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
2015-03-19田俊芳
田俊芳
田俊芳/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硕士(湖北武汉430074)。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基于实践教学规律与教学特点,对实践教学采取的全方位、全层面、全过程的持续质量监督与控制,它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准备、实施与结果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使实践教学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中与有效管理之下,能有效促进与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正常运行。随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高校逐步推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识与重视。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一系列有效措施及一个相对完善的监控机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难度比较大,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及环节的多样性。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存在下列问题。
1.对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不重视。许多高校偏重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对其他教学环节则较少监控。实践教学未形成独立体系,教学过程随意性大,教学内容的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难度比较大。重视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忽视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考核,强调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管理,缺少对教学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执行的监控。
2.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不全面。在评价过程中,许多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没有摆脱理论教学的评价模式,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更多注重同行的评价、学生主体的评价与督导评价,缺少或根本没有吸收企业、行业、社会群体的参与,其结果是忽视社会化质量评价,只重视内部质量评价。许多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不得力。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践管理与质量意识,重视对理论教学的监控,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看作是理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一部分。但实践教学在时间、地点与内容等方面有它的差异性及特殊性,导致监控不得力或不到位。
4.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科学。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经常是在教学项目完成之后进行,这样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在发现问题后,只是提出问题、反馈问题,但最终没有解决的方法;二是发现问题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最终没有落实到相关部门及具体个人,更缺乏后续的整改措施。许多高校没有制定师生评管措施,各职能部门缺少监督与约束机制,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信息收集、管理及反馈机制,其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
国际经贸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指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教学。因此,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高等应用型国际贸易专门人才。实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能够强化实践教学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与科学。实践教学既是理论性教学的继续,又是理论性教学的深化,更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善实务、知流程、强实践、能创新”,培养方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2.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年来有长足的发展,但所培养的学生能否被社会认可、能否被用人单位接纳,却是面临的巨大问题。由于现有办学条件与生源质量的制约,要想提高专业自身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就必须加强“生命线”—实践教学的建设。实践教学能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与肯定成绩,找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3.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独立学院的生源主要是三批本科生及四批专科生,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思想负担较重、发展潜力较小、自制能力较弱、协调能力较差等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与质量监控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更为突出,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构建思路。需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二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三是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实践过程与实践项目的所有阶段,包括专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专业市场调研、专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四是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包括领导、教师、学生、企业等。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2.实践教学的主要质量监控点。设定监控点时应注重可理解与可操作两点。核心监控点的设定要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反映实践教学的真实情况。主要质量监控点为教学条件、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师资、毕业生情况等。
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第一,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围绕相关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管理。就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方法而言,应加强及重视对日常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控,形成阶段性的检查制度。培养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设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该由学院(教务处)、教学系、教师组成管理机构。完整有序及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首先是培训制度,应充分利用国内外、校内外、院内外的实践教学教师培训资源,对学院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全面的实践教学技术培训;其次是评价制度,主要是学生评教制度与听评课制度。第二,质量评价。这是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它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保障进行全方位、异角度、多渠道监控,在此基础上对实践教学进程做出判断,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具体说来是制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标准、设置评价机构、反馈评价信息。它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校内主要包括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师互听互评制度、教学观摩与评优制度等,校外系统主要包括顶岗实习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用人单位双向交流与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与社会调研等。应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即建立包括学院、行业、企业、学生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信息收集反馈调整。应注意四点,即科学、全面、合理、公正。实践教学信息收集是在对日常的实践教学相关检查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及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地了解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掌握教学动态。实践教学信息反馈调整是指根据信息内容及时向相关教学单位反馈意见,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对相关教学单位和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地调控及处理相关事项。信息收集及反馈调整系统应该包括学院督导员、各系学生信息员。学院督导员负责把收集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学院教务,由教务分析后反馈给各教学系,由各教学系将处理结果返回。学生信息员将信息不定期通知各教学系,由各教学系再进行分析处理。在整个监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信息的处理,如果信息处理不到位或不及时,问题将得不到解决,它会影响整个实践教学的效果。
[1]笪强生,梁晨.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J].科教文汇,2009,3.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刘元林,孟庆强,潘莉,胡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
[4]李高申,焦燕灵,郭梅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策略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