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5-03-19严澜
严 澜
严澜/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江苏无锡214011)。
宋、元两个朝代的“说话”技艺在明朝依旧广为流传,并且从之前的口头文学逐渐演变为书面文字,即通俗小说。这种我国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往往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意识,而这种小说的巅峰之作就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前者具有劝喻世人的作用,后者更多是揭露好人批评封建制度的罪恶,二者都有大量关于社会生活的描写,尤其是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极具代表性和历史研究价值。
一、“三言二拍”女性形象的刻画原因及其社会背景
(一)“三言二拍”女性形象中商人妇的刻画原因及其社会背景
在冯梦龙“三言”里,商人妇的形象代表着妇女解放倾向的先驱者,具有与以往形象迥然不同的人格魅力,可以窥见整个社会的风貌。有的形象是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与批判,有的则表现出对善的肯定,有的是对顺应时代的赞赏,还有的则是通过对恶的批判来希冀唤醒世人的良知。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刻画,将当时社会的种种巧妙融入文学作品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作者所刻画的商人妇形象主要有以下五种。
1.独守空房,红杏出墙的美妇人。这种因为丈夫长期在外做买卖,妻子独守空房,在外界的诱惑下红杏出墙的美妇人是作者在所有商人妇的形象里描述最多也是最为出色的形象。从传统的封建社会伦理纲常来看,她们都无一例外触犯“七出”,然而,在作者的笔下,这些美妇人的结局迥然不同。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王三巧作为一名“吴宫西子不如”的绝代佳人,在新婚不久与丈夫分别后,在薛婆和陈商的陷阱下,与陈商“久旱逢甘露”,红杏出墙。在被丈夫休弃后,再嫁吴知县,当前夫犯错时毅然与之复合,从妻的身份降为小妾。尽管这违背了封建社会女子从一而终的标准,但最终得以团圆。然而,在《乔彦杰一妾破家》中,春香与佣人主动通奸,最终死在狱中,结局并不圆满。
主动勾引与被动诱惑的结局不同,既反映出作者对女性情欲的肯定,也有对教化崩坏的批判,有着教化世人的用意。
2.寻找幸福,不拘于封建思想的追梦人。在封建婚姻对女性的要求中,封建礼教给女性绑上了层层束缚,尤其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对于女性更是一把厚重的枷锁。这里的追梦人的女性形象,不再拘泥于从一而终的贞操观念,而是想方设法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
还是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文中,陈商的妻子平氏对丈夫有外遇的行为表示了强烈不满,这完全不同于“三纲五常”的封建教条思想,充分表达了新型女性的婚姻意见。又在丈夫死后,再嫁蒋兴哥,最终有了圆满的归宿。而在另外一个文章《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刘氏在为丈夫守孝一年后,嫁给静山大王,最终过上了安稳太平的生活。
作者塑造的这些形象不同于之前那些贞洁烈女的封建荼毒者,而是以幸福为最终准则,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传统封建纲常的部分否定。
3.守身如玉,誓死不移的贞洁女。在冯梦龙的笔下,既有红杏出墙的美妇人,有再嫁的追梦人,自然也少不了传统的贞洁烈女,这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尤其是《女四书》更是当时对女性伦理教育的必备材料。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的王氏,在丈夫去山西经商三年未归,传言丈夫身亡之后,坚决没有改嫁或是陷入圈套,最终骨肉团聚。
正是因为这些女性为丈夫守节,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最终才获得了美好的结局。尽管她们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但是这种诚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无疑是让作者和读者都感动的,因此,这些女性角色的结局往往是非常圆满的。
4.勤俭持家,举案齐眉的贤内助。时代背景的改变决定男女地位的不同,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大背景下,一大批不同于封建社会中足不出户、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而是选择了参与商业经营,与丈夫共同操持家业的女性也就应运而生。而这在冯梦龙的笔下显然也有所刻画。
在“三言”里,最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大背景下的人物无疑是《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喻氏。她的丈夫施复和她从一张织机共同经营,慢慢扩大成一个小型的手工场主。喻氏在里面扮演着毫不逊色于丈夫的重要角色。二人之间完全不用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关系,而是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这是思想的进步,是妇女意识的觉醒,更是整个大时代的进步。
这种贤内助式的新型女性摆脱了传统的家庭关系,不仅能够勤劳持家,同时积极顺应时代潮流,追求自己的地位和家庭经济的繁荣,这个女性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5.心狠手辣,恶有恶报的恶婆娘。既有非常贤淑的妇人,自然也少不了不堪贤惠的恶毒妇人,这既是文学作品完整性的需要,更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两县令竟义婚孤女》中的贾氏将丈夫收养的恩人之女百般折磨,甚至卖给牙婆,最终恶有恶报,被丈夫终身疏离。这种恶妇式的女性形象,是作者在借机劝告世人多行善,从而唤醒整个社会的良知。
(二)“三言二拍”女性形象中风尘女子的刻画原因及其社会背景
风尘女子一直是整个时代繁华与衰败的见证者,“三言”“二拍”就通过生动形象描述了一批性格鲜明的风尘女子形象,从她们的境遇、心灵的变化,既表现出对纯洁的向往,更有对社会阴暗面的无情揭露。
风尘女子尽管过着珠光宝气的生活,但是受到老鸨和嫖客的共同折磨,还有整个社会的异样眼光,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两位作者就通过刻画一些误入风尘,但是依旧渴望美好爱情的风尘女子,表现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自身不幸命运的抗争。
最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无疑是《警世通言》卷三十二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流落红尘的杜十娘攒下价值连城的宝物渴望能够追求自由和好的归宿,于是与李公子私订终身,结果不料所托非人,最终怒沉百宝箱,最终一缕香魂断送江中,留下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结局。正是因为杜十娘在青楼里看过太多的分分合合,才会对纯洁的爱情具有最高最美好的唤醒,所以当现实与梦想格格不入时,便用死表示自己对整个社会的绝望,这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社会最大的悲剧。
两位作者笔下的这些风尘女子大多极具文采,甚至才艺超群,因此才会受到众人的追捧。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对爱情抱有最美好的幻想和最急迫的追求。她们身处社会的底层,却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勇气,有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奋力抗争,这种魄力正是这些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所在。在“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子,形象不同于之前迎来送往的青楼女子的形象,更增添了对爱情的不懈追逐,这五部小说所有的风尘女子的形象综合起来,就是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资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下,风尘女子的内心真实写照。
(三)“三言二拍”女性形象中女侠的刻画原因及其社会背景
女侠这样的女性形象在小说里随处可见,人们受到小说的长期影响,对于小说中的女侠形象有着相对固定的定义,例如思想伟大、身手不凡、胸怀博大或是为民请命,这是唐宋传奇中“侠女”形象。然而,在这五部小说里,女侠的形象并没有那么高大,而是在平常的点滴小事中体现出自己的侠义之气,从而彰显这些女性形象的伟大情操。
《初刻拍案称奇》卷四的《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里,韦十一娘就是为了报答程元玉为她掏饭钱的恩惠,主动提醒签名有危险,并且还将他救出,这样的侠女形象确实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都十分罕见。在《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冯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回》中的杨氏,为了自己的侄子有所成就,仗义疏财,不断鼓励自己的侄子,最终使得侄子成为大富之家。这种形象不同于以往所塑造出的封建社会下女子柔弱的形象,而是体现出一个颇有主见的伟大的女性形象。
作者塑造出的这些女侠形象,正是基于对传统礼教下女性地位较低的不满,从而为了彰显女性的伟大,烘托出女性通情达理的品质、非常鲜明的是非观、有主见的果断性格和疾恶如仇的心性,这些女侠形象是当时女性地位提高的社会大背景的有力体现。
二、“三言二拍”女性形象的综合概括
(一)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追求是“三言二拍”非常重要的一个主要思想。这与封建思想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迥然不同,是女性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极为大胆和热情,她们反对包办,勇于追求自己心仪的另一半,用实际行动表示着对于爱和被爱的向往。《崔待诏生死冤家》里的秀秀,作为地位很是卑下的养娘,遇到崔宁后就大胆示爱,甚至做鬼之后还坚持对爱情的追求。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很难想象的,更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大体现。
(二)追求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大背景下受到女性的大力冲击,女性开始在婚姻中勇于追求平等的家庭地位和被尊重的基本权利。两位作者笔下的诸多女性形象,再也不局限于封建的夫为妻纲,也不追求夫唱妇随的传统模式,而是努力成为婚姻的主导者,强调拥有和男性一样的身份地位。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瑶琴为尊重嫁给了无权无势的卖油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因为梦想破灭,不惜以死明志,表达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平氏更是要求丈夫对自己一心一意。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女性对爱情中被尊重的强烈要求和家庭地位的显著提高。
(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角色
“智略可方韩伯,雄名可赛关张”是“三言二拍”中对赞美女性的集中体现。五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有大量个性独特,聪敏机智的人物。
《苏小妹三难新郎》中的主人公以自己学识的高超以及行为的独特,充满自信的与男子交友,吟诗作对,没有受到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她的身上充分彰显着女性的聪敏机智。以苏小妹为代表的这些女性形象,凸显着自我意识,将女性的至情至真表露无遗,是白话短篇小说中不可磨灭的人物形象。
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萌芽转变的社会大背景下,两位作者在五部小说里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既具有艺术价值,也同样非常真实。这是对整个社会所有女性形象的高度浓缩,既有对爱的追求,也有对封建礼教的不满,是对当时社会女性思想高度探究后刻画出的形象。通过刻画这些非常丰满的女性形象,来表达对现实社会尤其是封建思想下男尊女卑的不满,强调了女性的地位,非常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也是我们从中窥探当时整个社会概括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对于当时社会女性地位的讨论,对于现在的男女地位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和警示价值。
[1] 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林梦如.“三言”“二拍”之风尘女子形象研究[D].青岛大学,2006.
[3] 张志武,钱珺.论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子形象[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3).
[4] 郭英德.论元明清小说戏曲中的雷同人物形象[J].明清小说研究,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