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2015-03-19李兆丰
□胡 梅 李兆丰
一、“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等内在特性。“思政课”成效的发挥依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思政课”教学的主导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随着“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立足学生根本需求,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改革已成大势所趋。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当前“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认为“学了没用”,“思政课”的教学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政课”教师采取“灌输”式方法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但思政课上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激发主体意识,满足主体诉求,发展主体能力,打造“思政课”主体性课堂来实现的。
三、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以增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改革在不断开展,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时间跨度较大,要想真正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其教学目的,我们必须灵活选择综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慕课式教学法、翻转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收效较好。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以项目驱动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具体的教学任务为载体,在指引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近年来在“思政课”教学中广泛采用的ISAS 教学法,就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中的一个有效尝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拟定题目供学生选择,6~8 位同学组成项目小组,选择题目,小组成员完成资料收集、查阅、汇总、整理及调研和课堂汇报。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ISAS 教学法对师生有了重新的定位,教师主导—目标导向和方法指导;学生主体—具体实施,在学生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重大突破。
(二)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常用的设置情景方法有社会热点导入法、设疑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影像图片导入法等。以思政基础课中讲授“爱国主义章节”为例。在课程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用“万人观看升旗仪式”以及“少年中国强”朗诵视频引入。当伴随着国歌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少年强则国强”声音响起的时候,所有的同学会切身感受到国家的荣耀与自己肩上的重任。学生通过情景的真实感召,有了不是旁观而是亲历的体验,认同起来没有抵触,更容易接受。
(三)体验式教学法。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以课堂教学、生活体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个体参与为特征,以学生亲身体验、直接感悟为主要内容,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红色”现场体验式教学和社会实践体验式教学两种。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而长沙的气质就是“红色”,长沙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因地制宜,确立现场教学点及教学主题,在历史发生地讲述历史,可以增强吸引力;在历史发生地点评历史,可以增强感染力;在历史发生地反思现实,可以增强震撼力,一堂课有时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体验式教学法运用得当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其余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四)对比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古今中外的对比来加深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章节时,就运用了对比法,先对比了从古至今“开放”理念在中国以及世界上的变化,再让同学们来讲诉自己家乡、自己家庭“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这样既贴近实际,又易于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认同,达到教学效果。
(五)慕课式教学法。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中文翻译为慕课。慕课是一种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行为。慕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三项技术优势:“微课程”、“小测验”和“实时解答”。在我们当前的传统型大学教学中,尚难以全面开展慕课,而且“思政课”作为做“人的思想”的工作,也很难完全用慕课等形式来代替传统教学,但我们可以合理借鉴慕课的一些技术优势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时可采用在“微课程”中加入“小测验”的方式,首先录制好微课,在微课中设置一些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就暂停视频,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现场答疑,当完全解决理解了这个问题,视频再往下走,这样一种新鲜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六)翻转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了完全的颠覆,将知识传授由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来完成调整为课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完成,将知识内化由课后通过学生完成作业、实践来实现调整为课堂上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作来完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知识传递的线性路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基于“思政课”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的课程实际,以及社会思潮的多样化等原因,这门课程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翻转课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某些有益特性进行有效借鉴。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推出“每课一聊”栏目,在课前教师提前布置好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课后通过教师网上开设的教学资源平台,结合课本等资料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每课一聊”栏目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在线进行答复。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一些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或组织学生讨论,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四、结语
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回归教学本源,不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依归”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完成党和国家交予我们的任务。
[1]徐学福.论类比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6
[2]孙祯祥.创新教育与信息化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3,4
[3]顾晓英,黄子涵.基于主体性发展的“学生自授法”实验研究——以上海大学“思政课”为例[J].社科纵横,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