的主要有拉尔夫·派特、安德鲁·恩斯泰斯、玛丽琳·威廉姆斯、迈克尔·欧文等。玛丽琳·威廉姆斯对哈代小说中的埃顿荒原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其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并由此探讨了哈代生态意识的显现;迈克尔·欧文则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林地居民》中人与树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小说中人与自然的命运息息相关等等。而国内对哈代的研究发轫于20世纪初期徐志摩、傅东华等名人的译介与关注,此后历经小说全面翻译、批判现实主义解读等几个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趋于活跃,近20年来,对哈代小说的研究日益宽泛精深,研究角度和方式多种多样,总体来说,大致围绕集中于小说的悲剧主题与悲剧意识探讨、女性主义解读、艺术手法和艺术形式研究、哈代的宗教观和宗教意识探讨等方面[7]。生态批评兴起以后,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来重新审视哈代小说作品的文章和著作已经成为新的热点,涉及生态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李美华的《英国生态文学》中专门讨论了哈代作品的生态意识,2009年吴笛的新著《哈代新论》中结合生态批评,论述了哈代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以往的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生态视角来看,国内外以往对哈代小说作品中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其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思想分析不够深入,缺乏现实意义。

在对两位大师作品的研究过程中,由于两者的文学地位,很多学者也将两位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一些平行研究或比较研究,比如比较普遍的沈从文与福克纳、乔治桑的比较,哈代与贾平凹、狄更斯的比较等。一些学者开始逐渐发现沈从文与哈代作品内在的相似性,开始有针对性地对两位作家进行比较研究。他们生活的时代都正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动荡时期,“湘西世界”和“威塞克斯世界”都是那么的自然宁静且如此相似。渗透在他们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睦相处,美好善良的人性,对故乡原始生态的眷恋,对工业文明破坏故土的痛心,对扭曲人性主题的探讨,都有不少相近之处。但学者们更多的是关注其小说作品的悲观意识[8]、文化心理[9]、田园牧歌[10]、宿命论思想[11]、女性形象[12]、乡土精神[13]、乡土情结[14]、小说人物对比[15]等方面。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到两位大师作品中的生态显现,但是从生态批评视角对二位大师小说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仍然很少。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输入主题“沈从文”,结果显示1980—2015年,有相关信息8 499条,在结果中再查询“哈代”,结果只有27条,其中从生态批评视角比较沈从文和哈代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

此外,关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哈代和沈从文的小说作品,是最近几年来的新视角。虽然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是从生态视角对作品进行的解读,但生态女性主义有解构生态整体主义之嫌,本身有缺陷。它往往热衷于将女性与自然作为一个联合体,寻找女性与自然的联系,寻找这一联合体如何被男权或者另一具有眼皮性地位的联合体入侵的过程,是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根本策略[16]。生态批评应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艺术与自然、社会、人的精神状态之间关系。而生态女性主义过度强调女人在社会中的悲剧地位,强化受迫害情节,本身就是对生态整体主义的解构,有其致命的暗伤[17]。

鉴于此,从生态的视角对沈从文和哈代的小说作品进行解读将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而且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重读,本身就是当前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因为作为对生态理念的呼应,生态批评不能等待生态文本的出现,也无法以某种准确的尺度鉴别出生态文本,生态批评本身就应该是生态主义阅读视角对作品的重构性创作。这种创作以生态主义的立场阅读,并在这种写作性阅读中发现、确认、建构和丰富自身的生态主义视野,以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18]。这两位作家与生态关怀之间存在着许多或隐或现的默契与契合,顺应生态文学批评发展的趋势,以此作为切入点,可以达到生态意识的挖掘与生态文学研究的双重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运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经典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新的研究与阐释,能进一步拓展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为比较文学特别是东西方文学之间的互识、互证、互补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生态批评角度对文学作品重新分析和解构,能挖掘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直面自然生态危机与精神生态危机,它是面临世界危机的人类生态价值自省[19],它将有助于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20]。当代比较文学就是跨文化的文学研究[21]。在一个被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乃至印刷文本文化的移位和媒体意象文化的兴起所改变的世界里,为了建构人类精神家园,东西方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证、互补以及超越了“同”与“异”的一种全新、互惠、平等的跨文化对话已日趋紧要[22]。生态污染严重、生态文明缺失的大环境,为作为比较文学核心的全球跨文化对话揭开了新的一页。

构建东西方文坛两位大师在生态层面的对话,正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文学发展的需要,不仅能进一步充实对两位经典文学家的研究内容,更能在新的层次印证文化共通性的存在,实现新意义上“和而不同”的跨文化对话。它将有助于在全球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大环境下,建立信息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在全球文化多元格局下,呈现全球文化共通性与地域文化差异性,更好地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三、研究方向与思路

生态批评是一个多元化的视角。通过对沈从文和哈代两位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小说作品中的生态显现对比,我们可以研究其生态理念的异与同,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与局限性,在自然、社会、精神和文化各领域生态危机发生的当下,分析其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各个层面丰富的生态内涵和危机意识,总结其中富含的生态学意义,为现代生态文学创作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以全球化的眼光,分析两位作家思想的共通性和作品的差异性,探寻世界文学本土性和全球性的融合。具体说来,我们可以:分析沈从文和哈代小说作品中的生态显现,具体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个视角深入地分析沈从文和哈代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生态理念;分析沈从文和哈代小说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探求其生态思想的文化渊源;比较沈从文和哈代的生态理念,结合东西文化分析其生态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局限性;以全球化的眼光,分析两位作家生态思想与文化的共通性;分析其生态显现是通过何种艺术方式表现出来,提炼本研究对现代生态文学创作及批评的意义;分析如何拓展生态批评的国际化视野,凝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话语。

当然我们不能为比较而比较,文学批评只有具有时代性,才有它的现实意义。我们亦可从以下几个思路开展研究,挖掘作品对当前生态的前瞻性与警示性: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下,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比较文学和现代生态学理论,分析沈从文和哈代的小说作品,解读其中的生态意识,重新建构文学经典来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印刷文本文化的移位和媒体文化兴起的大环境下,解读其中反映出来的生态精神,重新建构信息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建立精神层面的生态文明,并用以指导新时代的生态文学及批评的创作;在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下,分析两位作家小说中体现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异域生态文化特点,用跨文化的眼光,接受与理解异域生态文化的差异性;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形势下,用理性、客观的生态审美观,以包容的眼光来解读不同生态文化背景下的两位作家的小说作品,从而更为清楚地认识世界文学作品的生态思想与生态精神中存在着的诸多文化共通性,呈现文学作品中本土性与全球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完美结合;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对异域文化兼收并蓄,跨越时空,超越“同”与“异”,观察全球,理解世界,探索人类,塑造对环境、对生态的新观念,帮助构建人类生存新的共同生态伦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对话。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如何摆脱自身的文化框架和思维方式去实现异质文化间文学的“互识,互补与互证”是此项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我们并非简单地寻“异”与求“同”,而是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补与互证,也不是同化,不是融合,不是合二为一,而是彰显文化差异,更深地发掘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化特色而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将双方原有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以丰富全球化的多元文化[22]。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两位作者的生态思想无疑都带有自身的生态文化色彩,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是根据我们自身的生态文化经验来解读,这其中必然会产生我们的经验判断,主观推断,难免会产生隔阂与误读。如何跨越两位作者间,读者与作者间文化的鸿沟?如何促进生态文化的真正的交流与理解?这都是要解决的难题。

如何避免空洞的说教,提炼出对现代生态文学及生态批评创作的意义,寻找其现实价值问题应是重点难点之二。我们的比较研究,不能仅仅对文本进行分析,对事例进行罗列,那样的研究毫无意义可言,只会变成公式性的类比,简单的说教。本研究一方面要揭示两位作家小说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工业文明入侵后生态如何变化,面对危机如何解决等等这些生态显现,另一方面还应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精巧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种生态显现。因此如何提炼本研究对现代生态文学创作的意义是本研究的重点。另外,在生态危机全球化的当下,分析如何拓展生态批评的国际化视野,凝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话语,体现其对全球生态批评发展的意义也是有待解决的难点。

综上所述,着眼于对两部伟大作家的各自经典小说作品的重读,创新性地从生态批评视角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凸显沈从文和哈代各自的生态意识,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积极地反思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唤醒人们全球生态保护意识和文化重建意识,发掘世界文化和世界观的内在联系,寻找异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沈从文和哈代的小说作品在生态批评的视阈下必将焕发出更加瑰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金介甫.沈从文传[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

[2]孙英馨.中西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沈从文研究综述[J].求索,2011(2):198-200.

[3]王丽丽.长河中的生态美与生态智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20.

[4]纪江明,张乐天.论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哲学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2009(1):97-100.

[5]石柏胜.沈从文与道家生态美学的契合与共谋[J].求索,2010(1):180-182.

[6]佘爱春.重构生态和谐:论沈从文对生态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民族文学研究,2009(3):132-137.

[7]胡静.论哈代生态伦理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D]重庆师范大学,2010:3

[8]李岩.沈从文与哈代乡土小说悲剧意识比较[J].社会科学辑刊,2008(5):197-200

[9]王琳.沈从文与托马斯哈代[J].求索,2004(12):208-209.

[10]易季娟.清远、哀婉的田园牧歌:沈从文湘西小说与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比较田园牧歌[J].外国文学研究,1996(4):86-89.

[11]李云凌.哈代与沈从文宿命论思想的异同[J].科学时代,2008(1):107-108.

[12]刘治国.曾朝霞,沈从文与哈代笔下女性形象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4-108.

[13]吴文南.沈从文和哈代作品中的乡土精神之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1):102-104.

[14]何芬.乡土情结中的人类道德思考:沈从文与哈代乡土小说之比[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1-23.

[15]焦晓燕.“荒原女巫”与“沅水女神”:比较《还乡》中的游苔莎和《边城》中的翠翠[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3):80-83.

[16]孙丽君.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与出路[J].外国文学评论,2011(2):196-203.

[17]宋晓祎.例析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外国文学评论的几个误区[J].名作欣赏,2011(10):145-148.

[18]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19]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2009(2):130-140.

[20]陈茂林.质疑和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论生态批评在文学实践中的策略[J].当代文坛,2004(4):32-34.

[21]乐黛云.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2009(7):14-20.

[22]乐黛云.面对比较文学的未来[J].复旦学报,2012(1):41-43.

DOI:10.3969/j.issn.1009-8976.2015.02.020

收稿日期:2015-01-17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3YBA378)

作者简介:马彦(1978—),女(汉),湖南株洲,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5)02-0071-04

Prospect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Shen Congwen & Hardy’s novels i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MA Yan

(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410114,China)

Abstract:Although Shen Congwen and Hardy born in different centuries and coming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they both lived in the society converting period from agricultural culture to industrial culture.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ir novels i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means a lot.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the mind-map,the contents,the prospects,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nce of inspiring the future study.

Key words:Shen Congwen’s novels;Hardy’s novels;eco-criticism;comparative study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比较研究
略论生态批评的三大基本理论
解读《白鲸》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
读者的不同思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态观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