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3-19牛景彦闫金龙
□牛景彦 闫金龙
普通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是高师院校生物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畜禽饲养、鱼类养殖、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直接利用动物学的相关知识[1]。作为高师院校从事普通生物学教学的教师,要按照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调整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加强实习实训培训,提高生物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使培养出来的师范大学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中学生物教学[2]。
一、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模式上。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的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老师主要讲授课本知识,许多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一边传授、一边接受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时间少、师生间的交流少、对课程内容探究就少,学生听课被动,逐渐产生了依赖性,老师讲就听、老师不讲就不听,结果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下降,长期处于较低水平[3]。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主动性较强、学生被动性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不愿听,不想听,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提升,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受到限制,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素质得不到提高。
(二)在教学内容上。许多高师院校的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讲授各类动物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和地域分布以及各门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种类等基本知识的描述,内容繁杂、丰富,系统性不强[4]。课堂教学较为枯燥、难记;实验教学强调验证理论,应用性试验较少;传统的试验多,综合性试验少;学生观察的多,动手的少,长期造成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下降,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然下降[5]。
(三)在素质培养上。高校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上,在课堂之内主要为灌输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学知识,如:动物解剖、组织、细胞、胚胎、生理、寄生虫学以及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等,没有给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空间,学生个性化思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挥。部分高师院校在普通动物学教学课程上,会在一定程度增加学术活动和竞赛活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这样的课程缺乏长期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会有一定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得不到提高,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6]。
二、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准确把握普通动物学的内容体系。普通动物学是一门内容量大、知识体系庞杂同时综合性和实践性又很强的一门生物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生物科学、医学、兽医学、农业、畜牧业以及人类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着密切联系,主要内容包括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发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初学者往往抓不住学习要点,教师在讲授内容时,根据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对生物专业人才需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普通动物学教学内容,从整体上要以动物演化为主线,也可以按照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也可以按照无脊椎动物学、原生动物学、寄生虫学、软体动物学、昆虫学、甲壳动物学、鱼类学、鸟类学、哺乳动物学等,或者按照单细胞、多细胞,二胚层到三胚层等特征演化顺序依次进行。讲代表性的各种动物要介绍动物的外部形态,然后介绍内部结构和机能,介绍内部结构时,要着重介绍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生殖等各项生理功能[7]。老师不能纯粹地独立讲授每个章节内容,而应该从整个内容体系上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不但让学生了解单个章节的内容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整个课程体系和学习知识的逻辑结构。
(二)优化改革普通动物学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普通动物学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可以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就会提高。教师在讲授普通动物学课程时,要运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包括: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像等多种信息媒体组合,强化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就有利于课堂知识的传递和传承。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组合,直观性较强,学生容易接受,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发展注意能力,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使学生学习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另外,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着重要提高学生观察力,用实验来启发学生感知事物,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东西。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物学的积极性。高师院校在动物学讲授中,一般是以教师的单边活动为主要特点,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学生思维跟教师讲授的内容转,很少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发表个人的见解和看法也较少。教与学不仅仅是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在下面听的一个简单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备书写教案、备教案、写讲稿的时候,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思考和分析的兴奋点,如“你知道人的肠道里哪种细菌最多吗?”、“为什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机理”等;教学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教师随时回答,双边活动活跃,课程教学气氛浓厚;课后布置思考题,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消化、理解和掌握。课后征求学生对教师讲课的意见和建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有时某个问题教师一时回答不出来,查资料后再给学生答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每周定期答疑,考前系统答疑。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普通动物学的积极性。
(四)适当增加普通动物学课程外新知识。随着普通动物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和越来越深入,学科分支和交叉学科也很多,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普通动物学发展也很快,研究领域向微观和宏观展开,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了多如: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多层次的研究范畴;交叉学科如生物防治、生理解剖、微生物学、宠物养殖、遗传等研究领域;还包括一些边缘学科如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增加的普通动物学课程新知识,能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使学生在学习枯燥的知识的同时,获得趣味性、体验实用性。比如在讲动物生殖和发育时联系现在医院生殖中心所研究的试管婴儿、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等基因工程新成果[8]。在讲普通动物学实验时,增加水生、陆生无脊椎动物、昆虫的观察、采集、分类和标本制作等。适当增加交叉学科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普通动物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结语
高师院校在普通动物学教学中,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的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学生真正掌握普通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真正熟悉动物生命体的组织结构、生命特征和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真正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动物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动物学方面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张训蒲.普通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第2 版
[2]张合彩,石长应.浅析如何提高普通动物学教学效果[J].科教文汇,2012,8(10):95~97
[3]虞蔚岩,陈全战,李朝晖等.高校《普通动物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9,26(5):83~85
[4]吕秋风,胡建民,于业辉,等.动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750~752
[5]李春丰,江清林,吕冬云.普通动物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285~286
[6]何文平,李萍,郑宗林.高等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63~6965
[7]王绍卿,袁峰,李莲军等.《动物学实验》教学中“互助式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教学研究,2009,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