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15-03-19段君丽邢艳春
段君丽,邢艳春
段君丽/长春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61);邢艳春/长春教育学院数学系讲师,博士(吉林长春 130061)。
一、引言
2013年10月,我们设计的课题“长春地区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探究”获得了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春地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12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共同设计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调查问卷(教师卷)”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调查问卷(学生卷)”,对长春地区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调查问卷”由“长春地区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组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各设10道选择题。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共发学生问卷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5份。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教师层面
1.在问及“哪个方面的工作最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时,有24.4%的教师选择充分的教学准备,有31.4%的教师选择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有30.2%的教师选择高效地利用教学时间。
顾泠沅提出有效教学的四元分析法是把握教学重点,了解学习难度,设计关键环节,注重学生获得。
2.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80.1%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会了方法、形成了好的习惯,这样的课才是一堂好的数学课,有56%的教师认为学生开展了数学活动的课也是一节好的数学课,还有4.65%的教师认为是学生学会了内容。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承知识、启迪智慧,但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不仅仅是驾驭知识本身,还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学会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为好课的一个标准。
3.当问及“您认为要提高导入新课环节的有效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时,有58.2%的教师选择了激发学生的热情,有23.6%的教师选择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
在导入新课环节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4.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78%的教师认为,提问时有效的方法是设计的问题应促进学生的思考,有22%的教师认为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启发性和预见性。
“思维从问题开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启发学生、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5.当问及“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恰当或错误时您的处理办法是什么?”时,82.6%的教师选择会启发学生继续思考,有9.3%的教师选择不表态再让其他学生回答,有极少数的教师选择会直接揭示正确答案。
伟大的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教学目标是教会那些年轻人去思考”,“教会思考”意味着数学教师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发展学生运用所传授的知识的能力。
6.您在倾听学生发言时一般会出现什么问题?有75.6%的教师选择会“关注学生说什么,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说”,有18.6%的教师选择有时片面错误理解学生的本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学会“屈尊”,学会“倾听”,并努力营造这种氛围。
7.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79.24%的教师使用过多媒体设备上课,有12%的教师对使用多媒体不熟练。
大多数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设备上课,享受到了学校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少数教师由于多媒体设备运用不够熟练,自己又不去钻研,缺乏学习意识。
8.在问及“在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哪些现象值得注意?”时,87.3%的教师选择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有12.1%的教师选择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真正在“活动”中、在“过程”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领会数学的精神,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取积极的成功体验。
(二)学生层面
1.有35.9%的学生认为影响他们课堂学习效率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有27.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有20.5%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有15.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学识水平。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是课堂高效性的保障。
2.当问及“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47.7%的学生认为是学生行为的有效性,有16.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有19.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有16.1%的学生认为是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课堂上主动学习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在问及“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问题时,56.9%的学生都选择了“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
有一多半的学生认可“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说明在教学中学生喜欢教师交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4.在数学课堂上有46.6%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的环节,有32.3%的学生选择一般,有11.79的学生不喜欢参与,还有8.71%的学生是凭兴趣来参与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内容,捕捉讨论与交流的时机,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5.在问及“你最喜欢某一学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35.89%的学生认为是上课气氛融洽、教学生动有趣、任课老师经常鼓励和关心,有35.3%的学生认为是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感兴趣。
大部分学生认为,对所学学科内容的兴趣和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这样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6.当问及“你认为哪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最好?”时,有49.23%的学生认为先独自学习,再听老师讲解,有46.15%的学生认为与同学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听老师和别人讲。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角色,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提供更多独自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7.有34.35%的学生认为他们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32.82%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方法不当,还有26.15%的学生认为是学习不够努力,还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对数学不感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认为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在问及“在你回答出现错误时,你希望你的数学老师怎么做?”时,有50.76%的学生选择在回答出现错误时,希望老师重复他的错误,提醒他注意,并引导他自我修正。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四、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总体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我们认为,长春地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教法,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我们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通过此次的调查问卷以及和高中数学教师的座谈、到中学数学课堂听课等,我们认为长春地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表面形式,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实际收获;或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过分追求教学的短期效应,忽视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或过分把教学过程简单化,忽视知识的生成和学生的建构过程,从而使学生情感体验肤浅、学习目标狭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进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以致造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被动和消极,事倍功半,不能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对数学知识不能有效地进行迁移和灵活应用,弱化了数学教育的价值。
(二)对策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还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开发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数学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成功体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调查中发现还有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健全。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即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的职责是灵魂引导、社会推动,教导人们弃恶扬善。而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利用数学的特点去培养学生。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的态度,克服功利主义思想,把教育教学当作事业来做、当作科学来研究、当作艺术来创作和设计。
3.努力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协作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努力营造并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建构知识,从而有效乃至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4.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表扬激励,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1]任升录,尹德好,薛立新.中学数学教学研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冯光庭.高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