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创新

2015-03-19丽,张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寝室学生党员公寓

徐 丽,张 龙

徐丽/丽水学院助教(浙江丽水323000);张龙/丽水学院校团委书记助理研究员(浙江丽水323000)。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逐步深入,大学生党员发展比例逐年上升,但也出现了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落后于发展学生党员数量的现象。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关系到党组织建设的好坏。因而,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认真审视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改革党建工作的策略,对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长,可是在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认识偏颇

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主要表现在重发展,疏教育。一方面,由于担任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是年轻的辅导员或者基层党务工作者,他们每天忙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在党建工作上只能局限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发展上,这也成了制约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年轻化,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也让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难以深入开展。[1]

(二)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党组织在开展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时,还停留在一些常规的活动上,如开展民主生活会、参观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等。根据本课题组的几项专项调查显示,有65.3%的被调查党员认为党组织生活形式较落后;有38.6%学生党员认为很少得到培养联系人的帮助;有70.6%的学生党员认为高校党组织提供给学生党员的实践机会太少。

(三)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缺乏科学引导

大学生党员在党员队伍里属于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群体,但是受到年龄偏小、受党教育时间短、社会阅历浅、理论知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对党的正确认识。[2]本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7.2%的学生党员认为没必要对党员再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有55.7%的学生党员认为入党是为今后就业做准备;也有一些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思想膨胀、甚至对党丧失信心的极个别现象。

二、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创新

构建学生党员再教育实践平台,就是给学生党员一次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在实践中接受新的教育与考验,提高学生党员的自律性。

(一)以社会实践为端口,搭建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实践平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党员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升党性修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是帮助学生党员进行再教育,实现学生党员观念内化和外现的重要实践平台。首先,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锻炼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努力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组织学生党员进行挂职锻炼。组织学生党员到社区、企业、乡镇等基层进行挂职锻炼,有效促进高年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最后,开展专项实践调查。以学生党员所学专业为依托,以时事热点为背景,开展专项实践调查,争取在教育帮扶、文化惠民、卫生医疗等方面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群众的实际需求做奉献。

(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搭建高校学生党员提高能力与素质的平台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具有组织形式的自发性、群体目标的整合性、活动开展的灵活性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策划、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体。首先,健全规章制度,在社团里成立社团党支部。一般在二级学院的各个系成立学生党支部,但也可以创设性的在社团里成立社团党支部,并由社团的指导老师担任党支部书记,由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符合社团党支部工作实际的工作制度规划。把社团中思想先进,学习优秀和能力突出的学生挖掘和培养出来,组织党校培训、推优、组织发展党员,为党支部吸纳优秀人才,形成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其次,坚持党员标准,在社团中成立党员志愿服务站。在社团里建立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站、党员示范岗等,既可以帮助学生党员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提升他们的能力,也可以发挥学生党员在社团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有效促进党员再教育工作。最后,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在社团中扎实推进党员再教育工作,努力做到“一个党支部带好一个社团、一名学生党员帮助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帮助解决社团成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结合每个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对其开展“一对一”援助,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3]

(三)以学生公寓为窗口,搭建高校学生党员增强服务意识的平台

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公寓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党建进公寓,是加强党员服务意识,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一是实行党员寝室挂牌制度。在寝室内明晰党员职责,党员自觉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名学生党员带动一个寝室,多个党员寝室影响一栋学生公寓,促进校园寝室文明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应地,对一些出现违纪违规的学生党员,实行“摘牌”制度,甚至延长预备期考察,当然,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为了激励学生党员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二是推进公寓党建进网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阵地。我们在加强公寓党建工作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性、内容多样性、环境包容性等特点,开通网上党建工作思想交流、公寓党员之家、公寓党建意见反馈等窗口,提供给公寓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增强学生党员的学习与服务意识,有效促进公寓党建进网络的探索与实践。三是加强公寓岗位锻炼培训。加强学生党员再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得以提升,亲身体验党员的义务与责任。如在公寓内设立楼长、层长、辅导员助理等岗位,加强楼层长、寝室长等寝室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参与公寓管理,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在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党员经受锻炼和考验,发挥党员模范作用。[4]

[1]王立.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36.

[2]费英勤,胡旭阳.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53.

[3]王雷.论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5(4):46-47.

[4]张日新,马安勤,韩云金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44.

猜你喜欢

寝室学生党员公寓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寝室闹鬼记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