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对策分析

2015-03-19林梨葒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语言知识

林梨葒/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福建漳州363000)。

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对策分析

林梨葒

摘要: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听力技能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其他语言技能的综合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语言的习得。本文探讨英语听力理解的性质、过程,以课标为基点,分析高中生可能存在的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在图式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听力理解障碍;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英语是我国高中阶段外语教育的主要语种。几十年前,中国英语教学界以听、说、读、写、译为五项基本技能。近年来,中国英语教学界遵循英语国家二语教学,把听、说、读、写作为四项基本技能。根据 W.M.Rivers 和 M.S.Temperly 的统计,听、说、读、写四项活动所占比例为 45﹪、30%、16%、9%,听位于交际活动之首。从语言习得的过程看来,新生命降临首先学会的是听,听后才开始学说,而后开始读,最后才会写。[1]高中英语学科学业毕业应该达到七级目标,听力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识别重要信息,进行简单推断,根据指令完成任务,听懂常速多种听力材料,[2]即要求学生能运用基本知识,理解听力内容,掌握听力策略。

一、听力理解理论基础

(一)听力理解内涵

本文中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指听力材料的难度符合现阶段高中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不超出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听力部分所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英语听力理解所产生的障碍。

J.C.Richards 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层面的语言活动,即找到谈话命题、确定谈话意图、激活相关知识。[3]国内学者左焕琪指出听力理解是人脑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对所听到的语言进行加工的过程。[4]舒白梅也指出听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听者必须主动地参与到与说话者交际的过程中,并且用自身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去积极地理解听力材料。[5]

(二)图式理论

听力理解的理论基础是图式理论。图式理论提出者 Bartlet指出,个体回忆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材料进行重构。图式是人们以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里的一种储存方式。对于英语听力理解,图式论认为,听者的听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分别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掌握的有关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内容图式是指学习者对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的了解程度;而形式图式指的是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

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接触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便可自然地习得语言,即最佳的输入量是i+1 。i 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而+1是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即可从i 发展到 i+1。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分析

对于引起听力理解障碍的因素,国内学者束定芳等人认为,听力材料的特征、任务特征、过程特征、说话者本人特征等都影响听力理解。[6]也有学者,如左焕琪将影响听力水平的因素归结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来自听者本身,即听者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等;外部因素主要是语言材料的影响,包括该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难度等。[4]由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影响听力理解障碍因素归结为两类,即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主要涉及语音、语调、语速、词汇和语法等。

1.语音。从语音的层面上来讲,学习者必须先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对语流中出现的连读、弱读、省音、失去爆破等能够辨认出来。事实上,学生听不懂单词并不完全是因为生词,由于缺乏辨音能力或对单词的省因等现象了解不够,也导致听不懂单词;有的学生本身发音不准确,影响到听力理解质量。

2.语调。语调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我们的学生往往习惯于用一个语调说话,无论要表达疑问、反问、怀疑,还是惊讶的语气,对语调把握不准确,导致理解上的偏颇。

3.语速。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学生接收信息。语速过快常常会让学生迷茫,没抓准听力内容;而语速过慢则可能会导致学生习惯了慢速,一旦播放常速或快速的听力材料则会感觉困难,造成理解障碍。

4.词汇。词汇是语篇的基础,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听力理解的保障。词汇学习应该从音、形、义、用四个方面来掌握。然而有的学习者侧重掌握词汇的形、义、用,由于视觉接触高于听觉接触,导致了词汇中音的缺失,使得看得懂单词却无法及时反映出单词的发音,听不懂词汇想要听得懂句子便无从谈起。

5.语法。语法问题也是理解过程中的一大难点。首先掌握词的各种搭配和习语有助于句子意义的理解;其次,能够听懂句子深层含义,这便要求学习者对时态、语态、语气、句子结构及深层语义熟练掌握,若缺少语法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障碍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非语言知识

非语言知识包括教师教学法、学生背景知识以及情感状态等。

1.教师教学法。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新单词之后,便开始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边听力边做练习,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只是测试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还有的老师偏向于逐词逐句地听,把语言看成是孤立的,缺乏整体性和完整性。其实被动理解了材料中的每一个单词并不能保证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掌握,只有学习者调动大脑已有的相关知识才能彻底理解材料。

2.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是指对材料中人物、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的认识。不难看出,如果听力材料是我们所熟悉的背景,对该材料的理解相对简单,而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材料,即便掌握了所有单词和句子,依然会感到理解困难。听力理解可以是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相互的结合。

3.情感状态。动机、焦虑等情感因素也会影响听力理解水平。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可以来源于学习者自身,比如兴趣爱好、获得成就感等;也可以是来源于外部刺激,比如为获得经济报酬、奖惩等。听力训练时,常常因为听不懂或听懂的内容少,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烦躁等情绪,从而影响听力效果。

三、高中生英语听力障碍解决对策

听力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运用自身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要调动自身的非语言知识,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促进听力理解。针对上述学生可能会存在的听力理解障碍,从两个角度提出对策。

(一)从教师的角度

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应考虑其可理解性和适用性。应该根据学生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文本。根据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接触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便可自然地习得语言,即最佳的输入量是i+1可理解性输入材料才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在听力教学内容上,应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对语音进行专项训练,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渗透对语调、语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法,多提供相关的听力策略以及背景知识的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培养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

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是进行四项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语音、词汇、语法的掌握,同时在平时听力训练中注意模仿语音、语调。训练自身在稍纵即逝的语流中辨音识词。此外,学生还应注意背景知识的积累。学生只有把输入的信息与大脑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激活大脑原有图式,才能有效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同时,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听力学习动机。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情感因素在听力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焦虑、抑郁等情感都不利于听力的进行。故学生在平时应克服羞怯心理,培养正确学习动机和态度。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09.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3]Jack C. Richards.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89-190.

[4]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2.

[5]舒白梅.外语教育学纲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3.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1-115.

责任编辑:苑莉

学术交流与探索

章松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在读硕士(湖北武汉430073);吴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学生(湖北武汉430073)。

猜你喜欢

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
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中学语文教学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构建框架,理清思路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分布与教学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 追求课堂实效
2012版《牛津(深圳版)初中英语》教材文本分析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