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媒介院校素养

丁 馨

新媒体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丁馨

丁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江苏常州213164)。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提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从根本上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成长与创新。

新媒体;高职院校;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网络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向社会各界传播着大量信息。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媒体信息的轰炸,对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技术较为敏感、辨别判断能力较弱的大学生群体,无论是在思维观念、心理健康还是行为模式等发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在新媒体视阈下的媒介素养现状,深入探索提升媒介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养有益处,也是构建我国和谐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一、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提出了“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媒介素养主要由媒体认知能力、信息选择能力和参与传播能力等三大部分组成,它指的是人们通过对各类媒介信息进行辨别、解读和认识,并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一种能力。在“5W”传播模式中提出,根据五大指标,即谁(Who)、对谁说(Whom)、通过何种渠道(What Channel)、教育的内容(What)、取得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等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媒介素养,提升人们的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1]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广泛应用,在媒介素养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媒介素养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是传统媒介素养的延伸。作为新媒体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受到新媒体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形象性等特征的影响,他们的思维观念、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受到了极大地改变。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完善和补充,旨在提高大学生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认识能力和使用能力,指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判断、有效利用大众媒介信息和文化资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意识的缺失,使高职院校学生面对汪洋般的资讯浪潮,经常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放养”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使用行为缺乏理性。目前,网络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媒介,一些大学生甚至患上了严重的网络“依赖症”。绝大部分学生忽视了其学习的功能,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休闲娱乐上,例如上网聊天、看新闻、购物、游戏上。大学生沉迷网络、上网猝死、网络炫富、网络犯罪的事例时有发生,这些都说明大学生对新媒介的理性认识存在一些偏差,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弱,不恰当的新媒介使用行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2.甄别判断能力薄弱。新媒体中娱乐八卦、黄色暴力、侵权盗版、反动虚假等信息泛滥,腐朽没落、良莠不齐、道德伦理扭曲的价值观肆意传播。在这样多元化、复杂化的媒体环境中,学校和家长也无法时时刻刻为学生选择、过滤各类信息,高职学生们道德规范认知能力薄弱,自我把关能力不足,面对“井喷式”的庞杂信息不知所措,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浅薄的生活经验来判断,这使得他们在繁乱的网络新媒体中容易出现偏差,在狂欢中无法自拔,产生违反网络法规和道德的现象。总体来说,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的鉴别能力不高,判断和运用媒体信息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3.应用能力不高。大学生自主接近信息源以及生产、加工与传播信息的应用能力不高,大部分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功能认识不充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熟练运用媒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媒介的信息分辨、筛选的能力较弱,开通微博、微信的学生也多是“草根”角色,只停留在基本功能的使用阶段,无法投入智慧进行创新,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发布等活动。

4.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在使用媒介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接触的网络内容更多元化和复杂化,对网络道德规范认识总体比较模糊,自律和他律意识比较薄弱,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又了解得很少,容易上当受骗。

三、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

1.政府赋予媒介素养教育合法地位并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生新媒体媒介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政府及社会组织相互合作并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国立法机构需要完善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新媒体的监控和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让法律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把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资助等多种有效手段,引导和鼓励政府、学校和社会积极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成为正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科目,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环境。[2]

2.高校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并成为教育主渠道。高校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群体集中学习的特点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决定了高校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学校应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媒介教育质量和实际情况,制订媒介素养发展目标,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的媒介素质达到理想水平。其次,新媒介素养教育与课程学习相结合,营造媒介教育氛围。学校可以开设有关新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例如,将《网络信息技术》《媒介素养概论》《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纳入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程体系中,有效地进行课堂引导,逐步推广并最终纳入正式教育体系中。同时,针对大学生媒介使用中存在的现状,可以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会等第二课堂的形式来拓展学习范围。针对不同专业,结合实际情况(某个突发事件、重大社会经济活动)灵活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通过在多层次、多渠道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加深对媒介的全面认识,为学生指引媒介素养培养方向,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评判能力,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3]除此之外,加强高素质的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队伍。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可从三个方面完善高校师资队伍:一是以优厚的待遇招聘新闻传播方面的优秀人才。二是定期邀请媒体从业人员或媒体方面的专家、学者举行讲座。三是培训原有教师,让非专业的老师尽快掌握媒介素养知识。

3.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媒介使用技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提高新媒体媒介素养的内在动力,也会极大地提高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可能性。首先,大学生要合理利用媒介,有选择性地接收媒介信息。高职学生应该把大众传媒作为了解信息、认识社会、丰富知识的合理工具。同时,面对各种信息,要仔细思考、认真审视,要将自己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来发布传播信息,不能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搜索和选择特定的信息。其次要加强训练,掌握媒介使用技巧,提高媒介使用技能。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方式的媒介主题活动,例如网站页面设计、话题讨论、征文活动、派发传单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媒介知识。媒介使用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掌握的,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学生要主动参与校园媒体。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行媒介实践的良好场所。紧密围绕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校园媒体也可以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台、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点燃学生参与媒介教育的热情,实现大学生与新媒体的亲密接触,在校园里营造出良好的新媒介网络环境,学生才能逐渐深入地认识和评价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效果。

综上,提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若要将此提升到“质”的层面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媒介种类,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入大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媒介素养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和努力,只有对症下药,构建政府、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模式,深化理论学习,建设相关机制,才能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媒介素养开辟新的路径。

[1]李传胜.浅析大学生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

[2]姜燕.微博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6).

[3]孔瑶.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5).

责任编辑:何岩

G71

A

1671-6531(2015)17-0148-02

猜你喜欢

媒介院校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