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视阈下高校校园标语的德育功能研究
2015-03-19刘一夫
刘一夫
信息传播视阈下高校校园标语的德育功能研究
刘一夫
刘一夫/南阳师范学院助教(河南南阳47306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环节,校园内的标语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它承载着政策传达、信息发布、价值观传递等多方内涵,是高校德育建设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研究高校校园标语在德育教育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校园标语;德育;信息传播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高校标语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校风校貌的微观展示,它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价值观传递、行为规范制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校园标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书院中的“训”或“诫”,它由儒家经典和名言警句构成,是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书面表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原来“劝学”功能的基础上,校园标语又兼具宣传鼓动、政策传达、动员激励、教育引导、文化传播、劝诫警示等多方面的功能,成为课堂之外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高校标语的外在形式也不断创新,横幅、条幅、海报、橱窗、LED显示屏、走廊过道挂画、招牌、石碑、墙壁等等都是标语口号的承接载体,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缄默育人的独特功能。
一、高校标语的信息传播特点
从信息传播视角出发,高校校园标语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取决于信息传播过程的顺畅和传播效果的保证。从结构上看,标语信息传播属于典型的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主题的信息传播活动。在教书育人的统一目标下,各部门有机协作,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形成持续性的信息传播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的中观结构,相比于人内、人际、群体、大众等传播模式,传播目标更加明确,系统分工更加专业。
在高校标语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主要是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的宣传管理部门,以及院系中主管宣传工作的组织机构。通常情况下,传播者会根据高校工作的阶段性安排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组织制作标语。比如开学迎新、毕业离校、运动会、学生考试、会议召开以及各专项工作期间都会悬挂和张贴标语。主要传达的是某个阶段学校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等信息。从传播介质上看,条幅、展板、LED屏、橱窗画等都是标语发布的主要载体。这些媒介制作简单、更换方便,可以随时根据工作需要和任务重点的不同而加以更换,更符合标语这种简短宣传信息的发布特点。
在传播内容上,按照文化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政治标语,主要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理念、时事观点、历史纪念、会议精神等;道德标语,如传统文化熏陶、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等;校园文化标语,涵盖有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图书馆文化等校园生活学习的各方面;社会公益标语,像志愿者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以及各种公益活动宣传等都属于此类。
从传播对象来看,高校标语的目标受众以校园内的师生为主,兼顾来校参观、访问的社会其他人员。在整个传播活动中,受众信息的主要接受者,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变化是评判传播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传播学中,施拉姆的双向互动“循环传播模式”取代了拉斯维尔的“直线传播模式”而被世人所普遍认可。明确和重视了反馈的要素、环节、渠道,我们制作和传播高校标语信息就更能体现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高校标语在信息制作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内容上的僵化单一和过于程式化的语句表达。在高校标语中,有许多重复、雷同的内容和放之各处皆可用的语式句式。诸如“预祝某某活动圆满成功”“祝贺某某会议顺利召开”“热烈欢迎某某来校”等。这样的标语信息含量低,内容僵化老套,除了说明活动及人物名称之外,没有展示更有价值的活动内容的信息。从受众接受角度出发,模式化的口号和标语已经无法引起受众的注意,更不能从内心深处对受众形成鼓励和引导。在大信息量的今天,这样的标语会很快淹没在信息潮流当中,根本起不到教育和宣传的目的。
其次,内容表达模糊不清也是高校标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标语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内涵,内容抽象含糊,容易让人难以理解或产生歧义。比如某校标语“生命自觉是美德的真正源泉”,“生命自觉”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就属于陌生概念,它的本身涵义是想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这个概念并没有广泛普及,在理解上就存在难度。另外,一些规章制度的简称也经常出现在高校标语当中,这些简称本身代表的内容可能是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希望通过标语这种形式推广宣传,但是由于传播者和接受者在其内容上的信息不对称,也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第三,在标语内容上一些高校的标语还表现出低俗化、暴力化的倾向。校园文化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当下,一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娱乐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潮也在深深影响着当代校园。这些错误思想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也不可小视,某些高校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或者一些被授权制作标语的大学生在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的信息表现的时候就容易制作出低俗、功利的标语。例如一些高校的迎新标语中写到“南岭无妹纸,搞基请谨慎”“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外院男女一比四,四个女生呵护你”“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等。这些标语将一些网络流行语或市井俚语纳入标语内容,看似新潮个性,实则隐含着暧昧、低俗等不健康内容,不仅起不到育人效果,还会带来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不能体现高校教书育人的文化属性和价值。
三、寻求最大传播效果的高校标语信息编码
1.把握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标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作为校园中一种隐性、广泛的教育因素,标语的育人功能应得以足够的重视,从这个意义出发,在标语信息制作中,一些传统的内容应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发扬。在信息编码中,校风校训、政策法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都应该是高校标语编码信息的核心。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在信息制作中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和社会风气对校园文化的侵蚀和影响,牢牢把握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阵地,创作出既能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要求又能体现本校特色的标语信息。
另外,在把握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核的同时,高校标语在信息制作上也应该体现时代特色,不能因循守旧、过于单调乏味。前文提到的“热烈欢迎某某教授来我校讲学”的标语可以说是在各高校中出镜率最高的一种标语类型。从内容上看,此类标语主要发布的是学术讲座公告信息,但标语字面上除了来访学者的姓名和单位之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结果却是很多同学对该学者了解甚少,不知道其研究的领域和特长,不知道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所以学术报告会预期的宣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但是,笔者在某高校看到同样类型标语的不同表述“仰望星空,和中国科技大学XXX教授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相比于前者,这则标语包含的信息量就大很多,可以让受众清楚地明白来校讲学教授的研究专业和学术讲座的基本内容,信息传达更加明确,外在表述上也创新有活力。
2.把握好简洁与准确的关系。标语的编码过程受限于传播媒介的篇幅,一般来说,一则标语少则几个字,最多不超过二十个字。所以在形式表达上都力求简洁,希望通过简短的篇幅表达出最准确的信息。但有些时候制作者在追求简洁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字数或结构,而忽视信息编码的准确,就容易导致词不达意、言不对题。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意义交换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这个共同意义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双方相同或接近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和受教育程度,或是对信息传播所使用的文字、符号的共同理解。标语信息制作者一般都为老师,而受众的主体多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传达一些政策性强或需要较高理论理解能力信息的时候,标语制作中把握简洁和准确平衡关系时应该偏重于后者。例如,当前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校园标语大都以此为主题。以某高校标语为例,“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推进校园作风建设”,对于广大师生而言,如果没有接受专题的教育培训,从字面上不能理解标语中“三严三实”的内涵,更不能将“三严三实”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让标语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功能,必须通过班会、讲座、专题教育等手段先让师生了解“三严三实”的内涵,然后再通过标语进行宣传。或者分阶段地制作标语信息,先将“三严三实”的全部内容通过标语传播一定阶段,待受众对这个概念理解之后再将学校有关该项活动的进一步要求和规范通过标语传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黄秋菊.大学校园标语的育人功能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4.
[3]龚文庠.标语的传播功能[J].新闻界,2006(4).
责任编辑:姚旺
G641
A
1671-6531(2015)17-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