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15-03-19苏晓婕
许 颖,苏晓婕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江苏 南京211188)
0 引 言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标服务的,必须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职业性。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作为英语课程的主要实施环节,必须把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职场环境下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目标,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1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及未来职业相脱节。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考核方式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的发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树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1 教学环境情景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工作岗位中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围绕工作内容展开锻炼,让学生沉浸于使用英语的职场环境之中,用英语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英语,在“做”中学,“用”中学,做到学与用的统一,最终达到掌握职场活动所需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原汁原味的职场情境、英语资源,形成视、听、说为一体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职场英语的交际功能,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例如在新职业英语第一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和公司有关的单元放在一起讲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公司的运营,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公司,确定公司的产品﹑定位和结构图。每位学生要学会用英语描述自己公司的产品,对产品进行推销。同时,根据产品设计市场调查表,在同学中发放和回收,并统计分析[1]。
2.2 教学内容模块化
为了把高职英语教学和职业相关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把髙职英语课程按内容和情境分模块进行教学,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模块化教学中要注意两个衔接:一要与学生当前的英语水平相衔接;二要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衔接。为此,每个专业的模块教学都要以行业企业对岗位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调研结果为依据,以学生未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同专业的模块课堂教学还可以再分成小模块进行分项目教学,学生在完成每个小模块下的具体项目中构建相关的语言知识,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点地学习英语,更专一地培养其职业能力。实施模块教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将高职英语教学与职业、行业知识有机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如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围绕专业模块学会运用英语询盘、报盘、还盘、谈判、签订合同、缮制与审核各种单据、结汇、进出口业务的善后及违约处理等。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听懂工作环境下商务交流、技术对话,用英语进行电话沟通,解答常见软件技术问题等[2]。
2.3 学习过程自主化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及后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要改变过于强调传授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状,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为了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自主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是以学生活动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将已有的知识结构与外来客观结构有机组合,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将语言技能从理论转为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有助于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帮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敏锐的市场意识、良好的职业交际能力及快速应变理性分析的综合能力[3]。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合作,模拟求职面试或者进行商务模拟谈判等。学生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提高其实际职业岗位应用英语的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观察、谈话和调查等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引导、传授自主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辅导、监控和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逐渐培养职业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4 学习方式互动化
英语职业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创新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在互动的环境下构建和获得。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师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积极营造交互氛围,实现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和合作,构建课堂多维人际交往网络,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网络里,教师要保持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心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伙伴和朋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共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探讨中给出自己的指导意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消除他们用英语交际时的焦虑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促进生生互动,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特长、个性差异组成团体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教师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提升职业综合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建立互联网英语学习平台,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施等连接在一起,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竞争,共同提高英语水平。教师可以督促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4]。
只有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2.5 考核形式多样化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在评价机制里也要坚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方针,把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作为考核的目标。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评价学生运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应用能力。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与形式,加大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引导学生重视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以评价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的英语综合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主要包括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英语等级考试成绩。还可以引进英语职业技能考证,将学生英语水平评估与英语职业技能评估相结合,鼓励学生依据兴趣和未来就业岗位需要有选择性地参加英语职业技能考证。在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中要始终坚持一点,即考核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加强英语实际运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
3.1 提升教师素质是根本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来驾驭课堂。如果教师的公司企业工作经验、职场经历欠缺,都会出现讲授职场内容不到位和设计职场情景缺乏真实性等问题。老师要通过自身努力弥补职场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途径熟悉职场,向具有“双师素质”的复合型教师转变。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还应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激情和能力,不断学习,拓宽教育教学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3.2 加强教材建设是保障
高职英语教材是实现以学生英语工作能力或服务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堂改革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既要有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工作或服务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广度和深度还要适中,还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材选取上,可以实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采用不同教材的方针。在教材内容选取上,选择能够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场境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验职场情境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在编写前要开展对行业需求的调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岗位所需的英语职业能力要求。在编写过程中,既要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又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要求与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注重英语知识习得和实际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养成之间的协调[5]。
4 结 语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场英语交际为目标,岗位英语技能为主线,培养学生掌握各行各业涉外活动中通用的英语交际技能。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把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独具职业特色的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1] 季清芬.高职英EGP+EOP 教学模式及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1-113.
[2] 邵红万.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英语职业化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9):110-111.
[3] 张燕.行动导向型教学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1-73.
[4] 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1-52.
[5] 胡杨政. 建构高职专业英语DCPEA 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