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校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2015-03-19林颖
林 颖
林颖/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吉林长春130000)。
据不完全统计,长春市校办幼儿园总数56所,其中朝阳区6所;宽城区11所;南关区10所;二道区7所,绿园区21所;西新区1所。专业教师1549人,幼儿数 9290人。教师学历达标100﹪,专业达标70﹪。校办幼儿园目前是幼儿园正在崛起的生力军,对实现我市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部分校办幼儿园教育观和儿童观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努力实现着“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办园思想,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着幼儿园的跨越性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然而,校办幼儿园教育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教师不能深刻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重上课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的体验,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轻个性及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校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一、教育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小学化倾向”依然存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但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需求,大部分校办幼儿园以向幼儿灌输知识为目的,不注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让幼儿学习超过其能力、水平的学习内容,即便是2—3岁的幼儿也要学习超出其年龄特点的古诗、记忆故事和识字,并规定了一定的数量,有的幼儿园3—4岁的幼儿需要背诵古诗20首。后经暗访幼儿园得知:校办幼儿园都要幼儿识大量的字,百以内的整数相加、20以内的加减法、50以内的加减法、拼音书写、直呼、写字算题等,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求是极不相符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教育存在的形态绝不能够像学校那样以“上课”为主要形式,而是要通过创设环境,为幼儿创造可以游戏的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一说到教育就认为是传授学业知识,就只想到“上课”的形式,是对幼儿教育的极大误解。然而个别校办幼儿园使用和小学一样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听课。大部分校办幼儿园像小学一样摆放课桌椅,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玩少动,上课要专心,手背后,回答问题要举手。这些按教师的愿望、想法行事,用训练代替游戏,用过去私塾一样的方法,强迫幼儿接受教师的安排,不给幼儿自己选择活动的权利,将会磨灭幼儿热爱学习的天性,消解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活动区”能满足幼儿实现自主游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求,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但是绝大多数校办幼儿园班级不创设幼儿“活动区”,少数幼儿园利用闲置房间和走廊为幼儿创设了兴趣活动区,但活动区没有相应的活动材料、功能单一,形同摆设;少部分幼儿园在班级创设了幼儿活动区,但活动区设置随意,活动材料不够丰富,且无目的、无层次盲目投放,又定期不进行更换。幼儿没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满足探索和游戏的欲望,教师观察指导技能缺失,不能让幼儿有现实的快乐生活。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校办幼儿园的教师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一部分是聘任刚刚走出校门的幼师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幼教实际工作经验,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比如:不会合理规划幼儿活动的空间,不会合理安排好幼儿在园的时间,不会组织幼儿游戏;班级环境布置不能充分体现教育目标,没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集体活动过多,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少,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教师集体教学理念比较陈旧,缺乏教学技巧,语言不具有感染力,“满堂灌”“填鸭式”和教条式的教学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些教师不会制定教育目标,教学活动设计简单,教学过程偏离教育目标;教师对幼儿关注不够,有效运用课堂时间概念不强,集体教学活动之后,幼儿不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三)幼儿园对“特色”认识模糊不清,“特色”教育扭曲变形
有些校办幼儿园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良好的生源,对幼儿进行超出其实际年龄的专项训练,开设所谓的“特色课程”,并称之为“显性课程”,即家长看得见幼儿学习结果的课程,主题课程则称之为“隐性课程”即家长看不见幼儿学习结果的课程。这些所谓的“特色课程”,单一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式,过度的结果,带给幼儿的是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能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校办幼儿园的教育还有一窝蜂、一边倒的情况,盲目效仿引进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幼儿英语、多元智能训练、珠脑速算等等并称其为“特色教育”。据了解每所校办幼儿园都有3—5个“特色课程”以及数量不等的“特色教育”。主题课程和所谓的“显性课程”“特色教育”相互交叉、重复,大大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能力,给幼儿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解决对策
第一,校办幼儿园要深刻认识“活动区”活动的价值,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广义的课程观,将“活动区活动”和组织集体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活动区”是一种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组织的特殊形式,“活动区”为实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供了空间保障和物质准备,有了“活动区”,幼儿才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活动的机会,这样,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想才能实现。幼儿园教师要研究如何根据幼儿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来设计活动区的种类;如何有计划地投放活动区的材料,如何和幼儿一起讨论、制定游戏规则;如何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指导幼儿在活动区进行个别性和小组性的操作活动,探究“活动区”活动和主题活动紧密结合的途径。教育行政部门要监督、检查校办幼儿园班级活动区的创设、活动的开展和幼儿活动时间的保证,因为这是纠正校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举措,能有效克服校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第二,提高园长和教师对小学化危害的认识。充分挖掘培训资源,积极建构多元、开放、多选择的培训体系,建全培训制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她们深入理解、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更新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教学用书,不准片面强调学业知识的学习,不准给幼儿留家庭作业,不准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不准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对检查中发现“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注重对“小学化”倾向问题的过程管理,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座谈,电话举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第三,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实施《纲要》过程中的教育实践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着眼于寻找问题、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注教研群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引导她们积极参与同伴间的互动共享,开展真问题的真研究,形成观念的冲击、经验的启发、思维的碰撞,使她们在儿童观、教育手段、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改变、并将教研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形成良好的教研文化,这时教研的有效性便会得到悄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便会得到有效促进。
第四,办有特色的幼儿园是每个幼儿园的热门话题,也是重要话题。办一所有个性、有目标、有创新的特色幼儿园,来推动幼儿园的全面发展,也是校办幼儿园的共同追求。但是校办幼儿园特色要准确定位,必须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南,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以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幼儿园文化。特色既要在办园目标理念中体现,又要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鉴于目前校办幼儿园特色认识的模糊以及课程多元化、复杂化的现状,校办幼儿园应协同教研部门,积极取得教研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根据自己的办园实际和经验,在充分考虑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秉承教育家的情怀与高度责任意识,认真践行办园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