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普通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思考

2015-03-19刘亚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刘亚冰

刘亚冰/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博士(吉林长春130118)。

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是牛津大学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数百年来,导师制的教育管理模式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46位牛津学子荣获诺贝尔奖、历史上近七成的英国首相均毕业于牛津大学。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各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且收效显著。在我国,班导师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恰好吻合导师制中“个性化、针对性”的特点,宋朝以后的书院教学制度更是导师制的继承和发展。20个世纪50年代,高等教育吸收苏联的教学经验,普遍采取班级授课制,导师制仅仅针对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近些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本科生、研究生质量普遍有所下滑,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热点和难点。普通高校纷纷实施“牛津皇冠上的宝石——本科生导师制”,旨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加强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

一、本科生班导师制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大辞典》对导师制是这样定义的: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主要特点是个别指导,指导方向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1]班导师制是导师制的一种,即由骨干教师分工负责具体指导一个自然班学生,以学生熟悉的“班主任”形象重点对学生的生活困难和心理困惑给予帮助,同时引导他们在专业学习、学术活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开展研究。确实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乃至在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方面提供参考。可以说,班导师应该是学生大学阶段的良师益友。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只有优秀的本科生教育才能培养出在各个行业中起到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的顶尖专业人才。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具有丰富个性的杰出人才。

作为班主任制和辅导员制的补充形式,班导师制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构建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有利于创新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近几年来,班导师制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广泛实施,源于其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1.班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牛津大学导师制的精髓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师生单独交流和合作互动。[2]班导师均为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教师,在与学生的学术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导师会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出并与之讨论,学生独立思考修正观点的过程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2.班导师制有利于学分制的实施。班导师是辅导员的合作伙伴,辅导员管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而学分制下的导师工作,以个别辅导为主。对于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常常不理解课程的整体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选课时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导致学生本科教育收获的是不完整的知识结构,以个别辅导为主的班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就能够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更有利于发挥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能。

3.班导师制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班导师与辅导员一起构建起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纵横交叉的立体结构,克服了过去学生管理工作的不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粗放式的管理变为细致的引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导师全方位的指导。

4.班导师制适应于高校大规模扩招的需要。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教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科生的规模越来越大,教育模式呈现出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态势,这就对学生在完成学业和自我素质提升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班导师的专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满足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需求。

二、班导师制的运行效果

在实施班导师制的过程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面对全新的管理体制,自己是否受益,以及班导师是否最大限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近期的思想,是评价班导师制运行过程极为重要的方面。

在已有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人就吉林建筑大学实施导师制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起来,班导师制的实施对本科学生的教育及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共识。我校有82.4%学生对“班导师”制度持肯定态度;与其他未实施此制度的学校相比,有94.7%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方面的了解得到加强。

在长春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和材料学院实施导师制情况的调查中,认为除了辅导员老师外,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成为青年学生的引导者,是“班导师”的优势。在收回的670份调查问卷中,82.3%的同学认为高学历的青年导师对自己未来的设计及现阶段学习是有帮助的。

在长春师范大学的问卷调查中,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导师对学生具有较大帮助的占88.1%,有帮助的占6.3%,没有帮助的占5.6%。其中一位学生对导师制的实行给予这样的评价:“大学就像一个迷宫,无法掩饰内心的新奇、躁动和向往,然而接下来却是离开家后的无助和彷徨,对于前途n多的疑问,犹如踽踽在漆黑的傍晚,茫然失措。导师制的实施犹如大海的灯塔,点亮了一盏遥指前方的明灯,驱散了黑夜和阴霾,赐给我们勇气和学习的信心。”

因此,笔者认为,班导师制的运行对于接受指导的对象学生来说,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班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班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帮助,此项制度的意义是无可非议的,并应该给予高度赞扬。美中不足的是,班导师制的实施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班导师的定位不准。班导师均为学有所成的专业教师,学术造诣较深,所以偏重于学业辅导,时常忽略应该兼具的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关注学术心理动态等管理职能。其次,沟通渠道不畅。与辅导员不同,班导师作为专业教师,无须坐班,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学生在遇到麻烦需要与班导师沟通解决时,班导师时常不能在第一时间出现,从而影响了班导师制度实施的质量。第三,班导师资源欠缺。班导师应由热爱教育事业、思想作风好、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来担任。但由于专职教师本身就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从事班导师工作与教师定岗、评职及加薪等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因此,一些即使符合班导师条件的教师,也不愿意担任班导师工作,即使担任了班导师,也不是很情愿,加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原因造成班导师缺口很大。第四,缺乏评价班导师工作业绩的监督体系。班导师制度实施以来,师生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调动起来,主要原因就是班导师干好干坏一个样,班导师制度本身缺少一个与之相配套的监督体系。

四、完善和优化班导师制的措施

1.建设有利于班导师制的组织体系。成立班导师管理机构,管理者的认可和支持是实现班导师制的组织保障;组建由优秀教师组成的班导师团队,动员学术成就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参与到班导师工作中来,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定期为班导师组织培训,使得班导师转变思想,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能。

2.建立合理的班导师制的监督评估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班导师进行年度考核。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每学年进行一次的班导师工作考核和评优活动,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效果及工作业绩,可采取定性、定量和对比相结合方式,通过自评、学生评和主要指标(学习优良率、不及格率、四级英语一次通过率、重大竞赛获奖率、考研录取率、毕业率、学位率、就业率、违纪人数)观测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不合格者及时予以撤换,并将影响其下次岗位聘任。

3.建立切实有效的班导师奖励机制。学校应积极为班导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条件,给予班导师适量的活动经费,增加班导师的“权”与“威”。[3]并将班导师工作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适当减轻班导师的教学工作量。对校级优秀班导师,学校应予以表彰及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定岗、优先晋升职称和工资。

班导师制作为专职辅导员制的有益补充,是高等学校改革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这项制度在探索与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一定会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5.

[2]文斌,李岚,刘秀娟.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导师制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管理,2011(12):36-37.

[3]秦勇.班导师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8):111-113.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