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的问题及分析

2015-03-19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倪雪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劳务费科研活动科研经费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倪雪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大规模提高科技投入。高校作为高科技人才聚集地,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国家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高校在大力发展科研的同时也暴露出科研经费管理的诸多问题。科研经费甚至成为高校贪腐的“高危地带”。笔者作为高校一线财务工作人员,对高校科研费用报销环节中暴露的问题作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一、科研费用报销环节中的具体问题

(一)报销科研用办公用品时不提供明细清单

仅仅以笼统的“办公用品”几个字代替。使财务人员无法确认所报销的物品是否是科研所需办公用品。现在一些商家为求销售不管购买什么物品,哪怕是个人消费的服装、食品等只要顾客要求都开成办公用品,造成无法识别的个人生活消费成本计入科研成本。

(二)报销图书资料不注明具体图书资料名称

科研活动开支资料费本无可厚非,但仅凭图书二字,财务人员无法识别是否是科研相关资料。造成非相关科研甚至娱乐类图书资料计入科研成本。

(三)科研差费报销具有随意性

科研活动离不开大量的调研以及参加学术会议工作等,因此科研费用包括大量的差旅费开支。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信息不对等,只能对差旅发生的时间、开支的具体交通费,住宿票据的真假及金额等会计要素进行审核,而无法判断差旅本身发生的合理性,造成虚假差旅费的报销情况。将个人旅游,甚至他人旅行开支,比如私家车油费,旅游交通住宿费等计入科研成本。

(四)通过劳务费套现

科研工作需要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开支劳务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但是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及信息的不对等,其工作量无法具体统计。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劳务费开支比例,造成科研人员可通过虚报劳务费的形式套取科研经费。财务人员仅能对劳务费开支的领款条等凭证进行基本的会计要素审核,如有无领导批准,有无领款人签字等,对劳务费开支的合理性,真实性无法核实,造成虚假的科研劳务费支出。比如虚列学生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通过发学生劳务费形式,将费用打入学生卡中,再将钱取出;向并未参加科研的专家发劳务费以此来贿赂专家,拉关系。

(五)科研设备的购买缺乏统筹及监督

由于高校对科研活动的鼓励态度,以及设备购置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相对劳务费,通讯费等人员补助性支出似乎更为合理,至少有实物可查,各高校对此往往管得较松。财务人员在审核时往往也只会在意其采购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公开招标,是否政府采购等),取得的票据是否真实,采购后是否入学校固定资产等具体采购报销程序的执行,对采购行为本身的合理性无法做出判断,就可能造成科研设备重复采购,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而对一些通用设备如电脑,空调的更有可能造成漏洞,将本是个人消费的物品作为科研设备保险,虚增科研成本。

(六)科研费用报销时点不均衡,期末为完成经费使用突击报销,存在虚假发票,找人凑发票的情况

对于虚假发票财务人员尚可辨别,以不符合财经法规为由拒绝报销,但往往又引起报销人员的不满,对方往往以不是财会专业人员,无法辨别发票真伪为由与财务人员发生争执。而对于找来的发票,只要在开支范围内,财务人员根本无法予以拒绝,造成大量虚假的科研成本入账。

(七)以会议费名义开支餐费

科研工作离不开研讨,研讨就包括了会议费开支,会议费除去必要的会务组织,交通的开支,还包括餐费的开支。目前各高校对科研项目的餐费开支没有明确的开支比例,而餐饮发票是最好取得的票据之一,对财务人员来说无法判断餐费开支的合理性,只要有领导签字,基本都予以报销。

二、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以上都是高校科研经费实际报销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多

比如:

(1)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的脱节。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多由学校科研部门负责,而科研经费的管理由学校计财处负责。两个部门的信息流通不畅,存在滞后现象。

(2)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不严格

(3)科研人员预算意识不强,财经知识缺乏,财经法律意识淡薄。

(4)财务人员对科研工作不熟悉,信息不对等。

三、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在:

(一)加强高校科研成本的研究,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对科研经费开支的范围、开支比例进行近一步规范。使科研费用的报销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减少一线财物人员与科研费用报销人员的分歧、冲突。

(二)高校内部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项目管理部和经费管理部两个部门

科研经费由经费管理部管理,设置专门的科研经费核算管理人员。利用网络建立项目部,经费部,及科研课题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三)增强科研人员的预算意识,加强科研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及考核

不能让科研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科研经费执行的可行性。可由课题负责人、项目部、经费部三方共同参与,增强科研预算的可执行性。

(四)利用网络对科研活动及科研经费实施全程透明化管理

在项目立项阶段,实施公开招标,由相关专家进行匿名投票评审;项目实施阶段,将项目的进展状况,经费的开支内容,定期公示;项目结题阶段,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进行公示。

(五)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学习

对科研人员进行基本的财经知识普及,加强财经纪律的宣传。在高校内部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进行多宣传。同时财务人员可精细分工,各人负责不同的具体项目,对自己所负责的科研项目多作了解,多学习,多与课题负责人沟通,做到相互理解。

[1]柴苗苗.美国政府资助高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及其应用效果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

[2]邵积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2.4

猜你喜欢

劳务费科研活动科研经费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浅析招标项目评审专家劳务费发放标准
高校科研劳务费管理的国际比较
托尔斯泰的“劳务费”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