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5-03-19郑群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物质法治

□ 常 凤 郑群伟

校园文化研究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共经历了初创、低谷和全面发展三个时期。我国在高校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通常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种基本形态。而从校园文化的法治视角的研究尚少,多是从校园文化的某一个方面来探究其存在的法治资源。《人民论坛》2012年刊登了一篇题为《关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的文章,开启校园文化的法治化研究的新视角。本文结合现有的校园文化研究的模式,分析现今校园文化中存在的法治力量。

一、法治与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包括校园的环境设施、所处的自然环境、布局设计以及校园的建筑、陈设、雕塑、绿化等各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也代表了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校园建筑是校园布局中的基干和核心,不仅要满足教学、科研、生活需要,还要满足某种价值追求和审美需要。校园建筑要从“以物育人”的角度,进行物质文化的建设规划和布局。

二、校园物质文化中的法治力量

物质文化作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成果,同时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反映,是校园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文化形态。整齐、美观、洁净的校园环境不仅令人心情舒畅,而且有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神奇的教育力量。在校园环境中建立良好的氛围并加入法治观念的思想教育,校园环境将作为一种无声的力量,把法治理念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目中。法治文化是一种依靠自觉形成的文化状态,并非借助外援力量强制施加。我们想要追求的法治化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在校园的物质文化方面先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在校园物质文化中增添法治的力量,并使之成为一种内发型的约束力量,进而引领一种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法治与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是文化产生的前提,从制度的产生和影响来说,制度又是文化活动所达到的结果。作为校园里学生行为和活动的准则,学校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是学校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制度具有的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正是与法治的内涵一脉相承的。

(一)校园制度文化的内容。校园制度文化的大体意思就是校园内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无意识地印记在师生内心。校园制度文化应分为两层面来理解:一是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各种制度。二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师生价值观、行为方式、舆论导向上所做的引导,即制度内化为内在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制度文化的必要性。制度作为法治文化的一部分,是践行法治理念的重要环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第一,学校各项制度的设计、制定,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而且要经过充分透明的、民主的讨论,特别要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学生代表的民主管理的作用,集思广益,争取在师生中达到最大限度的共识,把大家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确保制度的科学性。第二,根据构建法治校园的要求,依法改革、完善现行制度,充分保障各方的权益。一是努力改变由于高校自身制度设定的原因,造成的待遇差距过大的问题;二是改变制度中那些无法有效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霸王条款”,以实现法治校园文化的公平基础。三是进行制度创新,依法创建有利于构建法治校园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充分反映教职工和学生意见的渠道和长效机制、重大制度的听证制度、受处分学生的申诉制度、贫困家庭学生的补偿救济制度、开展定期的慈善捐款活动等制度,以保证法治化制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法治与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校园精神的总和,包括校园理念、传统、教风、校风、学风以及校训、校徽、校歌、校史等。精神文化体现的是一种观念,法治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是观念的反映,法治除了是一种方式、手段之外,更是一种法律价值、法律观念、法律精神的体现。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法律与校园的精神文化密切融合、贯彻起来?

就目前的情况看,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运用立法、执法、法制宣传等手段,通过立法,把法律中的最低限度义务法规化,形成一种法律强制力,在全校师生一致遵行。二是发动全体干部和群众职工执行法律,并对这些活动予以一定支持。三是加强学生的法治理念性教育,如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开展法律讲座、参加法律实践活动、利用各种与法律有关的节日,宣传法律知识,从而将法治理念“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以感性认识深入内心,营造法治教育的理念性氛围。

五、校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在法治校园中的关系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些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展示的是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包括校风建设、思维和情感方式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等。制度文化是校园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包括学校的法制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法治化的校园文化既是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现。坚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它关系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否切实把握并正确地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大问题。在高校里,这对于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只有将个人、集体、国家合为一体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六、结语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曾同时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更加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发展。法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与行为制度,是人们遵循的理论要求,是权利与义务的有效统一。法治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在建设规范的社会组织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而追求自由、平等和自身独立的美好心愿,是社会主义走向文明道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法之治的要求是,社会治理必须建立在全面、稳定、明确的制度及其精神、原则之上,而不能依靠情义、权威甚至自身的特权。社会主义法治所追求的就是将社会向有序、稳定、协调方面发展,这一切也正是顺应了依法治理校园规范校园文化的根本需要。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蕊.关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人民论坛,2012,23

[3]候长林.论高校校园文化起源与变迁[J].学术探索,2012,7

[4]夏勇,李林,丽狄娅·芭斯塔主编.法治与21世纪[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严玉明,吕家兴主编.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论文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6]周建岭.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5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物质法治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