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2015-03-19李宁
李 宁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4380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共同存在于校园之中,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内涵、目标、方式、作用以及辩证关系,有意识地将两者工作内容相互融合、工作效果相互转化,则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绝大多数人高度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有某种联系,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操作以实现有力的协同共振,既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共识,也缺乏相应的系统理论研究。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开始的,它是党领导和社会主义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服从于党的中心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群众性和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群体和个人为转变为其他阶级、政党、群体和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而进行的对内对外非暴力性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伦理等为指导,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伦理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时代特点,对时代发展中所蕴含的积极的、进步的精神进行诠释、转化和改造,赋予时代内涵,体现时代精神,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第二,社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着人发展的社会性和社会方向,它要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充分的准备,使所有学生成为道德高尚、政治法律修养高的社会公民。第三,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学生,必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价值取向,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物质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外在标志,是以实物载体表现出来的支撑高校各项教学实践活动的客观实体总和,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文化设施、设备、图书、科研手段、传媒工具等,是高校的物质财富。精神文化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制度文化是依据国家法律制定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行为文化是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自发的文化,还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作为一种亚文化,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依托,以多学科的广泛交流、教学、科研和生活等领域的相互作用结果为基本形态,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一种组织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双重性。校园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中渗透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碰撞需要物质文化这个载体。第二,时代性。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化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社会文化是校园文化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和源泉,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基调。当社会文化发生变迁时,校园文化也必将发生变化,故而人们需要动态、整体地看待校园文化。第三,超前性。校园文化具有超前性,它是高校思想发展的前沿阵地,致力于推动社会进度,关注人类命运、国家和民族兴亡,追求健全人格、至善人生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校园文化高于社会文化,具有超前性和引导性。第四,创造性。校园文化与学校的地域环境、办学经验、人才培养方式等有关,与学生的特质和时代特点有关,创造丰富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相互关系
3.1 二者密不可分
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是高校两个相互独立且完整的体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校园文化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影响参与活动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等,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进行文化传承的工具,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为教育核心,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理论指导,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校园活动中,杜绝有害的校园活动出现,使健康向上、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活动占主导,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政治修养。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努力开展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育人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3.2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首先,校园文化承载着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任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具有文化标准。校园文化则为学生提供最佳育人环境,学生自入学开始,就在课堂上接受各学科教育,而课外的文体活动、休息和读书等行为则是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的,而校园文化环境折射出的学校历史、校园精神等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修养等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校园文化承载着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这两种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高校的校园文化则在自身建设过程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校园文化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环境、文明活动等来影响全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班级利益和学校利益等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做比较,并在长期的熏陶和影响下使每个个体认可集体利益。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校园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找到凝聚点,融入集体中,从而达到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目标。
另外,校园文化承载着意志教育和审美教育。高校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活动来影响学生,这些校园文化中有不少是具有挑战性、竞争性、创新性的活动,这对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以及参加者的意志、心理素质要求较高,有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营造良好的校园活动氛围。另外,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室、人文景观和雕像等都是精心设计的,蕴含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品位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促进学生修身养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3 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是进行文化教育传播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作用,坚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要求方面。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用这些目标要求引导大学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腐朽、庸俗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主动践行爱国主义、诚信精神、合作意识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努力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第二,形式要求方面。校园文化只有传播了才能感染和影响人,达到教育的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有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它通过各类知识讲座、学术报告、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等宣传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力宣传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本校校园文化向社会传播和渗透。大学生将校园文化知识运用、服务于社会,并将校园文化风貌展示给社会。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又将社会文化带回到学校,丰富校园文化,达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融合的目的。
第三,内容要求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法和理念等的更新必然带来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引领校园文化走在时代前沿,体现先进文化意义。
4 结 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使二者在相互作用中相互强化,发挥其育人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大批道德高尚、政治修养高、知识水平高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对于高校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罗先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140-141.
[2] 覃晓晗.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拓展——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2):59-61.
[3] 黎海珍.论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125-128.
[4] 倪春虎.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4):75-76.
[5] 金文斌.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3(12):67-69.
[6] 张丽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校园文化主体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5):77-79.
[7] 查玉喜,史志远.高校校园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1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