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路径选择

2015-03-19顾习龙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顾习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路径选择

顾习龙

顾习龙/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江苏淮安223003)。

大学生和互联网高度依赖,使得网络行为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大学生网络行为既带给其学习生活的便利,也带来了行为失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从理想价值属性到现实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要求的多层次价值理念,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网络行为;路径选择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表现及其失范

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1]大学生网络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交流沟通、网络信息获取、网络娱乐、网络购买等。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借助于微信、QQ、微博等网络通信工具,即时通信成为大学生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0.6%,使用率位居第一。”[2]网络的交流沟通空间为大学生通过互联网通道评论时事、建言献策提供了良好的新公共领域,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由的表达,培养独立的个性,促进大学生的成长。2015年3月24日,人民网的微博《调查:互联网成大学生和白领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显示,使用互联网作为最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的大学生比例高达97.9%,大学生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小时。大学生高度依赖互联网,互联网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和微博作为强势兴起的社交平台,逐渐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网络信息来源。微信是以强关系为基础,具有社交优势,因此,同学、朋友和家人的近况消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微博作为一个社会化的草根媒体,更多的关注新闻资讯。如今博客的创作者主要是精英人群,创造的内容也趋于专业化,大学生把微博当成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此外,搜索引擎也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甚至于有部分大学生患上了“搜索引擎依赖症”,离开了搜索引擎就不能作业、不能考试。大学生成为网络娱乐的主力军。据新浪网的2014年大学生课余时间休闲方式调查显示,近60%的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来玩网络游戏、观看网络视频或者欣赏网络文学。大学是个相对聚集的场所,网络购物在大学生群体中成为一种风潮,网购产品主要包括服装、服饰、书籍、电子产品等。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新文化生态,互联网在塑造着大学生,既带给其文化生活的享受,也会造成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一般是指大学生在接触和使用互联网过程中从事的违背主流社会道德的行为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违法犯罪行为”[3]。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之中,网络上的暴力、色情、反科学、反社会、迷信等违背人道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损害,长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导致其主体的迷失、人格的异化、心理的异常、认知的模糊、荒废学业、网络行为不端,极少数大学生甚至走上了网络犯罪道路。2015年6月3日山西新闻网的一篇报道《孤僻大学生变身网络毒贩》很具有代表性。太谷县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梁星星(化名),他的父母是普通农民,在大学校园里,梁星星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性格孤僻。由于时常感到囊中羞涩,梁星星迫切地在网络中寻找各种“赚钱的机会”,大二时,为了测试网络购置非法物品的途径和措施,他在一个贩卖仿真枪的网店购买了弹珠枪,事后他又以弹珠枪不好用为由,要求退货还款。对方同意退货退款,梁星星收到退款后却不退货,而是回信说仿真枪是国家严禁买卖的物品,你如果要求退款,我就投诉你。后来,梁星星通过互联网将弹珠枪转卖他人,赚了几千元。这次互联网营销经历,使他产生一种茅塞顿开的错觉,认为在互联网上“危险的买卖行为”隐蔽而安全。2014年6月以后,梁星星开始在互联网上买卖三唑仑和GHB(国家禁止民间个人买卖的精神类管制药品)。与生活中的孤僻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在互联网上,梁星星异常活跃,拥有10个QQ号码,利用这些匿名的互联网身份,梁星星登录进入“毒友”聚集的QQ群,并凭借着知识渊博、懂行等标签拥有了为数众多的拥趸。经过3个多月运作,他个人银行账户的资金增加到15万元。最终,梁星星在其道德认知的异化下走上了网络犯罪的不归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从理想价值属性到现实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要求的多层次价值理念,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引领作用。

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灵魂,对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地位。富强意味着国家经济富裕、力量强大、人民生活富足,是大学生生活的保障;民主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所需要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一种状态,包含着个人道德完善和公众利益、公共秩序的维护,是为大学生成为有修养的个人、追求真善美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与愿景,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理念,是大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大学生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能够在面对不同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冲突时不至于迷失方向,正确地应对网络信息、网络思潮,不盲从、不依从并作出主客观相符的价值判断,避免网络狂热和行为冲动。

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对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自由是人的社会存在的一种状态,对个体而言是生存空间和意志的非奴役状态。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的网络自由意味着不要侵害别人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为,即对于与他人无关的事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那么大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的网络行为;而与他人发生关系的事情,就必须服从不侵害的原则,同时大学生自由地从事网络行为还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态度,包括精神的尊重与理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无差别的待遇。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应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平等,避免网络暴力;同时应克服“人为议程设置机制”和“沉默螺旋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引自己的网络行为,真正实现网络主体地位,实现平等的诉求。公正是指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大学生在网络中一方面享有网络的自由与快乐,但同时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对种种网络事件和网络热点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社会治理方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这就要求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应以不违法为边界,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从个体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个体的道德价值标准,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爱国是个体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它要求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指公民敬重并且珍惜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对其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处理好网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网络是为学习服务的,而不能沉迷于网络,耽误了学业。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中具有核心地位,是个人道德的本源和社会诸道德的基础,在儒家看来人无信不立。诚信在人格完善中具有重要意义,儒家认为善人也,信人也。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诚信的文明素养和网络世界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友善包含着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的意义,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也体现了社会的和谐程度。在网络世界中充满着各种魅影,大学生要树立起友善的道德价值,即与人为友,心存善念。对网络中的热点事件,要有更多的耐心、更细致的观察和更深入的思考,要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以客观文明的态度表达意见看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生存空间的网络化使得其思想观念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行为模式多样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网络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制约和规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具有化育社会风气、凝聚人心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化人功能只有为大学生所认知、接受,才能引领其网络行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到大学生的意识之中,才能发挥教育功能、以文化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网络行为之中。通过开设网络伦理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大学生的个体媒介素养,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融于大学生的教育之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利用网络视频、博客、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成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依据,促使大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正确发表评论,正确处理网络事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4]网络文化的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弱化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导致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异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理应植根于大学生的内心,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中国古人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因此,大学生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标尺,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如,以传统文化的克己思想加强大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儒家看来,“克己复礼”是个体达到“仁”的修养境界的方法,它要求个体应约束自我的行为不做违礼之事,符合礼的规定。大学生以“克己复礼”要求规范自己在网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义与利、情与法、言与行等,实现个体道德修为的自主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再如,以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实现大学生网络行为非异化的诉求。仁爱体现了个体在情感上对他人、对社会的宽容和关爱。网络空间的非真实性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冷漠。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思想对于克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的各种不道德或者违法行为具有自律的作用,从而达至慎独的修为。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化传播创作各种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功能,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功能,指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任何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指导实践,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功能就是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在网络中自主性、自觉性、自信性,合理合法地运用网络,提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主控性。磨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要从小事做起,在细微处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从自我做起,要积淀到大学生线上线下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一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风尚。大学生自觉地规范自身网络信息的传播,不传谣、不信谣;抵制网络色情、网络暴力,不网络恶搞、网络谩骂;不沉迷于网络、过分游玩网络游戏。作为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行为。如着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微博、微信平台,搭建文化育人平台,引导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阅读经典。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力推送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引导大学生崇德修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用正面声音和优秀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构建充满正能量的网上舆论环境。借助网络媒体与大学生进行各种网络互动,回应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焦虑,实施有效的网上引导,从而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氛围。

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网络文化引领的路径选择与创新研究”(2012SJD710011)

[1][2]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 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3]黎慈.网络警察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2):141.

[4]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4-02/25/c_119499523.htm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B/ 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 c_126463955.htm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1

A

1671-6531(2015)17-0048-03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