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像神经元研究及其对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2015-03-19锋,韩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媒介

卢 锋,韩 璐

镜像神经元研究及其对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卢锋,韩璐

卢锋/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南京210023);韩璐/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在读硕士(江苏南京210023)。

当前,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保护主义”与“超越保护主义”理念时常交锋,使得教育实践停滞不前;在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方面未能形成统一认识;缺乏家庭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等。镜像神经元研究及其成果不但对家庭教育具有变革意义,而且启示我们,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中要深入挖掘媒介的教育功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使得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成为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镜像神经元;家庭教育;家庭媒介素养教育

自1996年由意大利帕尔马大学里佐拉蒂(G.Rizzolatti)等学者发现镜像神经元以来,相关研究不但已经成为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热点,而且教育学者也高度重视并积极探讨其在教育上的运用前景。有人甚至预言,“它将成为21世纪教育重要的科学支柱,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全新理解和全面变革。教育的改革创新将进入一个以镜像神经元原理为基础的‘镜像教育’主题时代。”[1]在当前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理念时常交锋、在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方面未能形成统一、缺乏家庭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镜像神经元研究对于提升认识、促进实践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当前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践的深入开展,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正在日益得到各界的重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保护主义”与“超越保护主义”的交锋使得教育实践停滞不前

在我们当前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保护主义”与“超越保护主义”两种理念的交锋。持“保护主义”理念的家长们,“对媒介采取的是排斥的态度,试图将学生与媒介隔绝开来。”[2]他们或是把电视当成“洪水猛兽”,或是谈“网”色变;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娱乐需要,让电视机、计算机和互联网远离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而持“超越保护主义”理念的教育者,则开始认识到:儿童并不是媒介效果的被动的受害者,而是“比我们原来想象的更成熟、更具评价能力的受众。”[3]在我国,以卜卫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就认为,娱乐是儿童的天然需求。根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的休闲权应该得到保证,并且其自由选择媒介内容的权利也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如对暴力和色情内容的限制等)得到保证。此外,对自由时间较少的城市儿童来说,媒介是娱乐工具而非教育工具,这不仅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好处,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在有限的时间里,儿童接触媒介往往是为了满足放松/逃避现实、情绪刺激、交往诉求、快乐诉求、现实性和诉求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上课。[4]

理念的交锋不但在教育实践中影响着教师和家长的态度,而且也使得学校和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据调查,不少家长对孩子媒介接触行为的指导、监控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他们的媒介批判意识、创造与参与意识也不如孩子。[5]缺少了家长的重视和参与,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无疑会成为一纸空谈。

(二)在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上未能形成统一认识

之所以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理念,是因为在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方面成果众多,未能形成统一认识。例如,在电视对儿童认知的影响方面,主动性理论代表人物安德森(Anderson)认为,在观看电视节目过程中,儿童进行的认识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受已有的理解图式左右。学前儿童对视觉注意的控制是积极主动的,视觉注意的开始、维持及结束都在于儿童本身;而反应性理论的倡导者杰米·辛格(Jerme Singer)却认为,电视节目中的恒定运动和变化模式使儿童产生的一系列连续的定向反射,可以使儿童自动地或多或少地理解节目中的内容。对于儿童来说,观看电视是一种消极的认识活动。

又如,在电视对阅读行为的影响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不同观点。持“降低说”的研究者认为,电视对儿童的阅读行为有消极影响,即看电视减少了儿童的阅读时间。在他们看来,电视与阅读之间是相互竞争、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存在于:(1)电视的自然风格与印刷品的阅读和朗读不同;(2)看电视与阅读的方式不同;(3)电视主要是图像语言,通过右脑辨认模式得以理解,而书籍则主要是文字语言,通过左脑分析功能得以理解。而持“激励说”的研究者认为,一个人一天观看两部电视电影相当于一个人一周阅读一本书。此外,根据已有书籍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播放会进一步促进该书的销售。[6]

(三)缺乏家庭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

目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有新闻传播学和教育学两大阵营,但两大阵营各自为政,对话不多,造成了媒介素养教育难以在教育界推广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传播学视角的研究倾向于媒介接触行为、媒介素养的定量研究,缺少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的生动具体的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教育学视角的研究则缺少对媒介的深入理解和剖析。而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领域,更是缺少对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关注,从而使得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二、镜像神经元研究及其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变革

(一)镜像神经元研究

自从里佐拉蒂等在猴脑F5区发现镜像神经元后,他根据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和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得到的证据提出,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而且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Broca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语言的理解的区域)。他进一步提出,人类正是凭借这个镜像神经元系统来理解别人的动作意图,同时与别人交流。随后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镜像神经元系统可能是人类进行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的基础,进而也是心理理论的获得、共情能力、社会交往等的神经机制。[7]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有专家断言:“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8]

(二)镜像神经元理论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变革

教育学者陈建翔和陈建淼着重总结了镜像神经元的教育应用,包括关于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机理、与人类早期“文明大爆炸”的相互关系、与人类的理解行为的相互关系等,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重新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机制。“镜像神经元对于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解读性,能够解释众多的家庭教育现象。镜像神经元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将促进家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带来一个全新的家庭教育‘镜像时代’”[9]。他们将镜像神经元对家庭教育的启发价值总结为:“所见即所思”“所见即所悟”“所见即所教”和“所见即所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庭教育改革的建议:(1)注意发掘孩子在自然状态下隐藏的天赋;(2)“身教重于言教”;(3)要注重视觉的启蒙训练,它比知识的早期教育更重要;(4)更好的教育是改变孩子看见的一切。

三、镜像神经元研究对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镜像神经元研究及其成果不但对家庭教育具有变革意义,而且启示我们,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中要深入挖掘媒介的教育功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使得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成为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媒介的教育功效有待深入挖掘

长期以来,媒介的负面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随着媒介研究的深入,媒介的积极作用逐渐受到了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也从原来以“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为主,增加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媒介资源”的内涵。于是,书籍、电视、网络的教育功能在研究中得到了较多的证实。而镜像神经元的研究进一步提示我们,媒介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Classen和Stefan就通过一系列实验有力地证明了镜像神经元参与“具象模仿”的事实,从而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运用视觉媒介促进动作学习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动作观察可以对动作的执行起到促进而不是抑制作用,也就是说观察动作可以直接形成该动作的背部运动表象从而影响动作的执行。[9]此外,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也从神经科学层面上支持了言语的知觉运动理论的观点,即“语言与运动系统存在复杂的联结和交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心理语言学分支——具身语义学。

可见,正确使用媒介,尤其是正确使用视觉媒介,不但可以带给孩子接触到更多人生百态的机会,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良机,更重要的是,它对儿童的学习同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镜像神经元在模仿学习、共情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充分说明媒介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功效,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深入挖掘。

(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在我国,最令家长担心的,一是媒介的低俗之风给儿童带来的身体、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担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布尔迪厄的电视批评和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观点的延伸和证实。二是过多使用媒介还会对儿童的学习带来影响。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家长们更希望孩子利用媒介来帮助学习,而不是娱乐。面对这样的担心,一些专家曾经指出,儿童并非被动的使用者,他们在使用媒介时是主动、有选择的。娱乐是人类的一大需要,特别是孩子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媒介不仅是学习的宝库,而且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有高科技含量的玩具,在繁重的学习中,适当的娱乐和放松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

镜像神经元研究的成果则再一次证实,儿童身上的天赋和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常常“无师自通”。他们先天地具备学习的潜在条件、潜在机制。当然,这种潜在的学习机制要通过与外部事物(学习对象)的接触、结合才能够被唤醒和启动,变成现实的学习过程。[10]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努力利用媒介创造这种条件,以激发儿童身上的无限潜能。

(三)脑科学研究成果是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科学化的行动指南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缺乏现代科学理论指导的突出问题。各种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指导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家庭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由于家长培训工作开展的相对不足,大多数家长对包括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等国内外最新的科学家教理论知之甚少,相反,许多过时甚至错误的家教理论却成了他们的信条。加之媒体热炒和包装的诸如“虎妈”“狼爸”“鹰爸”等所谓“家教经典”对家长产生误导,致使许多家长无所适从。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基本规律,在家庭教育中运用这些成果作为理论指导,有助于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例如,关键期的相关研究提示我们,应当有效地运用各种媒介,给予幼儿以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增加对他们进行各种感官的刺激,以促进幼儿大脑功能的全面和快速发展。[11]由此可见,以合理运用媒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同样需要更多地运用脑科学研究成果,以使之成为儿童发展和有效学习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正在朝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方向前进。家庭教育因其感染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要求家长密切关注教育科学的进展,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在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陈建翔,陈建淼.“镜像教育”:一个教育新主题的开始[J].教育科学,2011,27(5):25-28.

[2]卢锋,张舒予.论媒介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J].教育评论,2010(4):6-9.

[3][英]大卫·帕金翰.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2):73-79.

[4]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78-183.

[5]卢锋,张舒予.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1-16.

[6]张令振.电视与儿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9-54,113-118.

[7]胡晓晴,傅根跃,施臻彦.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118-125.

[8][美]戴维·多布斯(David Dobbs).人们为何喜欢模仿[J].环球科学,2006(9):31.

[9]陈建翔,陈建淼.由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引发的家庭教育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7):3-7.

[10]丁峻,陈巍,袁逖飞.阐明心理理论机制的新途径——来自镜像神经元研究的证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9-106.

[11]周丽.脑科学与家庭教育的对话[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3):55-57.

责任编辑:姚旺

G434

A

1671-6531(2015)17-0066-03

2014年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ER(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G01714JX40);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媒体使用与青年社会认同研究”(13CSH026)

猜你喜欢

镜像神经元媒介
镜像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镜像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
镜像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