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通风与安全》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5-03-19李长举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4期
关键词:矿井通风煤矿

□李长举

《煤矿通风与安全》是煤炭行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范围广、内容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对于缺少通风安全相关知识或是缺乏现场经验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和掌握。而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是到煤矿或是相关单位工作,作为未来矿井中有中级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将通风安全学好并充分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如何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技能与知识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从教学特点角度出发

煤矿通风与安全专业是为煤矿生产企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性、系统性的伟大工程,牵涉了煤矿生产中的地质、水文、机械设备提升设备、机电设备及在生产中具体实践操作等各个方面。煤矿通风与安全专业不仅涉及到对一些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主要培养面向煤矿从事矿井通风、瓦斯、粉尘、火灾等检测防治类安全工作的岗位群,为现代煤矿生产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线技术人员。假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完全掌握通风的相关知识,使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那么在以后工作中将无法体现出自身的技能特点。

二、从精选教学内容入手

《煤矿通风与安全》主要讲述了煤矿通风与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及分析探讨煤矿火灾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的课程。该课程涉及的教材内容比较多,但相应的课时比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后,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有主次地进行讲授,所讲授的内容要符合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等要求。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在整个课程中是比较重要的,其中,矿井通风的教学内容应重点放在矿井气候条件、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风量分配、通风阻力和动力等方面;安全工程方面的教学内容应重点放在灾害防治原理和防治技术上,还是以多实践少理论为主,多讲些技术与应用。只有这样,在将来的工作中,学生才能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计算通风阻力、调节风量等,理论结合实际,便于更好地提出预防和防治矿井灾害的应对措施。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应借助网络平台发展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效果。

(一)利用网络平台,采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主要是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可制作一些有图表、有动画、有色彩的教学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更加直观和真实。例如,当我们讲到机械通风这部分内容时,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离心式通风机与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原理不太容易理解,这时就可以利用已做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大屏幕上直观明了地展示出这两种通风机的不同构造特点和不同原理,来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

(二)多举办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一个巩固和加深,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熟练操作的水平,对技术技能起到实践性的提升作用。例如,在讲到矿井瓦斯检测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在使用操作光学甲烷检测器的同时还应掌握其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时教师可通过展示仪器,让大家了解到仪器系统内每个部件的作用,在有了初步了解后,掌握使用方法,比如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测定方法、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等,最后带领大家进行现场示范操作。

(三)模拟演示教学。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实验室模拟演示教学,可增强教学形象,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求知欲望,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例如,在矿井通风系统、采区通风系统和回采区段通风这部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没有下矿井的经历,对矿井如何通风及矿井通风设施的作用、如何放置等内容无法直观细致地了解,这时可以带领大家进入实验室通过模拟教学的方法进行掌握和学习。一是先熟悉模拟矿井,对矿井通风系统中进风井、回风井的位置和进风路线、回风路线进行熟悉,并告知如何安置通风设施及通风设施的作用。二是开启模拟矿井的演示按钮,标志红灯的进风不断进入进风井,进入井下巷道,最后是采区、采煤工作面;标志着污风的黄灯从回风巷道、回风井至地面不断回出。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演示,可加深学生对通风设施的认识。

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体现教学内容从煤矿企业中来,又服务于煤矿生产的教学宗旨,培养满足煤矿生产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的实施采用全过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特点,上课地点放在校内实训室或生产现场,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通过课程的实施,加强学生对煤矿“一通三防”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调研走访及网络信息的发布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与使用,或是通过查阅书籍等形式,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瓦斯防治的最新发展形势,在课程教学时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融入到书本知识中去,在课堂上采取“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时刻了解该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更新。还应通过已发生过的事故案例来告知大家安全的重要性,牢记“安全是生命之本”,强化安全生产对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程设计

在整个课程结束后,可通过课程设计来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检测学习效果。课程设计多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进行,是对矿井通风内容进行全面考查,有以下几点: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分配)、通风设备的选择、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及矿井通风费用等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能充分巩固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技术技能水平有个很好的考证。

通过“煤矿通风与安全”课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遵循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二是掌握矿井通风理论、通风技术管理的知识及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技术。三是具有矿井通风设计和改善矿井通风系统的初步能力;四是了解矿井事故发生的规律及防治措施。

六、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矿技术取得了快速的进步。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实践教学中应如何快速准确掌握《煤矿通风与安全》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对将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知识技能的帮助。

[1]戚兰丽.《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与实践[J].科技向导,2012,5

[2]秦波涛.《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

[3]杨桂琴.《煤矿通风与安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低碳世界,2013,12

[4]王省身.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

[5]王登科,夏玉玲.《煤矿通风与安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猜你喜欢

矿井通风煤矿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矿井下的歌声
室内变电站通风散热、降噪在工程中的应用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浅圆仓智能通风系统在冬季通风中的应用分析
立筒仓通风效果的探索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