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开始
2015-03-19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刘富俊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 刘富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
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明显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并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013年10月18日在赤峰松山四中做公开课时,我在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5.3 近似数”这一节课时,出示了两张松山四中学校的图片和生活中的情景:一则消息:松山四中现有1760人,专任教师120人;另一则消息:松山四中现有近两千名学生,约一百名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哪些数是近似数?哪些数是准确数?学生马上判断出近似数和准确数并回答,效果非常好。
二、创设“设疑性”问题情境
这是常用的一种问题情境,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再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比、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讲“8.1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考考你: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场数、负场数分别是多少?你会用你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能不能根据题意直接设两个未知数?
再比如,在扎兰屯市民族中学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常常用有序数对来表示。比如,同学们的座位以列在前、排在后,(2,3)是哪位同学?(3,2)呢?相同吗?在地球上表示一个地点位置,用经纬度来表示。如何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设疑,使学生带着问题复习本章的知识。
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课堂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激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实现由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发现式探究学习方式转变,发展和提升学生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的桥梁和纽带。
我在讲“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时,创设情境: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0:00距离海拉尔150 km,要在12:00准时驶过海拉尔.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车速应满足的条件吗?相等关系是什么?若设车速为x千米/时,你能列出相应的式子吗?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0:00距离海拉尔150 km,要在12:00之前驶过海拉尔.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车速应满足的条件吗?汽车在12:00之前驶过海拉尔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回答: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海拉尔,则以这个速度行驶150 km所用的时间不到2h。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海拉尔,则以这个速度行驶2h 的路程要超过150 km。
设:车速为x km/h.如何用式子表示这些不等关系?
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先利用相等关系,列出等式(方程),写出方程的解等,为类比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做铺垫。
接着引导学生从时间和路程两个不同角度得出两个不等关系,列两个不等式,从而引入不等式的概念,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改变了教材中的数据和地点,使问题变得简单有趣。
四、创设“发散式”问题情境
比如,前面的例子中“要在12:00之前驶过海拉尔,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车速应满足的条件吗?”学生从时间和路程两个不同角度得出两个不等关系,列两个不等式,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它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有益的。
五、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我在讲“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时,创设问题情境如下: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贸易市场P,P点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点修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上,另一条到铁路上,怎样修建距离最短?这两条路有什么关系?
再比如,我在讲12.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时),这样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教科书12.3-1)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感觉,真正学会“数学思维”。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化课堂教学,能以问题为导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情境的创设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