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面临的困境

2015-03-19余金枝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农村

余金枝

(广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1 对人民民主的认识不足或者在认识上有误区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我们党就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实质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而不懈奋斗。然而要实现民主,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的人民仍旧对人民民主这个概念存在或多或少的认识不足或者认识有误的情况。

民主起源于古希腊,它的原意指的是“人民的统治”。在今天,民主一词演变为“人民当家作主”。关于民主一词的解释,围绕着如何界定“人民”的概念,人民怎样进行民主,存在着不小争议。正确认识“人民”的概念,能帮助我们认识清楚何为统治主体的问题,弄清“人民的界定与概念”,对于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状况具有指导意义。美国政治学家萨托里认为“人民”可以作以下解释:(1)字面上的含义指每一个人;(2)人民意味着数量庞大的群体,不特指某一个;(3)人民指处于阶级地位低下的群体,享有较少的政治地位;(4)人民指的是大多数人。对于“人民”这一概念的阐释,学界存在着很多争议,在我国,普遍认为人民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等多种阶层组成的庞大群体。

对于以上概念,就我们身边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而言,笔者认为存在的错误认识有以下几点:(1)所谓的民主是党员们的事,与我们非党员的民众没多大关系。因为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农村,每次的选举只有党员出席,一般的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选举这回事,即使知道的也不会太关心。他们有的认为选举干部那些事没多大意义;有的认为存在暗中操作,自己小小的力量也不能改变什么——即民主政治自我意识不强;(2)在西方某些人鼓吹下,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实质性的民主,认为西方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或者比中国的民主更民主,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对政府的有关政策决议表现出相对冷漠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真正实现是很遥远的事,所以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对政府也不信任;(3)有的人过分相信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谓的人民民主也就是我们现在社会的这个样子,再也没有比这种状态更好的了(当然这只是针对农村中落后的年纪相对大一点的人来说的),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社会一直在发展,我们的民主也需要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人民民主一定能够实现。

2 民主参与方式、形式不完善

纵观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民主进程和我们的民主理论以及人们所期望的民主实现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无可否认的是我国民主取得了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相适应的民主实现形式——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从此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并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实质上较之以往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受封建专制制度控制的影响,再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较之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综合内在外在的许多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探索还不够深入,制度上也存在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历经挫折与困难,出现很多问题,如“文化大革命”等,这些教训都是极其惨痛的。这说明,一个国家在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民民主制度和具体可行的形式之前,人民当家作主就不可能实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党的几代领导人及党的不断努力探索,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民主进程不断加快,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以上这些努力虽然使我国的民主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无论是在发达的城市或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民主参与的方式和民主形式还是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相对来说农村落后地区这种不健全现象尤为明显和普遍。中国13 亿之多的人口,有大部分人民生活在农村地区,当他们因外出务工生活在城市里,他们参与民主的方式更是有限的。广大的农民朋友们除了部分干部许多人甚至只知道投票选举这一种民主形式。

3 地域、社会条件的限制

因地域、人口、利益分化程度、社会事务复杂性等多方面的限制,显示出适用上的局限性,各地区民主实现程度不平衡。人民民主是全国人民的民主,国家制定和执行的方针政策大部分是针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当然也有很多政策对少数民族或者落后地区有所倾斜,但是以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在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不少民族特色文化越来越被同化,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民族之间的差别会消失,一些民众对那些政策倾斜会表示质疑甚至反对。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民主由于地域的限制实现起来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只有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进一步高度发展,真正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时候,这些差距才会越来越小,人民对国家的统一政策政令才会高度认同。

4 民主政治意识与民主政治参与行为的非匹配性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当今,在村民自治制度推进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悟。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人民参与政治的程度还比较低。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医疗保障问题等。群众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愿意出资,当牵涉到自身利益时,又不愿付出自身的努力,但当组织决策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又对组织抱怨,产生不满情绪。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人们的政治参与意愿与行为由于各种因素,如内在的素质问题和外在的条件问题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现象在广大的农村尤为明显。造成广大农民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参与行为较低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第一,对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信任度不高。再者因参与效果不大,久而久之使自身的参与意愿降低;第二,由于农村地区民主政治建设基础薄弱,导致农民民主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对政治建设缺乏较大的热情和兴趣;第三,基层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有失公平,也是农民政治参与度低的原因。

5 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的功利化现象泛滥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和推行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民主建设的伟大进步。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经过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实现了在农村实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极大推进了农村改革的发展。在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民主政治改革取得不小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功利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为了追求政绩,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大搞“形式主义”,注重形象工程,走过场,而忽略本地区实际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些政府官员在开展工作时,不注重群众反映的问题,盲目追求政绩,甚至不惜损害群众的利益。还有一些官员,为了获得群众的支持,在选举中拉票、贿赂选民等现象屡禁不止。民主建设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功利化蔓延的倾向,这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极为不利。村民自治在推进的过程中,充斥着功利化的倾向,导致农村事务管理并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实现预想的效果。

6 民主运行机制不畅——以农村村民自治视角来看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发展。我们知道,任何体制都不尽完美。虽然这一制度对农村的民主相对于以前有很大的改善和进步,但是体制本身也存在不小问题,具体体现在:

民主决策运行不规范。以前的村干部任命形式不恰当、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实行的既不是聘任制也不是合同制,所以整体看来他们本身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进而村干部在很多方面不能很好地处理并解决问题。村干部在落实和贯彻国家方针政策上不到位,没有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在征求群众意见,例如发放补贴,集体收益分配时,忽视村民政治参与的权利。

民主监督过于形式化。尽管村民委员会对村委工作的民主监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运行中仍然存在问题。在一些农村,村务公开的内容不够真实有效,财务工作方面不够透明;对于一些群众所关心的敏感问题,并未能做到公开、透明。虽然在形式上尊重群众的权利,然而实质上并未能使群众真正深入透彻了解村委会工作的开展情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会造成群众对村委会产生抵触情绪,村民监督工作将会流于形式,并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的作用。

7 西方民主制对我国人民民主的影响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民主制发展目前从表面上看比中国更完善,所以导致国内不少人向往西方式民主,再加上那些西方和平演变家等的鼓吹,而致使我们中一些见识短的人,对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悠久,虽然我们国家从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今天,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民主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要放眼未来,坚信我们的人民民主总有一天会超越所谓的西方民主。

8 结 论

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不小问题。运行机制的不畅通、民主过程功利化、民主选举过程中形式化泛滥等问题使得我国民主政治面临着不少挑战。在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同时,解决好这一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 房宁.民主政治十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8.

[3] 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3-4.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