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教学现状调查
2015-03-19张玲玲
张玲玲
张玲玲/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湖北恩施445000)。
古筝是中华民族乐器的瑰宝,其历史非常悠久,受到诸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当前高校的古筝教学大多是以教育和培训为目的,需要古筝教育者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策略来提升古筝教学质量。
一、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忽略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古筝教学的目标单一,仅局限于对古筝知识的教授和演奏技巧的训练上,忽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实际舞台表演经验、乐队排练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古筝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最终只成为掌握高超演奏技巧的 “工匠”,而不是对古筝有深刻领悟的“艺术大师”。“在古筝教学中,将学生培养为专业的表演人才的教学目标是与音乐教育的目标相违背的”。[1]
(二)教学方式单一,忽略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古筝教学大多是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在某些学校会让学生练习演奏技巧,整体而言,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教授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下,教学方式呆板、单一,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舞台表演、乐队排练及演奏的机会,使得学生在古筝学习与创作中,常常缺乏创新精神,长此以往,会造成其所演绎或创作的古筝作品内涵不足,不利于古筝艺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单一,忽略实践能力培养
各高校古筝教学的内容,一般都是古筝基础理论、指法及弹奏技巧、古筝的发展历史及现代古筝曲目与古代古筝曲目的比较等等,使学生迅速掌握古筝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缺乏实践操作及实际舞台经验的积累,沦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
二、原因分析
(一)过度重视教学结果
很多学生学习古筝的目的和要求都不大相同,有些是在家长的要求下学习的,有些仅仅是喜欢古筝,还有一些是因从众心理所致,总之,抱着“望子成龙”、“一朝成名”功利性想法的较为普遍。这就造成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教学结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在教学目标、方式、内容上更加程式化、单一化。而这种过度重视结果的教学活动,往往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筝作品的内在含义,不利于学生全面而深刻地学习和传承古筝艺术。
(二)过度注重古筝曲目的教授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不能孤立存在。我们一般都认为,教育应当从基础着手,而美国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应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来探索不同的元素,发挥其创意。目前,高校的古筝教学,不论是理论的讲解还是技巧的演练,大多是以具体的筝曲为例,这种方式对学生掌握古筝的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容易使得他们在理解其他筝曲时会形成潜意识的套用、迁移等程式化的习惯和行为,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过度重视技法教学
以技术为导向一直是古筝教学的一大特色,技能学习在古筝的教和学中占据着重要比例。丰子恺先生曾说,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一颗“心为主,技为从”、“善巧兼备”的“艺术心”。通过学习者的努力可以习得精湛的技术,但是“艺术心”只能由学习者内心的感受和洞察来完成。高校古筝教学之所以存在如前所述的问题,惟“技”是图的误区在其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虽然现代的演奏技法有了更多的创新,但是过度关注技法势必会造成学习者音乐文化底蕴的缺乏,而缺少了文化底蕴的古筝艺术便失去了其生存与发展的文化根基。
三、高校古筝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要因人施教,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古筝的重要动力,对提升审美情趣、发展创造潜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引导其勤奋练习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善于观察生活,并用古筝演奏出来。
其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形成更好的团队凝聚力,为以后融入社会生活奠定重要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能够静下心来弹古筝,使其对筝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达到提升音乐素养的目的。
再次,加强学生体验生活能力的培养。“古筝教学,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对生活的经验来构造其音乐世界观,使其进入音乐对象并与之对话”。[2]体验是个体的存在,是心身结合的活动,它对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生活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其在作品演奏过程中能“技”“情”并茂。
(二)丰富教学方式
首先,“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病是“高投入、低产出”,学生没有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容易诞生一些所谓的“天才”,个人演奏水平较高,但是与其他人合作时便手忙脚乱、缺乏配合,很难实现声音的和谐配合与平衡。
其次,集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有效节约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式、启发式,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但是,不能做到“量体裁衣”式的辅导,在教学中发现某个学生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纠正。
再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这需要老师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计划、有层次。教师可借助于良好的教学条件,采取“一对一”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既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多样化,以兴趣为动力,让学生和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的美来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要真诚地赞扬”。[3]教师需要在互动中真诚地赞扬学生,给予中肯的分析,向其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增强其自信心的建立。同时,对于学生在演奏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给出正确建议,使学生能够迅速提升演奏技能。
(三)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要坚持对演奏技巧的学习。“通过对学生演奏的姿势、手形、演奏的技巧等技能培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4]其次,要加强对古筝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古筝,帮助其更好地领悟古筝具有的独特“韵味”,在演奏时更好地表现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境。再次,要加强对筝曲的学习。让学生很好地继承前人的艺术成果,尤其是一些存世较少的演奏技法,为当代古筝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古筝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代表,而高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强,是古筝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优化高校古筝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能在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还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1]吴慧菁.浅析现代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1,07:223.
[2]阴明娟.高校教师如何做好古筝教学[J].大舞台,2014,01:185-186.
[3]沙里晶,许美林.试论古筝教学中的内心听觉培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04:90-92.
[4]薛鳗.谈谈古筝左手技法的发展思路[J].四川戏剧,2013,0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