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实施途径研究
2015-03-19谭狄溪
谭狄溪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316021)
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无论是理论认知还是教育实践方面都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和专业在把这一目标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时却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软性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却付之阙如[1]。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高职教育界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实施策略与方法途径等方面缺乏深刻认识和可行性操作方案。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恰恰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深入研究职业素养的内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针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将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职业素养的内涵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所谓职业素养是指处于职场情境之中的人所具备的一种符合社会和职场规范要求的内在综合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职业素养具体包括一个人的思想与心理、技能与行为等多方面。一个职场人若想很好地适应特定职业和从事该职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体现为个体的特定职业行为,同时具有内隐性、整合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内涵特征。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主导,培养直接就业的准职场人,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首先,高职院校生源背景差异大,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对前途迷茫失落,自我认同感较低;其次,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还不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生在职业技能培养、劳动观念构建、吃苦精神的树立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懈怠情绪;最后,受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多方面影响,相当部分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缺乏社会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覆盖面宽,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进行细分。职业素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素质,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细分内容之间都是相互交融影响和贯通的,因而在教育过程中也往往采取整合式的教育教学[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2.1 思想素养教育
思想素养包括一个人的政治素养、品德素养和职业理想。政治素养是指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水平。具体到高职院校学生是指具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操。品德素养是指个人的内在道德观念及外在的行为修养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素养。高职学生的品德素养包括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作为职场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是说学生应该讲文明有礼貌,诚信团结,乐于助人,遵循职业伦理等。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基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要求,凭借对职业前景的想象而确立的职业奋斗目标和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高远的职业理想会引领个体进入到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中去。因此,高职学生应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刻认识来树立自身的职业理想,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心理素养教育
心理素养教育包括个体的职业企图心的培养、逆商的培养和意志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其中职业企图心是指个体不安于现状,能够自我设定进取的目标,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进取心态。逆商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时所具有的抗挫折能力和排遣挫折压力的能力。当代高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优越,往往缺乏担当和抗挫折能力,尤其需要学校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意志力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意愿状态。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同时又缺乏各种历练,受社会浮躁思想的影响,在做事过程中往往不能持之以恒。
2.3 专业素养教育
专业素养教育包括文化知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等。文化知识是指为个体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一些文化常识性课程,具体包括常用的计算机知识、英语知识、生活常识和人文知识等。专业基础是为后续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课程,是否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专业素养的强弱。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尤为重要。因此,专业基础教育是高职学生专业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专业技能是个体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和能力,高职学生面向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是在生产活动中发明新事物和新方法并加以运用的一种潜在心理品质,创新教育也是现代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4 行为素养教育
行为素养包括一个人的团队合作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等素质。作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大部分职业都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而目前很多高职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和主观性强,缺乏与人协作的意愿,因此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行为。敬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奉献精神,高职院校学生要适应未来职场发展,必须树立起一种主人翁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和实践专家。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和集体乃至国家和社会所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以及自觉承担责任、自觉遵守规范、自觉履行责任的态度。责任心要求个体克服各种诱惑,在困难中勇于担当。而这些都是当前高职学生所缺乏的一种思想品质。
2.5 社交素养教育
社交素养包括一个人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如何灵活利用口头、书面、电话、网络等载体与他人交往是现代职场中一种重要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应学会在不同情境下与各色人等打交道,能够感知他人的言行心理,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能够巧妙化解矛盾,融合感情,增进合作能力,这是拥有成功职业生涯的必要条件。组织协调能力是指从组织目标和工作任务出发,对资源进行配置、管控、领导与激励、协调,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能力。所有这些能力都是高职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合格的职场人的重要素质要求。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3.1 构建完整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养都有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来支撑,然而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体系却不是很完整。首先,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应该完整地包括针对思想素养教育、心理素养教育、专业素养教育、行为素养教育和社交素养教育这五个方面的课程设置。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已经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职业沟通、创业管理与创新管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设计等职业素养课程,但在行为素养教育和社交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仍然比较单薄,不足以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经管财经类专业中还可以开设一些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公共关系等课程。另外,有关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也很有开设的必要。
3.2 创新职业素养教育的载体和具体教学方法
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显性课程和课堂教学方法,学校还需要有意识地构建一些隐性课程和其他的职业素质教育项目、平台、基地、社团等。学校可以在团委、学生管理等部门下挂社团和职业素质教育基地,聘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指导。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就有注册社团将近五十个,内容涉及到创业创新、人文、文体、专业等各个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来锻炼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学校还有论坛讲座、户外拓展基地等培养职业素养教育的多种载体。如国内一些示范性院校专门成立了淑女学院、绅士学院和创业园等职业素养教育大平台,里面有整合的课程学习包和实践体验模块。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也摆脱了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更多地采用体验式、项目参与式教学方法。
3.3 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业素养课程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虽然仅仅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维度,但在实践中不能脱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来单独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一方面需要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其他专业课程中加以强化。譬如,笔者所在专业虽然开设了团队合作导论(28 课时)课程,但并没有把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完全寄托在这一门课程上,而是在很多专业课程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很好完成的专业实践项目,通过这些团队合作实践项目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依此类推,包括职业沟通素养、职业道德与伦理等素质的培养也都可以有机地结合在其他课程中来实施。当然,职业素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养成的过程,因此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都要一以贯之地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1] 肖润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涵体系构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4):57-58.
[2] 朱有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理想教育途径研究[J].黑河学刊,2012(2):112-113.
[3] 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