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动员与孤军被辱:1938年“八一三”周年纪念风波考

2015-03-19尚方超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工部局升旗租界

尚方超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精神动员,是坚持持久抗战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军事斗争相辅相成,成功的精神动员可以团结一切力量投入抗战洪流,而一次颇有意义的军事行动也会激励国人的抗战热情,成为抗战动员的宣传素材,1937年持续三个月之久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便是这样一个军事斗争。在战斗的最后阶段,为了掩护主力军撤退,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一营在团副谢晋元的率领下,进入四行仓库,凭险固守,与敌人血战四天四夜,震惊中外,成为抗战初期四大名团之一。后为顾全大局,撤入外国人占领的上海租界,被时人称为“四行孤军”或“八百壮士”。学术界关于此的研究成果还算丰富,但关注的角度主要集中于其在淞沪会战中的战斗表现和其后无异于囚禁的悲壮命运,而对1938年8月 “四行孤军”升旗纪念“八一三”而被殴辱事件还缺乏深入研究。“四行孤军”升旗被辱事件,发生在全国抗战动员和中国抗战即将进入相持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进一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彰显了孤军、国人、上海租界、政府等各方的利益取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八一三”周年纪念:抗战动员的载体

作为领导中国抗战的最高领袖,蒋介石十分重视利用各种纪念日来进行动员,振奋全国的抗日精神。1938年8月13日,蒋介石发表《“八一三”周年纪念告战地民众书》,从战略、政略、精神、外交四方面总结了全面抗战以来取得的成绩,并且动人深情地向沦陷区同胞表示:“你们的痛苦就是中正的痛苦,你们的痛苦磨难一天没有消除,中正就一天不能自逭其责任”,他号召“军民一致,前方后方一心一德的来奋斗”[1]。蒋介石无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高精神领袖,他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国人抗战的信心,这篇慷慨激昂的纪念文从政府的角度给了无数人以安慰和信心。

邹韬奋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政论家,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在纪念“八一三”时要认清两点:第一,失败主义及妥协主义者“往往不注意于坚持抗战中继续努力自强,而把一切苦痛归罪于抗战,这种错误的心理是很有害于抗战前途的”;第二,“一面抗战,一面增强力量,是我们抗战期中愈打愈强的要策”[2]。邹韬奋提出的这两点,深化了国人对抗战的理性认识,“一面抗战,一面增强力量”的论断对于消耗战的抗战方式提出了质疑,具有前瞻性。

《申报》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在引导全国舆论方面作用巨大。上海失陷后,移至香港的《申报》时刻关注国内抗战局势和上海地区情形。8月13日,《申报》发表社评,用坚定的语气说到:“愈打士气愈旺者,是我们的士兵;愈打意志愈坚者,是我们的将领;愈打愈团结者,是我们全国民众”。最后,《申报》提倡:“让我们后方的民众,尽我们能力所及,对国家献金”[3]。“献金”即捐款,这是《申报》一直关注和号召的抗战实际行动。

以蒋介石、邹韬奋、《申报》为代表的政要贤达、社会人士、新闻媒体等利用“八一三”周年纪念对抗战进行了呼吁和动员。正是在这样强烈的舆论氛围下,全国各地也掀起了纪念“八一三”的狂潮,使纪念活动得以扩展,精神动员得以深入。武汉各界在武昌、汉口分别举行纪念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呈蒋介石致敬及电慰前方将士等三项提案”[4]。同日,重庆、成都、西安、南昌、长沙、广州等地均举行纪念“八一三”大会或游行。尤其是上海人民,对于八一三事件和滞留在租界的四行孤军有着特殊感情。国军撤退后,“孤军营成为上海同胞惟一振奋和关切的对象。孤军的荣辱丕泰,上海同胞都视为自己所身受的一样”[5]。8月11日,上海各界团体举行联席会议,确定了(1)悬旗纪念,(2)停止娱乐宴会一天,(3)停业半天,(4)节约献金等四项方案[6]。虽然上海已沦为“孤岛”,处在日军控制之下,但纪念活动也十分热切。同时,上海、广州、香港等地都开展节约献金运动,提倡节衣缩食、杜绝奢靡,并且由政治高层、商业经营者等深入到了普通市民,得到了空前响应。

精神纪念与献金救国相结合,这是早期抗战动员的基本手段,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抗战动员的长期酝酿,八个月后,国民政府便最终从制度和法令上确定了一整套动员措施。(1)颁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提出了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三个共同目标,并详细规定了 “救国道德”、“建国信仰”、“精神改造”方面的举措[7]。(2)成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直隶于国防最高委员会”,“主持国家总动员业务之研究、设计及指导、督促、考核各级动员委员会业务进行”[8]。这样,民国抗战动员工作便走上了正式的由官方主导的道路,这也是对历次通过纪念日分散动员的一种整合。

2 “八一三”纪念中的波澜:四行孤军升旗被辱事件

在社会各界掀起声势浩大的纪念 “八一三”周年浪潮和国民政府趁机进行抗战动员的背景下,滞留在上海租界“孤军营”的四行孤军因为悬旗纪念淞沪抗战一周年而被万国商团白俄分队殴辱事件震惊了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2.1 环境与心理:升旗被辱事件之前的四行孤军

囚禁式的无自由生活与投身战场的急迫心情的巨大落差。1937年10月,孤军团奉令退入租界,但租界方面允诺的等战事离开上海,即移送孤军团回中国政府的条件,迟迟没有兑现。并且,生活无异于囚禁。据记述,营房“四周有工部局架设的铁丝网。每天上午,工部局派人进营点名,营内除两名清洁工外,不准任何人出入”,“营房成了万国商团的‘牢房’”[9]。这样,“本打算好好整训一番,俾能东山再起”[10]的四行孤军,便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据谢晋元的妻子凌潍城回忆,囚禁式的生活“对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来讲,刺激很大,内心十分痛苦”,谢晋元曾“患严重失眠症,彻夜不能安睡,虽服多量药品,亦鲜见效”[11]。

2.2 “孤军团”关于纪念日升旗事项与上海租界的交涉

脱离租界奔赴前线杀敌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的抑郁愤懑情绪必须通过其它方式得到疏散,孤军们想到的最易行方式就是举行升旗。还在1938年七七事变周年时,“孤军团”即准备升旗纪念,但工部局怕引起与日本的纠纷坚决不同意,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工部局提出“平日不必升旗,纪念日可以升旗,经谢应允”[12]。

后来随着日军侵华步骤的加速和对上海统治的加强,孤军本已获得的升旗权利又遭破坏。为了纪念 “八一三”,“孤军团”决定在营内悬挂国旗三天。可是,这简单的要求竟又遭到了租界当局的阻止。1938年7月22日,谢晋元致函工部局,提出严正抗议。不料,租界当局却依然下令不准悬挂国旗。7月28日,谢晋元再次致函工部局秘书处,表明立场,并警告工部局“歧视压迫,其结果必酿成压力愈重则反抗力亦愈大之惨剧”[13]。8月9日,孤军营内竖起旗杆,准备迎接纪念日。公共租界万国商团团长亨培前来干涉,最终要求将旗杆截短,避免日军看见,引起麻烦。这实际上就答应了“孤军团”的悬旗纪念请求。而孤军也认为可以接受,遂截去八尺,这样便实现了双方妥协。

2.3 孤军升旗被辱事件

1938年8月11日,时值八十八师从无锡出师参加淞沪抗战一周年纪念日,在全国开展“八一三”纪念活动的氛围中,孤军营于早晨六时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隆重”的升旗仪式。不料,在谢晋元训话之际,负责看守孤军营的万国商团白俄义勇队却不顾先前之约,蛮横要求必须将旗撤下。在被拒绝后,即往工部局报告。正午时,工部局派300名英国兵包围营房,400名意大利兵四周警戒,400名白俄兵持警棍来强行降旗。在此情境下,孤军几个月来积累的愤懑和不满情绪立刻发酵,又怎会示弱。情急之下,谢晋元下令,第一连看守瞭望台,第二连在操场散开,第三连死守营门,第四连保卫国旗。这样,“手无寸铁的士兵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飘扬着国旗的旗杆团团围护,与白俄兵展开搏斗”[14]。被收缴武器的孤军自然不是全副武装的白俄队员的对手,伤亡惨重。“而俄国队士兵,因以枪柄为武器,故仅一队长莫飞少校受伤”[15]。最终,刚刚悬挂才六个小时的国旗还是被抢去。

12日,在没有国旗的情况下,谢晋元又创造了独特的“精神升旗”仪式。不料,这一纯粹表征精神纪念的举动再次惹恼了白俄队,谢晋元及十余名官长全部被白俄分队掳去实行监禁,其余官兵也开始了长达四天的绝食抗议。

3 各方压力与孤军升旗被辱事件的解决

在全国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周年的大潮中,发生孤军升旗被辱、团长官佐被扣、士兵绝食抗议的事件,这出乎了国人的意料,刺激了大家敏感的神经,社会各界一致声讨。一个署名为“纯青”的人发表文章,从孤军的角度对其徒手对抗暴力的行为予以同情之理解,他说:“国旗乃代表一国之精神,无论何人,对之皆须表示尊敬之意,我英勇壮士,曾赴汤蹈火,为国努力牺牲,自然更爱之若命”,“现在悬挂国旗,莫非是表示他们的爱国救国的精神而已”,并斥工部局“不问是非黑白”,“实形同帮凶”[16]。社会各界纷纷致函工部局,进行抗议,并要求工部局给与合理解释和善后办法。

8月13日,蒋介石获悉此事后,“公心忧愤,对八百壮士之近况,尤切于怀,因电令外交部注意向有关方面交涉,务达保护我爱国官兵并恢复其行动自由之目的,一面并派员嘱英代办特电驻沪英大使卡尔爵士,盼速主持正义”[17]。中国共产党也在《群众》周刊上撰文“向羁留在沪坚持奋斗的八百壮士致诚挚慰问之意”[18]。上海作为“孤岛”,对孤军被辱事件最为愤怒。8月15日,上海市各团体,如地方协会、纳税会、商会、青年会、市联会等,集会讨论。为了表明姿态,声援孤军,上海各业一致罢市三天。作为事件最为关键的人物,谢晋元8月20日再次致函工部局,据理力争。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和责难,工部局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虽然1938年“八一三”周年纪念是在各方戒备之下举行的,但整个上海也算“安然度过”,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情况,孤军升旗被辱已算是“最严重的问题”[19]。奇怪的是,这个最严重的问题不是由日本,而是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制造出来的。举行升旗仪式,既不扰乱秩序,又不妨碍治安,那为何工部局会一反常态,如临大敌呢?其实,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欧美为主的国家对日本等国侵略战争实行绥靖政策在中国的继续和体现。工部局是西方国家在上海利益的总代表,他们在对日和对华方面完全是鲜明的两幅态度,对华蛮横无理、暴力相待,而对日则卑躬屈节、百依百顺,经常互通意见,满足日本方面的要求。工部局对华“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20],对于当初孤军撤退后的承诺一个都没有兑现。因此,上海租界工部局在处理此次孤军升旗事件上之所以会出尔反尔,小题大做,也就不难怪了。

全国形成的声援浪潮尤其是上海各界不屈不挠的抗争,是工部局所始料未及的。虽然对日本卑躬屈膝,但毕竟上海租界的绝大多数居民仍然是中国人,维持基本的治安和统治仍是工部局最基本的利益,再加上镇压升旗本来就属于无理可循的野蛮行为,这样工部局最终改变强硬的态度,“与若干有责任的中国人接洽”[21],开始了非正式的协商。为什么是非正式的?因为,主导协商的并不是中国政府,而是由工部局董事会中的华董,如虞洽卿等,与总董美国人樊克令进行协商,并且在工部局经常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中,并没有将此事提交讨论,只是在两个月后象征性地通过了一个解决方案。可见,历次协商都是私下进行的。

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1938年10月5日,工部局总董樊克令向董事会提出了三项已经私下协商好的建议并获得一致通过:“(1)现在与俄国分队一起住在外滩兵营宿舍的“孤军营”军官应回到士兵营,这些军官曾向奚玉书先生、江一平先生及虞洽卿先生发誓,他们决不再制造事端,并将协助在兵营内执行纪律。(2)工部局写信给纳税华人会表示歉意,是形势迫使工部局采取此项行动,工部局对该军3名被害人员的家属深表同情。(3)工部局付款给纳税华人会,要他们向3名士兵遗属每家发给国币 1000 元”[22]。

10月7日下午,谢晋元等官长由万国商团护送归营。这样,虽迁延时久,但孤军升旗被辱事件最终得到解决,国人虽不能扬眉吐气,至少在全国纪念“八一三”大潮中被泼的冷水已经得到补偿,也算是国人苦苦抗争到的对全国抗战动员事业的一个迟到的心灵安慰。

结论

1938年8月,国民政府尚未公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也并未成立总动员设计委员会,这样以“八一三”等周年日为代表的全国纪念活动便成为抗战动员最有效的载体。领袖的讲话、公众人物的评论、媒体的宣传以及全国范围的纪念风潮,唤醒了国人的民族精神,凝聚了全国的抗战力量。然而在此纪念大潮中,发生令人骇异的“四行孤军”升旗被辱事件,虽出乎全体国人的意料,却有其必然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各国长期推行对日本等国侵略行为的绥靖政策,在中国的表现之一,便是上海租界工部局对日本百般献媚、百依百顺,而对国人尤其是滞留在租界内的“孤军团”蛮横无理。“孤军团”作为抗战初期中国四大名团之一,在国人尤其是上海的人民心中早已是不可替代的精神象征。因租界当局担心战事迁延至租界,与中国政府交涉,四行孤军才奉令停止战斗,暂时退入租界。不料,租界工部局出尔反尔,收缴武器,铁丝围墙,“孤军团”长期过着无自由的生活,有志难伸,激愤难平。为了在纪念日升旗进行精神纪念,表达爱国之情,谢晋元与工部局进行了多次交涉,艰难抗争,最终在执行截短旗杆以免日军看见的条件下获得默许。不料,却依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孤军升旗被辱事件。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领袖关怀,外交交涉,投函质问,声援抗议,最终汇聚成了反抗租界当局野蛮统治的洪流。在此情况下,工部局被迫做出极不情愿的让步,两个月之后,才正式提出了最基本的解决方案。。

孤军被辱——一次由升旗而引发的血案,在全国纪念“八一三”抗战周年的洪流中掀起了巨大波澜,却反映了各方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值得我们思考和审视。

[1]蒋介石.“八一三”周年纪念告战地民众书[M]//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三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3174.

[2]邹韬奋.纪念八一三[M]//韬奋全集:第八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95-197.

[3]八一三周年纪念[N].申报,1938-08-13.

[4]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24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5.

[5]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八一三淞沪抗战[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123.

[6]纪念八一三[N].新闻报,1938-08-12.

[7]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G]//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五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14-122.

[8]国民政府抄发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组织大纲令[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49.

[9]章谓源.忆“孤军营”中的谢晋元[M]//蕉岭文史:第14辑,1997:24.

[10]上官志标.四行孤军从囚禁到自由[J].民众周刊,1945,1(3).

[11]凌维城.怀念抗日英雄谢晋元[M]//陆坚心,等.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第1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368-369.

[12]四行孤军被辱详情[N].申报,1938-08-16.

[13]谢晋元在孤军营期间的函件选辑(1938.3-1939.12)[G]//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抗日救亡运动资料选编.上海: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1985:195.

[14]静安区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1029.

[15]汪之诚.上海俄侨史[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3:258.

[16]纯青.由八一三说到四行孤军[J].华侨战线,1938,1(11-12).

[17]秦孝仪.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四(上册)[M].1978(1):421.

[18]陈丽凤.上海抗日救亡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72.

[19]超凡.从孤岛回来[G]//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初编0980:浙西抗战纪略,294.

[20]丁一.英美的绥靖政策与八百壮士[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70-35.

[21]费信惇之谈话[N].新闻报,1938-08-20.

[22]上海市档案馆.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二十七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工部局升旗租界
1937年上海公共租界增捐风波述论
上海公共租界华人参政运动实际成效考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中吕 山坡羊 升旗(外四首)
升旗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筑路中的利益协调
中国近现代报刊社会生态视角下的上海租界辨析
农家院里的升旗人
抗战时期上海的“煤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