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2015-03-19杨红梅
杨红梅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教师吟诵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感受秦始皇的霸气。
2. 介绍“秦”和“俑”。
(1) “秦”指秦代,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他用“皇帝”代替“王”的称号,自称“秦始皇”。
(2) 播放课件秦兵马俑的壮观景象,相机介绍“俑”,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器具,多为石制、木制或陶制。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就开始在骊山修建自己的陵墓。参与修建的刑徒达70余万,历时38年才修建完毕。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秦兵马俑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2. 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先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特别要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3.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个别读生字词,全班正音。最后出示长句子,出示停顿,教师范读长句子,学生听读,练读。
(1)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多千米的临潼。
(2)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4.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作者着重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兵马俑的?能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吗?
5.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 精读理解,感悟品味
1. 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 采用默读批注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画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 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两个半足球场”“8000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通过具体数字表现“宏大”;通过人们的观感,表现“宏大”。
(3) 请学生观察插图,感知“一行行”“一列列”“巨大的长方形军阵”,体会“规模宏大”。
(4) 齐读这一段,注意突出相关词语,表现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 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鲜明的个性。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表现出哪些个性?鲜明的个性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1) 朗读感悟“将军俑”。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是“将军”?
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神态自若;久经沙场,肩负重任,高级将领。
(2) 朗读感悟“武士俑”。作者从哪些角度写出“武士俑”的确就是“武士”的呢?
从身材上看——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从穿着上看——身穿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从动作上看——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从神态看——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学生齐读,注意突出相关词语,渲染出“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表现出“武士俑”的“武士”形象。
(3) 朗读感悟“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骑兵俑”:穿着——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动作——右手持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动作、神态、姿势,表现神情专注。
3. 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4. 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 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
(2) 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兵马俑的哪些神态?
(3) “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4) 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5. 品读“首尾”,体会自豪。
(1) 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珍贵”“历史文物”等词语感情朗读,读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2) 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秦兵马俑无愧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称?引导学生抓住“惟妙惟肖”“生动”“雄兵百万”“战车千乘”“宏伟气势”等词,体会自豪之情。
四、 研究写法,仿写文章
1.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给你什么感觉?(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实例、写感觉等手段,从多角度表现了“规模宏大”;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节省了笔墨;善于展开合理的想象;大量运用成语,增强表达效果。)
3. 学习课文方法,仿写文章:参观市区博物馆,模仿《秦兵马俑》这一课,写一篇习作。
(作者单位:仪征市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