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院校

王 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观需要由传统的毕业标准向高就业质量标准转化,这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更贴近于人才市场的需要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要求。遗憾的是,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没能适应这一战略性转变的需要,还局限于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忽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导致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较大的缺陷。职业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发展的活动,是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就业指导教育则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考虑到就业指导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前后承接性,两者可以合并在一起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笔者认为,要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完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职业化的高职人才,就需要构建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的,全程化、职业化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要分析为什么迄今为止高职教育界没能构建出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甚至没有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保持足够的重视。

(一)教育理念滞后

相比高等学校,高职院校普遍还停留在只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的层面,轻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高职院校认为,只要给学生打好理论功底,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就可以完成高职教育的育人任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认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只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不是学校的教学任务,只要在学生毕业实习前由班主任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一下实习动员就足够了,没有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教学体系范畴。正是因为教育理念滞后于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发展,忽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才导致高职院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毕业生社会实用性这两个难题。

(二)教育理论存在缺陷

教育理念的滞后,导致高职院校不重视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论的探索,从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论研究的高职教师寥寥无几。这也与高职院校缺乏一支职业化师资队伍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以学习专业理论出身、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的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缺少社会阅历,缺乏求职经验,很少有人受过专门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训练。加上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因此难以建设一支职业化的、对实习与就业以及人才市场非常熟悉的专业教师队伍。导致难以对学校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研究和总结,直接影响到了高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完善。

(三)没有构建系统化和全程化的教育体系

虽然一些高职教育工作者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局限于非专业的出身、研究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以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就是学校学生工作的组成部分。既没有去系统探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设置,更没有考虑如何实现高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和体系化,即从学生入学起到学生毕业时一共五年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全程化、职业化的教育与指导。由于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论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使得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基本虚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这一体系的现实需要

为什么高职院校需要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为什么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应该属于高职教育体系的内容?笔者认为,因为构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具有现实需要。

(一)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

教育教学改革要与学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相结合。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的学校,学生的毕业前景主要是直接就业。所以,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该由专业知识传授型向就业能力提升型转变,强调知识技能学习与就业能力提升的统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直接体现着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职教育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围绕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这一重心开展。何为“就业能力”?笔者认为,就业能力就是能帮助自己顺利就业的能力,由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人格与求职能力四部分组成。专业技能就是从事本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所传授给学生的内容。职业能力指的是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所有能力,这一点需要通过职业规划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职业人格指的是合格的职业人所需要的所有品质,职业人格需要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意识地塑造。求职能力指的是寻求职业的能力,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来提升。只有完全拥有这四部分能力和品质的学生,才是高职教育的完美产品。所以,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

(二)实现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解决现在高职招生难题的根本性办法。高职学生的毕业前景主要是就业,由于对学生就业素质与创业素质的培养环节不够重视,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就业认识模糊、就业观偏差、求职技巧欠缺等问题,[2]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并不容易。第一,由于生源质量低,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若不能帮助学生实现 “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仅仅依靠学校外力的强制,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倍功半。第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掌握,仅仅是学生未来顺利工作的前提之一,而不是全部。首先,学生毕业后要面临求职。用人单位不可能事先了解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学生必须通过简历和面试展现自我,尤其对于文理科学生来说。因此,学生必须要先学会求职,否则即使有熟练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也不能实现顺利就业。其次,学生实习和工作后,面临的不仅是工作本身的要求,还要有较高的情商,而这需要通过职业人格教育来培养。最后,工作能力不完全等同于职业技能。以会计职业为例,耐心、细致、认真、谨慎就不是职业技能,却是会计工作必需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一样无法通过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来实现。

(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高职院校五年制教学体系中原有的重理论、轻技能的缺陷正在得到逐步的弥补,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但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应该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毕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创建毕业生就业社会评价机制,为学校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变化,从而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前文已述,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应该包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因此构建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的,全程化、职业化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需要。

四、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

高职教育应该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学生差异化的特点,结合学生在校学习和成长的轨迹,全程设计个性化的学生成才方案。要科学设计和有效执行个性化的学生成才方案,必须通过构建全程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来实现。因此,高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五年制教育体系,包括教学与实践两个方面内容,涵盖了高职学生在校五年期间的学习与实践全过程,这一教育的开展,需要高职院校教学、学生管理和就业等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协调与合作。

(一)一年级:新生始业教育

学生进入学校,即面临着对他所报考的职业认识的问题,他需要了解自己、了解行业特点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3]所以,新生始业教育是针对一年级新生所展开的系统、全面的职业规划教育手段的组合。在教学方面,学校面向新生开设职业规划导航课,向学生介绍职业规划的内容和步骤,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讲授职业规划的基础理论。在实践方面,新生入学伊始学校就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在校成长档案,针对每一位新生进行心理与性格测试,开展专业教育,把专业前景和学习的特点向新生进行介绍。在新生中做好理想调查,依据霍兰德理论进行职业测试,依据学生不同的理想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最后,为不同群体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指导教师,实行五年全程化指导。新生始业教育最终要实现梳理学生个性特点、吸引学生眼球、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目标。

(二)二年级:职业素养提升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职业规划与指导教育的重心放在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的培养上。此时学生已经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外时间最为充裕,是培养和提升自己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的最佳时期。在教学方面,开设职业规划认知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以及价值观。在实践方面,学校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通过指导教师加强引导。这个平台就是学生活动与社会实践。学校通过学生会、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积极开展各类与学生未来实习就业相关的校园活动,以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通过学生活动、比赛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校外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二年级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教育活动,最终要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三)三年级:职业门槛突破

进入三年级后,高职院校的教育重心应该放在考证辅导方面。国家对很多社会工作都设置了准入门槛,也就是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如果不能突破准入门槛,无论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发展的如何好,也无法获得从业的许可,高职教育等于失去了意义。因此,对三年级高职学生的要求是取得自己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余力的还应该结合自身兴趣和发展目标考取其他专业的资格证书。在教学方面,学校开设职业技能与工作世界探索课,引导学生观察工作世界,了解不同职业的准入门槛和技能要求。实践方面,指导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未来人生理想,帮助学生选择好所需报考的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去积极报考和复习,做好三年级学生的考证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学生考证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总之,三年级是帮助学生突破职业门槛的关键一年,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考证辅导工作大局。

(四)四年级:求职能力教育

进入四年级,高职学生要开始准备五年级的实习与求职。此时,学校需要开设求职能力培训课,内容主要有1)实习工作教育。包括安全与法制教育,指导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实习档案,实习纪律教育,唤醒学生维权意识等。实习安全教育可以提醒学生在实习期间注意人身与财产安全,实习法律教育可以保证学生在实习时一旦遭遇侵权时能够有意识地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抗争,实习纪律教育教会学生服从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安排,服从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日常管理。2)求职技巧教育。包括搜寻招聘信息、制作简历和顺利通过面试等内容。在实践方面,学校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比赛等活动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模拟实战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积累学生的求职经验。

(五)五年级:实习求职指导

高职学生五年级开始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同时进行求职。高职院校要完善对学生实习与就业的指导与管理,做好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坚强后盾。学校应该考察实习单位的资质,为学生精心选择实习环境安全、社会信誉度高的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特点与需要合理地为学生分配实习单位, 指导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委派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对其进行跟踪与指导。当学生与实习单位发生矛盾时,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沟通与协调;学生因正当理由需要调换实习单位的,学校应该重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遭遇权益损害时,学校应该鼓励与帮助学生维权。学校要制定学生就业档案并及时更新,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为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完成学校的就业工作服务。

高职院校需要重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尤其要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贯彻到五年制高职教育体系中,在教学与实践两方面对高职学生实行从进校到毕业的全程化教育与指导。这样方能彻底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1]蒋湘祁,张岱徽.成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

[2]张名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3).

[3]龚丽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规划团体辅导实效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