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以泸州市为例
2015-03-19高君
高君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以泸州市为例
高君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无论是为了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还是推动城镇化,都有必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泸州市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应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的改革精神,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
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户籍;融合
虽然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历史潮流,但却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应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有区别、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过程。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差异比较大,农民工市民过程化也有所区别。泸州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当前泸州城市发展迅速,用工需求量大,劳务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商品房价格较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泸州就业和生活。泸州的农民工主要是本地的中青年农民,他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诉求目标明确,大多数盼望全家在城市生活,“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尽管泸州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44.8%,但是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然面临种种问题。
1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1.1 户籍制度障碍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障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不仅户籍存在差异,而且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也存在差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导致城乡分隔和差异的根本原因。
政府一直着力解决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问题,2014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规定,分类改革不同地区的户籍制度,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这个文件扫清了城乡户籍制度统一的障碍,为泸州市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这个《意见》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籍制度的差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户籍制度仍然是泸州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
1.2 教育问题突出
农民进城务工,不仅期望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还期望自己的子女与城市居民的子女一样接受平等的教育。从现实状况来看,泸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方面,泸州市城区还没有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公办义务教育体系,农民工子女无法在城区接受义务教育;另一方面,泸州市城区公办教育资源有限,私立学校学费昂贵,这对农民工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因此,即使农民工长期在泸州城区工作和生活,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把子女带进城市上学,只能让子女在农村读书,成为留守儿童。
1.3 公共服务缺失
公共服务缺失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另一个障碍。虽然不少农民在城市就业与生活,但是他们没有社会保障,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使农民工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在泸州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令人担忧。首先,社会保障项目少、保障力弱。其次,农民工收入低和社会保险费高之间的矛盾突出,没有能力缴纳社会保险费。最后,农民工流动性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社会保险费用受到很多限制。这些原因影响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低。
1.4 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困难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仅是获得城市户口和社会保障,而是要融入城市生活,才能把城市作为自己的目的地和归宿地。尽管在泸州的农民工大多数来自泸州本地,不存在语言和生活障碍,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大多从事脏、乱、累的职业,与城市居民融合困难。一方面,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仍然存在偏见,甚至歧视,认为农民工挤占了城市资源和就业岗位,是企业劳动工资低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农民工自我封闭,不愿意主动地与城市居民交流和沟通,不愿意拓展生活圈子和改变生活习惯,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当然这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他们长期受到冷眼歧视有关。
1.5 城市承载力有限
虽然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是历史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而城市承载能力却非常有限,人口与城市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些人认为应迅速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另一些人认为应该考虑资源限制,城市要有条件地吸纳农民工。无论如何改革户籍制度,城市越来越拥挤不堪,并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诸多问题,这既是城市化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城市化的障碍。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水土资源、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公共产品日益短缺;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抵触情绪加剧,使农民工越发处于弱势的地位。由于各种政策的影响,泸州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化水平低且不均衡,这既削弱了吸引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限制了泸州市的承载力,阻碍了人口聚集和城市扩张,加剧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矛盾,从而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2 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2.1 统一城乡户籍制度
改革农村户籍制度,消除农村与城镇户籍的“二元”化差异,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最重要的手段。2014年,泸州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级市。泸州立足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出台了《泸州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引导和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到2014年底,已经对5个乡实施了撤乡设镇工作,改设或增设街道办事处5个。
泸州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立足于本地,制定了经营城市、经营人才的战略,充分发挥户口政策的引导作用,坚持放宽户口迁移限制,促进人口流动,实行实有人口管理原则,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第一,在农民工落户问题上,降低就业和创业农民工落户准入门槛。首先,以法人组织为依托,放宽集体户口条件。其次,在泸州市市内无固定住所的长期务工人员可以在城镇亲友处挂靠入户,而且投靠直系亲属,不应受年龄、户口性质、市内外等条件限制。另外,在城市规划区内,把农村居民整体转为城镇居民户口。最后,尝试“积分落户”等办法,畅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渠道。
第二,对暂住人口大力宣传办理居住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户籍观念,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保障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
第三,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继续拓展泸州的城市空间,以特色园区建设为主导,加快泸州大城市化和城市边缘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第四,确保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人口与原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履行同等义务,如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社会保障等。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严格实行公开办事制度、“一次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检查监督制度,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尽快为符合条件的落户人员办理落户手续。
第五,逐步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把户籍与居民的就业、劳动工资、教育、医疗、住房、福利保障等社会权利逐步分离,消除城乡户籍的差异。
2.2 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第一,以《宪法》、《劳动法》、《合同法》为依据,切实有效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不拖欠农民工工资。虽然政府已下大力气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完全杜绝。因此,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拖欠工资处罚制度。
第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不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甚至违犯《劳动法》,不给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以降低企业成本。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执行《劳动法》情况的检查与监管力度,遏制企业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宣传,转变农民工观念。不可否认,农民工的职业不稳定、收入低、社会保障缴费高,这是导致农民工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根本原因。而农民工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也是影响他们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原因。
第三,保护农民工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这三项权益是我国法律和政策赋予的,不能因为农民工户籍的改变,而剥夺他们这三项权利。政府可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交易试验,一方面,促进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第四,建立泸州市农民工统计指标体系,把农民工调查统计纳入政府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信息数据库,以及时了解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状况,及时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3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不只是转变农民工的户籍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工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务,逐渐消除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差异,使所有的居民平等享受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的权利。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保障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平等的就医权利。泸州市应加强和创新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制度和方法,推动卫生服务均等化,例如,加快泸州“西南医疗康健城”建设,继续推进和实施国际奥比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泸州市青光眼防治项目等。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增加公共绿地及公园建设,促进泸州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第二,保障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一方面,推进泸州市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加快建设泸州的“十大重点文化工程”,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依托党团组织、工会、妇联等,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参与性强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提高农民工的归属感。
第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泸州学前教育、民间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推进以“川滇黔渝结合部医教园区”为重点的改革试点,推动泸州教育多层次、全方位、均衡化发展。
2.4 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泸州是西部的中小型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制约了经济发展。政府必须从泸州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企业合理发展,引导农民就近转移、就近发展,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与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政府应大力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多种经营,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同时,大力开展各种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以职业中学、职工大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等为补充,广泛开展“送培训进社区到乡镇”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3 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使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并把农民工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结合起来。
3.1 全面落实支农和惠农政策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根据泸州农业特点,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片、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养殖、高效林竹、绿色蔬菜、精品果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水平;大力挖掘和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顾客忠诚度。发展农业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2 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工市民化保驾护航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把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实际财产性收入。继续争取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加快农村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的步伐。
3.3 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承载力
泸州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城市承载能力和土地财产处置等问题不仅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面对的问题。政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供给能力相适应”[2],推动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承载力,提高城市接纳农民工的能力。
[1]郭艳春,王延涛.对农民工市民化有效路径问题的探讨[J].农民问题,2012(12):85.
[2]刘庆斌.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决策咨询,2012(5):92.
责任编辑 仇大勇
Predicament and Path of the Citizeniz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Taking L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GAO Jun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Sichuan 646000,China)
The citizeniz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Whether to reform the rural-urban divide or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the citizenization must be sped up.As a regional central city neighboring Sichuan,Yunnan,Guizhou and Chongqing,Luzhou has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Based on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reform spirit,these problems should be successfully solv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remove its obstacles.
urbanization;rural migrant workers;citizenization;household registration;integration
D412
A
1674-5787(2015)03-0045-04
10.13887/j.cnki.jccee.2015(3).12
2015-03-20
本文为2014年度泸州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路径研究——以泸州市为例”(项目编号2014-63)最终成果。
高君(1984—),女,河南洛阳人,硕士,泸州医学院思政部教师,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三农问题、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