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2015-03-19陆相欣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文化

陆相欣,张 俊

陆相欣/郑州轻工业学院思政部教授(河南郑州450002);张俊/郑州轻工业学院思政部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城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有很多明显不符合农村发展状况的缺陷,例如,师生大量流失、留守儿童比重加大、城乡教育差距扩大、课程资源缺乏适应性、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等等。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问题。“自2001年起,我国实行了以撤并中小学校为主的农村学校整体布局调整,其中高中校向城市集中,初中校向城镇集中,小学校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据有关人士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平均每天消失56所农村小学”[1]。这一举措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和质量,但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学生上学的路程变远、上下学交通安全存在隐患,甚至有的同学不得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就读,使得生活成本增加。此外,农村教育观念匮乏,辍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就造成了一些村落的小学校生源严重不足。

2.师资问题。师资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农村多是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老师收入待遇普遍低于城市。很多年轻优秀的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城市转移,致使农村教师队伍严重缺失,甚至有些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老师采取包班制的教学模式,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的多门课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教师整体素质也有待优化。目前,在农村教师中大多数思想陈旧、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知识匮乏、知识储备不足,犹如井底之蛙,只能用陈旧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去教育学生。毋庸置疑,师资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师资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3.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教育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现阶段务农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外出务工是大多数农民的选择,甚至很多妇女也选择外出打工,所以在农村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学习成绩不容乐观,对学习和生活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辍学、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生活方面部分孩子缺少父母的照料,身体健康堪忧。三是行为习惯较差,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部分留守儿童沉迷网络。四是心理发育不健康,由于亲情缺失,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专家表示,家长和孩子的长期分离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当前农村教育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4.教育文化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内容城市化现象变得非常严重,教学内容反映的多是带有城市取向的知识和信息,乡土特色已经慢慢褪去。有学者曾经对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至九年级下册进行分析后发现,“在选文内容上,能够大致反应农村文化的只有7篇,占4.1%,而直接阐述农村文化或以农村文化为主题活动的几乎没有,内容中有表达亲近自然的课文也只占6%”[1]。这些数据让我们大为惊叹,学校虽然身处农村,但在教育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脱离农村生活和本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困境。

5.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长期以来受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使得国家对城市中小学基本建设每年均有投资,然而对农村的投资少之又少,导致师资严重流失、教学环境简陋,城镇差距逐步扩大等诸多问题。

政策方面,国家没有对农村的升学问题提出明确的优惠政策,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城乡有差异,再加上这些年大学收取的学费过高、增长过快,给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带来困难。此外,在师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力度也明显不足,这就使城乡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解决对策

1.加大国家的扶持力度。首先,政府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必须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并且在财政分配上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及时到位。第三,要加大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教育的力度。可以通过“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吸纳社会的支持力量,也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号召有经济实力的海外人士提供资助等等。最后,也可以发行教育彩票,在集聚资金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除了加大资金的投入,国家必须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例如,在招生方面对农村学生要有优惠和特殊政策,降低分数线、加分、优先录取农村考生、扩大对农村招生比例、增加助学贷款等。

2.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而言,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调整措施,增加投入。农村要想挽留住优秀的老师、吸引优秀的人才,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出优惠的政策,缩小甚至要高出城镇教师的待遇。

第二,加大培训力度,增加考核内容。加强城乡之间教师的沟通、交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提供老师足够的福利待遇的同时对他们提出较高的培养质量要求。

第三,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教育及偏远地区各种优惠措施留住优秀人才,培养培育优秀教师。

3.关心留守儿童心理。首先,学校要肩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同时还应采取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化解。

其次,家庭应当承担起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重任。要尽量减少双方均外出打工的比例,或者父母抽空利用电话、书信或者互联网等方式及时指导和关爱孩子。此外,父母要定期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孩子心理状况、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最后,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政府也应当杜绝社会不良现象,宣扬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营造健康阳光的社会环境。

4.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加强农村教育的本土文化建设。

首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加大乡土文化的渗透力度。“农村教育要充分利用地方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把乡土文化重新带回校园,引入课堂,引导乡村孩子理解农村世界。在实际操作中设置一些与农村文化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研究专题,如方言调查、民间故事的搜集与整理等,让农村少年体验农村文化,了解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文化”[4]。

其次,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农村教育不同于城市,经济状况相对较差,所以不能套用城市发展模式,应该采用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

最后,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的思想认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农村教育要健康快步发展,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基础。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发展我国的综合力量,使中国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是中国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能否搞好农村教育直接关乎中国教育事业未来能否走向健康。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切实履行法定职责,采取措施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均衡的高质量教育,推进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1]王勇.社会转型期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12(9).

[2]张永安.对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新思考[J].学周刊,2012(9).

[3]焦彦蕊,冯文全.关于我国乡村教育危机的教育哲学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

[4]马长安.新教材建设中的乡村文化[J].语文建设,2007(8).

[5]翟丹.河南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6]李淑贞.城镇化与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J].继续教育研究,2010(5).

[7]李华.平舆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J].河南农业,2010(8).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谁远谁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