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宋初直臣田锡白体诗歌创作

2015-03-19汪国林

关键词:诗作白居易诗歌

汪国林

(安徽科技学院 中文系,安徽 滁州 233100)

田锡(940—1003),字表圣,嘉州洪雅(四川眉山)人,有宋一代名臣,《宋史》卷二九三有《田锡传》说他:“锡耿介寡合,未尝趋权贵之门,居公庭,危坐终日,无懈容。慕魏征、李绛之为人,以尽规献替为己任。”[1]9792范仲淹曾感慨道:“呜呼!田公天下之正人也。言甚危,命甚奇,尽心而弗疑,终身而无违。呜呼!贤哉!吾不得而见之。”[2]321苏轼也感慨道:“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3]317清代四库馆臣对其人品与文品也评价甚高,他们说:“锡常慕魏微、李绛之为人,以献纳为己任。……诗文乃其余事,然亦具有典型,其气体光明磊落如其为人,固终非淟涊者所得仿佛焉。”[4]1306

同时,田锡也是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宋初部分学白的代表作家。祝尚书先生论其文为“任其类韩肖柳的田锡”[5]87,论其诗时说:“和宋初其它诗人一样,田锡近体诗也学‘元白体’和晚唐。”[6]68其白体诗作既有应制唱和、赠友闲适等典型的宋初白体诗诗歌题材,更有反映现实政治、表达理想抱负、浸透人生感怀的政治讽喻诗与咏怀伤感诗;在诗歌风格与艺术追求上,既有豪健深沉的一面,也有哀婉缠绵的另一面,还有清丽流畅、闲适平易的一面。此外,诗歌语言上,平易清新与含蓄精健并存;诗歌体裁上,古体与近体平分秋色等等,这些都是对宋初白体诗内涵极大的丰富。

一、田锡白体诗歌对宋初白体诗内容的丰富

田锡的诗作,《全宋诗》卷四十一至四十六收诗六卷,共计一百六十余首。虽然与其“十年苦思诗千首,一夕回肠事万端”相比不足十一,但在宋初也算存诗较多的一位了。田锡对白居易的学习追慕不是放在口头上,更多的是继承其讽谕精神与伤感色彩,这对宋初白体诗作的内容有较大丰富。现将田锡白体诗分类如下:

(一)反应现实政治与表达理想抱负的政治讽喻诗

这是对白居易讽谕精神的直接继承,田锡的白体诗作最突出的就是存在不少反映现实政治的诗作,发扬诗歌的“颂美”与“怨刺”功能,这是对白居易新乐府政治情怀与讽谕精神的继承。如《思归引》:

河朔受诏书,移官向湖外。初问禁法茶,次问丁身税。税口征四百,茶利高十倍。老死及充军,县籍方消退。采摘不入官,公家定科罪。何以升平时,遗民犹未泰。何以在位者,兴利不除害。我愿罢秩归,天颜请转对。一言如沃心,恩波必滂霈。[7]495

此诗作于移官睦州(今浙江建德)之后。作者对官府沉重赋税及其乱施暴行表示强烈愤慨,“何以升平时,遗民犹未泰。何以在位者,兴利不除害”。措辞激烈,甚至要弃官上奏言事,一个为国为民立命的正直之士凸显在眼前。再如《苦寒行》:

昨日北风高,霏霏满天雪。千里六出花,六日飞不歇。深山深一丈,树木冻砍折。平地盈数尺,布肆不成列。……汤药厌服饵,酒肉愁罢辍。夹幕映重帘,炉茵与衾褐。禄粟不忧饥,帑俸无乏绝。江海主恩深,素餐心激切。儿童温且饱,当风溯凛冽。朝索暖寒酒,暮须汤饼设。不知有饥寒,灯火夜暖热。越人轻活计,舂税供膏血。及至风雪时,日给多空竭。樵苏与网捕,负薪冰路滑。口噤无言语,股悝衣疏葛。藜藿不充饥,冻饿多不活。惭惶襦裤恩,傍徨多陨越。因作《苦寒行》,聊与儿童说。[7]490

这首五言古体用对比手法将“禄粟不忧饥,帑俸无乏绝”长吏不知饥寒的生活与“藜藿不充饥,冻饿多不活”的越人艰难处境进行对照,深刻揭示宋初社会现实阴暗而真实的一面,这是身处高位的文臣们所难以企及的。

田锡积极关注现实政治,心系黎元苍生,具有自觉淑世情怀,即使外任也未远离政治,退守一己的狭小空间。这是与白居易及其它白体诗人游离于吏隐之间的心态迥异。因而,这类诗作的恋阙情怀表现的尤为迫切而直接,如《郡楼书怀》:

馆殿尝为侍从臣,出分忧寄牧黎民。时平事简多公暇,楼迥风清欲暮春。

树杪壶关千嶂叠,天边漳水绿波新。帝乡永日凭栏望,心羡浮云向紫宸。[7]467

作者为官相州,本来暮春时节,楼高风清,树叠波绿,又加上时平事简,正是闲游的好时节,但作者终日凭栏所望的是帝乡,心里所羡的紫宸,恋阙之情十分强烈。

同时,田锡发挥诗歌的教化功能,陈振孙言他“所谓忧治世而危明主者也”[8]489。五代宋初而来的讽谕精神及其诗作的涓涓细流至田锡得到较大的发扬,这对蜀中张咏尤其是王禹偁把它大规模地付诸创作实践有积极的影响。

(二)浸透人生感怀的咏怀伤感诗

这是对白居易伤感诗的继承,田锡青壮年在蜀中颠簸三十多年,而不获聘于有司,中年之后又苦于奔波地方,其宏大的政治抱负与琐碎繁杂的现实人生自然有很多感慨要倾泻,其咏怀伤感诗可略分以下几类,以便于阐释:

其一,对颠沛宦游的感怀

田锡仕途不顺,曾在困顿长安达六年之久。释褐之后,也经常颠沛于地方,自然留有不少漂泊宦游的感伤之作,如《冬夕书事》:

堪嗤栖屑客长安,风雪加添近腊寒。冻笔呵来书字淡,孤灯挑尽向窗残。

十年苦思诗千首,一夕回肠事万端。家住天涯归未得,岭梅江蓼自辛酸。[7]459

这首诗写于羁旅长安之时,首联写自己劳苦奔波于长安,能够忍受异样的眼光与耻笑,其中风雪腊寒尤使人倍感寒意。颔联也是一样的冷清寂寞,连笔墨都冷冻,可见家里的清冷,“呵”字用的甚妙,我们似乎可以想象诗人题诗时的情景。“孤灯挑尽”也显示出作者的落寞孤寂。颈联有一丝感慨,回忆十年来苦于奔波的历历往事浮于眼前,这千余首诗歌就是其中的记录。结尾倍感辛酸,有家难归,自己如同岭头的梅子与水中的蓼草,其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全诗带有很强的伤感色彩,不是身居高位的人能写出来的。

其二,对历史沧桑的感伤

田锡的咏史之作也很有特色,当然风格多样,深受汉魏以来咏史之作的影响。如其五古组诗《拟古》多达十六首,有“祢衡鹦鹉词,挥翰无停缀。狂甚于接舆,才不容当世。身居桴鼓下,心在云天际。黄祖悁忿来,殒之如虎噬。”[7]475感叹祢衡、接舆、黄祖不被当时所容的悲哀,给人一种历史的感伤。咏史诗中,《华清宫词》可谓是对白居易伤感诗精神最明显的继承,其诗为:

绣岭葱茏浮瑞气,云楼霭阙明珠翠。禁城缘岭连九天,一片笙歌如鼎沸。我恐紫麟丹凤洲,移于近甸资宸游。东将太华为城雉,北以渭川为御沟。又疑西王开月圃,白云仙都紫云府。碧瑶新宫初构成,借与明皇自为主。开元之末天宝初,天下太平方晏如。……六宫每从鸾舆到,遗珠落翠长安道。百司既奉玉乘归,汤宫横锁黄金扉。门戈陛戟皆绣衣,朝钟暮鼓含清辉,参差天上朝元阁,往往紫烟飞皓鹤。至今碧落星宿繁,犹似当时挂珠箔。[7]479

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此诗都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启发,铺排渲染的手法,精美委婉的语言,给人以唯美感伤的体验。

其三,个人闲愁情思的哀怨

田锡论诗重情,不少诗作都是其情感的外显,除上文中提到的之外,田锡尚有表现自己个人感情生活的诗作,格调清雅脱俗,细腻含蓄,哀婉动人,具有感伤色彩,这在宋初白体诗人群不多见。如《离怀》:

离怀如醉复如痴,脉脉无言不展眉。秋草空牵幽意在,征轩疑有断魂随。

残星更漏门开处,斜月帘栊酒醒时。此恨谁能解消遣,因题红叶偶成诗。[7]456

这首诗也是写于羁旅长安之时,但写的非常清婉含蓄。首句写离怀的愁绪,低头蹙眉,脉脉无言。中间两联是景中含情,秋草空自牵动幽独之意,心似断魂追随远逝的藩车而去。酒醒之时,天色将亮,友人已去,唯有数点残星与一轮孤月半悬天空,景色十分冷清悠远。结尾更是余音袅袅,含蓄之至,始终未曾点破怀忧的对象。田锡这类闲愁情思之作,与二李及馆阁文臣的宴饮、赏花、观书不同,更多的是展现内心世界的微妙体验。

再如《多情》:“多情如病苦难医,头绪多于折藕丝。送客落花行马处,望乡残月倚楼时。忆来几入春深梦,感极翻成酒后悲。大抵为君言不尽,彩笺闲咏合欢诗。”这首诗也是哀婉动人,含蓄深远,情感参杂着朋友远去的伤感与身在异乡的惆怅孤独之情及其对家人的爱怜。多情如病难医,思绪断藕如丝。落花送客,残月倚楼,一片清冷悠远。由“彩笺闲咏合欢诗”可知,其抒情的客体应是自己的妻子,感情极为深挚。

(三)田锡的应制唱和诗作

作为太宗、真宗朝的著名文臣,田锡不可能不参与君臣应制,他在《进应制诗》中道:“辄尝赋《牡丹诗》、《赏花诗》、《赏花钓鱼诗》、《钓鱼诗》,因得盈编。皆金门应奉之词,悉丹禁芳菲之景,不敢藏秘,是用进呈,与今日奉宸旨所赋诗同进。歌时乐圣,爰因侍宴之辰;比兴缘情,盖受言诗之赐。干冒严扆。”[9]94

从中可见,田锡所作的《牡丹诗》、《赏花诗》、《赏花钓鱼诗》与当时馆阁文臣们的应制之作应无二致,而且对这类诗作的创作十分自觉,以实现诗歌的“颂美”功能。如他在《答胡旦书》中说:“帝王好文,士君子以名节文藻相乐与升平之世,斯实天地会通之运也。自数百载罕遇盛事,今锡与君偶斯时焉。自吕状元蒙正得第之后,有御制诗以赐之,闻两制中得与上倡和。”[9]130这种自觉的为时为事颂美的心态与宋王朝建立之后的逐步兴盛有关,可以说是时代精神在士人身上的体现,应与南唐降臣们小心翼翼的赞美称颂不同,也与由五代入宋的名臣们一味的保守浅易也不同。

此外,田锡与臣僚之间的酬和之作数量不多,风格也与馆阁翰苑词臣之间的闲适情趣迥异,更多的是参杂着自己浓烈用世之心,如《和温仲舒感怀》:“郡斋松盖翠斜欹,客到鸣琴泛酒巵。江上正当摇落景,天涯空惜太平时。雪残幽谷春难到,兰茂深林众岂知。上国三千五百里,杨梅熟日是归期。”

此诗写于为官桐江之时,温仲舒原作不见于《全宋诗》,极可能散佚。此作没有多少闲适成分,开头虽是翠松斜欹,鸣琴饮酒,但摇落之景,蹉跎岁月,实在没有多少闲情逸趣。颈联却说身处幽谷,春色难到,兰生茂林,何人知晓,其闲置之意十分明显。这虽是和作,但也有自己情感在其中。尾联应是安慰对方不顺将止,归期不远。仕途多舛时,更多的是积极用世,而不是超脱旷逸。

(四)田锡的赠友与闲适之作

田锡与宋初名臣、白体代表诗人宋白及宋初白体诗作成就最高的王禹偁的交友诗作颇丰。田锡与胡旦均是宋白的弟子,王禹偁在田锡的引荐下结识宋白,他们都是宋初诗坛学白的名流。先看田锡写给宋白的诗作《寄蒲城宋白小著》:

春日闲销一局棋,春愁还得数篇诗。高吟大醉何人问,英略雄图欠已知。

破产虽无容足所,丈夫岂合以家为。时来富贵终须有,懒学梁鸿赋五噫。[7]456

此诗应写于田锡出蜀不久寄居宋白于蒲城之时,在此之前,田锡已与诗坛前辈宋白在蜀中结成忘年之交,因而这首诗写得毫无遮掩,将自己的复杂情感和盘托出。先是写闲适闲愁,以棋以诗销慢慢春日。继而是愤激之情,“英略雄图”无人知晓啊!多少给人一种怀才不遇之感。颈联比较豁达,即使破产到连容身之处都没有,诗人也不甚在意,大丈夫岂能为一己小家而常戚戚。这里田锡应化用霍去病的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语典。最后流露出自信与豪迈,时运逆转,富贵终有,懒得学东汉梁鸿那样赋《五噫歌》以明其志。此诗语言平易,虽用典但与诗意融合无间,毫无晦涩之感。诗意流畅,感情真挚,跌宕生姿。

田锡也有一些抒发悠游闲适的诗作,如《醉题红叶》:“拾笔闲题红叶时,醉容相向亦相宜。塞垣风劲应吹尽,江国霜微想半衰。嫌听满阶鸣夜雨,曾看临水映疏篱。春光不许长如此,旋放寒梅嫩柳枝。”此诗的情感要闲适安逸的多,酒醉之后雅兴不止,题诗红叶别具诗情。虽是深秋夜雨之时,春光早已远去,但诗人毫无哀伤之意,寒梅将开,嫩柳欲绽,在深秋季节却想到春意将至,可见心情的悠游愉悦。

当然,田锡闲适之作不时参杂些闲置的不满,带有较为明显的怀才不遇的落寞与不甘,怏怏不乐甚至磊落不群的意味隐含其中,与徐铉、李昉、李至等人的那份悠然自适的心态不同。因而,其环境总显得凄然,心情也略带愤激,如:

清秋江国有余暄,谢朓遗风称雅言。帘下水亭人吏静,窗分竹阁簿书繁。坐来幽蝶双

飞过,吟次高梧一叶翻。自笑无能莅公事,将何才术报君恩。[7]464——《早秋言怀》

王师犹未下全吴,何日封章贺献俘。正是郁蒸生瘴疟,可堪水潦满江湖。威宣铁轴千艘盛,势撼金陵一垒孤。羁客无能为筹略,闲消白日覆棋图。[7]456——《夏日即事》

总之,田锡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对白居易诗作的继承面超越当时的馆阁翰苑词臣,诗笔触及社会底层,宦游咏怀情真意切,唱和应制也流露出时代气息,闲适之作又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是宋初阶段学白诗人中甚为突出者。

二、田锡白体诗歌对宋初白体艺术特征的丰富

田锡诗作风格多样,自己诗学主张也是“转益多师”,既有学白的成分,也有学韩愈、柳宗元、李贺、李白、杜甫,乃至六经、诸子的成分,真如他自己所说:“锡以是观韩吏部之高深,柳外郎之精博;微之长于制诰,乐天善于歌谣;牛僧孺辨论是非,陆宣公条奏利害;李白、杜甫之豪健,张谓、吕温之雅丽。锡既拙陋,皆不能守尚其一焉。”[9]123因而,其诗作在艺术上具有较为鲜明的复合性特点,即使诗风近白的诗作也是如此。这一方面给人以不纯之感,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宋初白体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诗歌风格上:转益多师

田锡诗作风格多样,兼学李白、杜甫、李贺与白居易等古体名家,呈现出豪健自然,雄奇酣畅的特点。其近体诗的风格更是多样,豪健深沉者有之,哀婉缠绵者有之,清丽流畅者有之,闲适澹远者有之等等,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宋初阶段学白体诗人群体中很是显眼。

其一,豪健深沉

此种风格在反映现实政治,关注民生疾苦及自己颠沛闲置时的作品尤为突出。语言劲健,气韵深沉,形虽与白体有异,但其一颗炽热的用世之心与忠君爱民之情是与前期白居易是极为相似的,如上文已提到的《夏日即事》:“王师犹未下全吴,何日封章贺献俘。正是郁蒸生瘴疟,可堪水潦满江湖。威宣铁轴千艘盛,势撼金陵一垒孤。羁客无能为筹略,闲消白日覆棋图。”[7]456

全诗虽有一丝羁旅闲置的无奈,但豪情不减,对朝廷南下攻吴的战事惦记在心,也充满期待。“威宣铁轴千艘盛,势撼金陵一垒孤”一联气势尤为壮阔,豪健有力。田锡对杜牧七律劲健俊爽屡有称赏,他说:“诗中赢得为官况,不让樊川杜使君。”[7]471“樊川景物终南翠,遂性空思杜紫微。”[7]461其诗风也应受到杜牧的积极影响。

其忠君忧民、怀才不遇总给人以深沉抑郁之美,如上文已引的《寄蒲城宋白小著》:“春日闲销一局棋,春愁还得数篇诗。高吟大醉何人问,英略雄图欠已知。破产虽无容足所,丈夫岂合以家为。时来富贵终须有,懒学梁鸿赋五噫。”《郡楼书怀》:“馆殿尝为侍从臣,出分忧寄牧黎民。”《呈杨侍郎》“权分忧寄理漳滨,惠化何曾及相民。条奏事宦思复古,兴修皇教望还淳”等等。

其二,哀婉缠绵

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田锡的伤感诗中,田锡虽以直臣享誉宋初政坛,但是身世经历毕竟坎坷不顺,十五岁丧母,十八岁丧父,在蜀中难以立足,不得已颠沛长安,寄居“篱下”。青年时又长期困顿于科场,直至年近不惑才举进士及第。为官之后,又因其耿直不阿,宦海三起三落,其中的辛酸甘苦,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其漂泊宦游的寂寞,个人闲情的伤感,咏史怀古的沧桑都使其诗作具有哀婉缠绵的风格,如上文已引的《冬夕书事》:“堪嗤栖屑客长安,风雪加添近腊寒。冻笔呵来书字淡,孤灯挑尽向窗残。十年苦思诗千首,一夕回肠事万端。家住天涯归未得,岭梅江蓼自辛酸。”[7]459

颠沛流离,凄寒索寞,一篇寒意充斥其间,真是哀婉至极啊!其闲情中参杂家国之思与怀才不遇,缠绵中有哀婉,哀婉中有一丝不满与愤激,这类诗作如:

西楼吟倚若为情,情似浮云处处生。翠叠乱山千里阔,红翻晴叶一川明。散分野色渔村小,斜衬秋光雁阵横。回望帝乡归未得,芦花如雪绕江城。——《倚楼》

多情如病苦难医,头绪多于折藕丝。送客落花行马处,望乡残月倚楼时。忆来几入春深梦,感极翻成酒后悲。大抵为君言不尽,彩笺闲咏合欢诗。[7]457——《多情》

其三,清丽流畅

田锡的赠友唱和、闲适记游等作与其它白体诗人诗作一致,平易流畅,清新丽人,给人以流畅易晓之美,有些还带有澹远之味。这类风格的作品较多,如:

宣城相送思依依,正是红莲菡萏时。行色迎秋清似画,别情因景化为诗。人离湖水南边岸,蝉听槐花北向枝。天子文明是何地,丹霄岐路莫生疑。[7]463——《送安仪凤》

近遣司宾小吏时,寄书兼寄十篇诗。自惭不是阳春曲,谁敢徼求作者知。叠嶂晚登空远望,昭停别合倍相思。夜来远有微吟兴,风动新荷月满池。[7]463——《寄樊郎中》

(二)诗歌语言上:平易清新与含蓄精健并存

田锡白体诗作,语言上继承元白诗歌平易通俗,清新流畅的特征,这类作品甚多,几乎通篇明白如话,毫无艰涩之感,如《归去来》:

归去来。……尔今已年五十二,前去七十几多时。尔性虽拙颇好学,尔才虽短颇好诗。文学歌诗之外非乐为。金门玉堂若无分,随分官职胡不归。苟能遣得婚嫁累,又何苦忧伏腊资。尔不闻仲尼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浮云富贵非尔宜。表圣表圣,尔当念兹而在兹,勿使无其实而有其词。尔若舍灵龟而观朵颐,无乃见尔痴尔痴。[7]495

诗歌如同古文一样,易晓易闻。与此同时,田锡也注重诗歌的艺术特性,也鉴于五代以来追慕元白往往流于卑俗琐屑的弊病,在诗作中特别注重“健”与“精”,无论写景抒情还是咏史怀古,都极具韵味,如《倚楼》:“西楼吟倚若为情,情似浮云处处生。翠叠乱山千里阔,红翻晴叶一川明。散分野色渔村小,斜衬秋光雁阵横。回望帝乡归未得,芦花如雪绕江城。”[7]47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尤其是中间两联写倚楼所见之景极为寥廓,远处群山翠叠,绵亘千里,红叶摇曳,晴川历历,极为壮阔。再写静卧的小渔村,如珍珠般点缀其间。抬头仰视,则是夕阳下的秋雁阵阵,都是一幅幅静谧地泼墨山水,清丽可人。结尾抒情,表达恋阙之意,其“芦花如雪绕江城”一句有余音袅袅之妙,情感茫茫,景色也以如雪的芦花为结,渲染一种孤独落寞的氛围。全诗语言清丽中不乏精练。

因而,王禹偁称赞他的诗作为:“两制惟君最清慎,笔力辞锋有余刃。”[7]778这是极有见地。田锡注重造境抒情的写法与白居易及其宋初白体诗人重议论、讲铺陈不同,这得益于他不拘一家的胸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风骚夐古少知音,本色诗人百种心。顺熟合依元和体,清新堪似郊韩吟。搜来健比孤生竹,得出精于百炼金。唯我与君相唱和,天机自见不劳寻。”[7]457丰富宋初白体诗歌的语言风格。

(三)诗歌体裁上:古体与近体平分秋色

田锡的白体诗作在体裁上也比宋初其它白体作家更为丰富。宋初白体诗人们留恋光景依韵酬唱的小碎篇章,大多是属对工稳,讲究声律的五七言近体诗作,古体诗歌极少。就徐铉、二李的诗作而论,《全宋诗》收录徐铉诗歌四百二十余首,其中七言古体仅八首,五言古体也只有二十一首,占其总量的百分之六左右;二李的诗作几乎是清一色的近体诗作,其它的馆阁之臣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对元白诗歌的继承面集中在次韵短章上,对其古体则敬而远之,这与诗人才情有关,也与唱和的实际需要紧密相联。

田锡诗作古体近体几乎平分秋色,这无疑扩大宋初白体诗歌创作在体裁上偏狭的不足。《全宋诗》收其古体诗近五十首,占其现存诗歌总数的四层。这对蜀中张咏、白体领袖王禹偁等人的古体诗歌创作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其古体诗作成就尤为突出,祝尚书先生说:“田锡的古风歌行,是他诗歌理论的最好实践,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古风歌行或感事抒情,或咏史怀古,或歌唱大自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诗歌‘变’于文后的广阔道路。”[6]68

田锡的古体诗在宋初极为显眼,内容丰富,尤其是感叹时事民艰的诗作深得白居易新乐府的精髓,这一点上文已有论述,此处不赘。田锡古体诗歌风格不独元白一路,兼学李杜、韩柳甚至李贺,具有明显融汇众家之长的特点。既有瑰丽豪迈之气,也有自然酣畅之美。如古体诗《投杼词》:

孝为百行本,至性由天资。曾参善事母,母氏贤且慈。馨膳以馈进,承意惟欢怡。高堂既自乐,织室闲鸣机。飞语忽来告,明识潜深思。盖念事吾孝,安得杀人为?亟闻宁不信,投杼遂生疑。乃知君臣际,反以交朋推。道德难结固,恩情有合离。毁誉苟不入,谗间无以施。景慕魏文侯,满箧留谤辞。乐羊在中山,委遇终不衰。[7]474

这首古风歌行以诗歌的形式散文的笔法描述曾参杀人的历史典故,表达对君臣无猜的向往,语言平易浅近,结构清晰流畅。

田锡也有一些古体是走平易畅达一路的,这明显受到白居易的影响。他请人作七古时也要求“若得工夫可作歌,歌中言语不厌多。”[7]494这种不厌多的平铺直叙与白居易古体诗作是一致的。其不足之处也与白居易相似,即铺陈有余,感情不足;多平板直叙,少剪裁布局,如其《瑞雪歌》,给人重复之感。这种铺陈是其诗作具有“质实”的特点,成玮先生在其博士论文《宋初诗坛研究》也说:“(田锡古体诗作)偏于舒缓、切实、畅达一路,学李贺的奇特而无其诡谲,学李白的纵放而无其飘逸。……他们接续的,是前代七古中唯一比较客观化的白居易的传统,即使学习李白、李贺的部分,其主观色彩也有所削弱。这一选择定下了此后宋代七古乃至整个宋诗的基调。”[10]99

《全宋诗》收田锡近体诗作近八十首,占其诗歌总数的六层。田锡的近体诗题材十分广泛,有现实政治诗、宦游咏怀诗、应制唱和诗、赠友闲适、登临怀古等等,而且情感浓烈,真挚动人,风格多样,不仅丰富了宋初白体诗歌的内容,也扩展了白体诗作的风格。

总之,作为“气象宏博,允为北宋大家”[11]15的田锡,其反映现实政治、关注社会人生具有浓郁的讽谕精神与政治色彩的诗作是对白居易新乐府精髓的继承与发扬;其注重抒发自己的情志的感伤咏怀之作也有白居易伤感诗的影子。这些对当时及稍前的宋初白体诗人只把视线集中在白居易晚年抒发闲适情趣的小碎篇章之上是个很大的开拓。

在诗艺方面也有一定的开拓。诗歌语言上,田锡既有平易直率、不事雕琢的一面,也有清新工整、委婉含蓄甚至劲健豪放的另一面。在诗歌体裁上,对近体、古体没有轩轾,且各有千秋,这也改变宋初白体诗以近体短章为绝对主导的状况。诗歌风格上更是不拘一格,既有豪健深沉的一面,也有哀婉缠绵的另一面,还有清丽流畅、闲适平易的一面。这既是对宋初白体的丰富,也蕴含着宋初白体诗发展的新动向。

[1](元)脱脱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宋)范仲淹撰,范能濬编集,薛能兴校点.范仲淹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清)永瑢,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祝尚书.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M].成都:巴蜀书社,1995.

[6]祝尚书.试论宋初西蜀作家田锡[J].四川大学学报,1990,(2).

[7]傅璇琮等编.全宋诗[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四川大学古籍所编.全宋文[G].成都:巴蜀书社,1990.

[10]成玮.宋初诗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博士论文.

[11]祝尚书.宋集序跋汇编[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2010.

猜你喜欢

诗作白居易诗歌
诗歌不除外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早春(节选)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