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困境与对策探索
2015-03-19□罗丹
□ 罗 丹
一、高校毕业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一是在经历了三年到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大学生大多将面临从稳定安逸的大学校园步入充满竞争的社会,由大学生向工作者转变。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今后的发展,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毕业生还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角色转变慢。二是突然的角色改变会让毕业生觉得无所适从,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还会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应聘失败而背上心理包袱,停止不前甚至窝在家里踏入啃老族行列。三是即将告别相处了多年的朋友,大学生一时之间感情上无法接受,特别是女生,更容易出现感情纠葛。
(二)就业安全问题。目前部分企业都在裁员,而且大多数企业不太愿意用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更倾向熟练工,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共同竞争一般岗位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想找到好的工作更难,所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到好工作、好高骛远的特点,设置招聘陷阱,使得部分防范意识不强的大学生人财两空,甚至人身自由都受到限制。
(三)交通安全问题。毕业生在最后一个学期都要外出实习,完成实习报告,本科毕业生还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期间需要多次往返学校,现在的交通很发达,车流、人流量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甩客、盗窃财物现象屡禁不止,交通安全不容忽视,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
(四)在校安全问题。一是毕业生在校是一个不易统一的事情,除了考研、专升本、在学校就近找工作的学生外,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外出实习,实习间隙又会返回学校休整,十分不利于管理,毕业生的流动性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二是使用大功率电器问题,最近因为违章电器着火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数,他人的教训还在耳边,有些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在宿舍烧水、做饭,极易引发火灾,宿舍又是人员密集区,安全问题显而易见;三是交友不慎引发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所有在校人员。
二、高校毕业生安全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一是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多是适用于在校大学生,专门针对毕业生制订的安全制度相对较少;二是高校毕业生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利于统一管理,这也是安全管理中不能回避的客观问题;三是宿管员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欠缺,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宿管员是宿舍的直接管理者,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往往双方没有好好沟通,信息不对称,直到出了问题才想到要沟通;四是部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缺失,没有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相关考核也没有体现,管理人员对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麻痹大意、走形式现象。
(二)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抗压能力较差。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家庭条件都相对较好,尤其是专科班的学生,没有毕业家里可能已经为他找好了工作,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辅导员,出了问题可以有依靠,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
(三)部分毕业生自视过高,拈轻怕重,既想工作好、薪酬高,又想很悠闲、舒服自在。大学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往往被贴上了缺乏工作经验、幼稚、没有责任心的标签,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并不是罕见现象,但是依然有部分学生认为舍我其谁,应聘不准备、面试随便说、工资低了不去、工作环境不好不去,挑肥拣瘦,工作换来换去总找不到合适的,还有的求职心切,想要一步登天,终于找到高工资环境好的单位,竟然是传销,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毕业生安全教育力度,提高毕业生安全防范意识。高校毕业生最后一学期大多都是在单位实习,不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校期间,学校要合理安排好专题讲座,利用社团积极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各类安全消防演习,不仅让毕业生也让其他在校生能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各院(部)要通过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安全教育,增强毕业生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对各种社会招聘信息的分辨力,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毕业班辅导员要与毕业生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了解毕业生的行踪,一旦发现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受骗事件发生,必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通过多方位的掌控,做好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二)完善高校毕业生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在日常管理方面,高校关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尤其是针对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更应该作为重点来进行管理,用制度来作为管理的依据;在人员配备方面,毕业班辅导员要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其责任意识,宿舍管理人员也要进行量化考核,好的制度只有落实下去才能发挥效力,才能为高校安全管理服务。
(三)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临近毕业,学生的心理会呈现多样化,尤其是在面对择业时心理上会有落差,高校应该适时做好毕业生的心理辅导,防止他们在处理感情问题、就业问题时走弯路;近年来,关于毕业生被骗的事情屡见不鲜,就业指导年年在做,还是有毕业生上当受骗,不仅是毕业生自身防范意识差的问题,也凸显了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不到位,高校应该锻炼毕业生甄别真假招聘信息的能力、应聘面试的抗压能力、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在毕业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这些都可以很好地防止毕业生落入招聘陷阱甚至身陷传销。
(四)实行安全分级管理,加强毕业前的安全监管。所谓的安全分级管理,其实就是要加强宿舍长、宿管员、班级干部、毕业班辅导员、系部和学院之间的信息传递,这些人员之间不论分几级,都是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分工明晰、考核到位,有问题及时沟通,平时也要做好信息传递,掌握每位毕业生的动向。毕业前也是最不易控制的时期,只要各级管理人员都负起责任,毕业班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能做好。
(五)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倡导文明离校。辅导员是与毕业生联系的第一责任人,临近毕业,更应该做好与毕业生的信息沟通工作,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动态,与其家人多多沟通,多关心毕业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积极做好毕业生的服务工作,为他们办理报到证、各类证明,只要能想到的提前去做,能解决的尽快办好,不能处理的一同想办法解决,让毕业生带着对学校的依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步入社会或者走进更高的学府深造。
四、结语
安全无小事,安全管理工作不只是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信息沟通。毕业生是带着母校的期望踏入社会的,他们在社会实践、实习、论文设计中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社会,在即将毕业前,他们大多不在学校,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只要不断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就能实现毕业生安全、文明、平稳离校的目标,让他们带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迎接挑战,实现人生理想。
[1]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叶燎原.安全校园:立法的几点思考[J].思想战线,2012,6
[3]刘士国,刘彭冰.当前我国校园安全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5
[4]李奇志.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
[5]谭武权.浅谈构建校园安全立体管理模式[J].教育科研,2012,4
[6]任国友.校园安全亊件的影响因素与归因分析[J].公共安全,2014,2
[7]陈文波.关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社会化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