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5-03-19江东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院校职业

江东梅

江东梅/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东广州 51055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国家及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高等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地肩负起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不仅要承担培养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职前教育责任,同时应大力创造供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在岗人士知识更新、知识补充的机会和平台,承担起职后教育责任。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终身教育思想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因此,为保证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继续教育的概念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终身教育、持续教育等都是与继续教育相近的概念。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对继续教育概念作了如下规定:“一是继续教育的对象,指已脱离正规教育的、已参加工作的、能负起社会责任的成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某些人(或某个人)在某阶段接受的正规教育(如攻读学位);在某个新领域进行知识的更新、知识的补充和知识的探究;在某个方面或特殊领域对知识、技能的探究、创新和学习”,是“为了适应职业的转换和提高能力而学习。”[1]我国学者张淑君将继续教育的概念总结为:“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现代化追加教育形态,是指已经参加工作、脱离正规教育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能力等各种形式的教育。”[2]综上可见,继续教育的概念可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为已负有一定社会责任的“成人”;二是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教育的形式将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二、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21世纪是终身学习时代。在终身学习的知识时代,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知识更新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技能结构优化等现代化需要。继续教育是进行资源再开发、知识更新、拓展和完善的主要途径。继续教育的提出和研究最早出现于欧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备的继续教育体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层次和具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依靠单一、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无法达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将继续教育和传统教育进行结合,才能真正满足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求。

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接受的多种教育和培养的总和。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继续教育促进会时,主张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的思想自此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在我国,古代学者早就有“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的诫言。近期,国家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中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同样有着重要地位。高职院校要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在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依靠和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如此明确又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让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出与其他类型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其在继续教育发展中具有的独特优势。

1.发挥高职院校的“职业”之长,探索继续教育发展的先进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彰显着“职业”的特点。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面向行业企业或地区支柱产业进行;课程设置依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师资队伍里包含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熟悉企业产品和操作流程同时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教学过程遵照理论“必需、够用”为度,重视实践;实习环节在顶岗企业中真实进行等。这些来自高职院校自身关于学科、专业、师资、教学的“职业化”特点区别于一般研究性大学。可以说,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知识的聚集地,学习者可以在这里进行知识的更新补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因此,决定了高职院校在进行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方面有更多的便利和特色。

2.高职院校“双师”师资队伍为建立和优化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提供良好基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过程需要的是一支具有较强理论教学能力、具有熟悉生产和操作流程细则能力的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解决师资问题是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教师结构特点及继续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对象等特点,学校可因地制宜,建立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进行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培训模式等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师资问题,又做到充分利用和优化学校的教学资源。

3.“校企合作”方针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双向发展,互惠互利。高职院校其实是面向行业企业、地区经济办学的院校,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重要导向。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在行业企业、社会工作岗位,相关的继续教育资源,如教学内容和师资队伍等也需依托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服务意识,突出对企业行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开展针对性、多样性的继续教育,使企业全方位参与继续教育。同时,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离不开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调整和优化校企的各种资源,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尤其是继续教育方面合作的基本原则。因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方针与继续教育实现双向发展、互惠互利。

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淡化“学历”光环,突显“职业”优势。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其受教对象为已参加工作并负有一定社会责任的特定群体。高等职业教育在求生存、谋发展以及“唯学历论”导向下纷纷大力扩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定时期内高职院校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的继续教育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科学性。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应淡化“学历”光环,重点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充分利用面向行业企业或地区经济发展设置的专业群、利用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双师”师资队伍、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等“职业化”优势,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首先,高职院校应做好继续教育的目标定位。目标是否切实可行、能够实现关乎事情本身的发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目标定位应重点把握“职业”二字,理解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应用型很强的教育,而非一个层次。高职院校在开展继续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道德素质、技能素质,改善和更新其知识结构,使之更加职业化。其次,充分重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课程定位。课程定位与目标定位紧密相连,它是实现继续教育目标的手段,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课程定位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学科建设、个性发展、职业素质等相关因素,同时还要兼顾考虑受教对象在学习时间、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岗位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特殊性。再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需要科学的管理定位。不管什么类型的教育管理,它的目的都在于保证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由谁来开展、如何进行等需要有明确、科学的设计和定位,也就是管理主体和客体的定位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主体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院校设立继续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中心,直接对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统筹、组织;二类是通过依据商业协议或商业合同来依法行使管理权,通过租赁管理团队或临时组建专项管理队伍,组织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二者选其一或两者相结合。对于管理客体的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定位上。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面对具有特殊性的教学对象,教师需要集多重角色于一身,既是专业技术的研究者和传授者,也是技术技能的实践者和评价者。教师要根据继续教育实施的不同形式和层次,根据教学需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以保证学习者顺利获得知识。继续教育的教学资源必须准确定位。教学资源是指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中的教学设施和设备等。要办好具有“职业”特点的继续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新技术、新理念的各种硬件设备。高职院校应在充分利用学历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企业力量投入和充实教学资源,尤其是企业中机器设备,让学生具体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使用新设备。

2.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发展灵活多样、实用科学的继续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只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才能很好地贯彻和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合适的方式提供必要、及时的知识和技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教学对象不仅包括已经走上职业工作岗位、负有一定社会责任的成人,也包括高职院校在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前者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后者同样有其一定的个性。前者作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最主要的教学对象,院校应针对其在学习时间、知识结构、职业素质等特点采用具有多样性、实用性、职业性的教育形式,如业余性质的成人高等教育、时间灵活的短期或中期培训、方便高效的远程网络教育、目的明确的职业强化辅导等。高职院校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应让普招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接受继续教育。针对在校的普招学生,高职院校应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大力开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为满足在校学生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高职院校还可大力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还应培育和应用新颖、先进、高效的教学方式来保证教学质量。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由教师、学生、课室、黑板和粉笔组成,随着现代信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如电视、网络、广告等。因此,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通过互联网、人机互动、Web教材、网络图书馆、电子邮件等途径,科学、高效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3.规范管理,完善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高职院校进行了准确、科学的管理定位后基本能做到规范管理,并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体制。如此,在开展多形式继续教育活动时,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来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管理质量。我国有学者对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定义为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运行过程中,构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的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运行紧密联系的其他经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运行模式。”[3]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不仅内部各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同时与社会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必须符合市场关于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适时调整的原则和规律。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发展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构建、资源整合工作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和进行制度创新,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具有市场性、前瞻性。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是一个具备各种要素的系统。从其主体来看,宏观方面的有政府、社会等,微观方面有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受教对象等;客体方面有专业、课程、师资、资源等。这些各方面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教育管理的有机整体,引导和规范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管理机制还应起着调节的作用,比如,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调节着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市场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调节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要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也将要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必须依据相关政策文件调整发展步伐等。因此,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必须要紧跟院校本身、高等职业教育、政府、社会和市场需求等各方的变化要求,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1]关世雄.成人教育词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2]张淑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3]卢运辉.终身教育观念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我爱的职业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