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家兔死亡的几点思考
2015-03-19黎让绪
黎让绪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721301)
对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家兔死亡的几点思考
黎让绪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721301)
利用家兔进行动物实验是生理学学习的重要途径。由于动物自身原因以及操作不当等,生理学实验中家兔发生死亡不可避免。一般情况下,实验动物死亡意味着该项实验失败,但是失败的实验并不一定表示其教育价值的丧失,只要合理安排,巧妙利用,在实验中即使发生动物死亡,也可成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和养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生理学;家兔实验;静脉麻醉;实验教学
人体生理学简称生理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1],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为动物实验法。生理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动物实验,动物实验不仅是生理学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也是医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家兔性情温和,是生理学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需在麻醉状态下实施手术后开始实验项目的操作与结果观察[2]。
1 动物死亡原因分析
在动物实验教学中,动物死亡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麻醉阶段发生麻醉意外,二是术中大出血或窒息,三是实验完成后被处死。
1.1麻醉引起动物死亡
我院生理学实验中利用家兔作为实验对象的项目有5个:动脉血压调节、呼吸运动调节、胃肠运动观察、胸膜腔负压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对家兔进行麻醉,采用耳缘静脉注射20%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标准剂量为5 ml/kg。2012—2014年3年中,我院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因麻醉意外死亡的动物约为5%。动物在麻醉阶段因发生麻醉意外导致死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1.1家兔机能状态不良我院同期开设生理学课程的班级有临床医学、护理、临床检验、影像诊断、助产专业,共35个教学班,同一个实验项目35个教学班为一轮。在每轮实验课开课前两周,均由实训中心统一购买家兔,一边集中喂养一边进入实验室教学环节。由于饲养环境条件有限,家兔为笼养,比较拥挤,加之开课时间都在每年的5月份和6月份,天气比较炎热,因而兔子的机能状态难以保证,即使按照标准剂量进行麻醉,有时也会导致家兔死亡。
1.1.2注射麻醉药速度控制不当生理学动物实验是医学生首次接触的活体动物实验,学生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同时缺少静脉注射的相关经验与基础,往往会出现药物还没有注射完,兔子呼吸已经停止的现象。此种情况多为注射速度偏快,骤时引起血液中麻醉药物浓度过高,抑制了脑干网状结构,造成呼吸停止[3]。
1.2术中大出血或动物发生窒息致动物死亡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学生操作不规范伤及较大血管,兔子因大出血死亡以及固定时颈部过伸造成窒息死亡。由于操作不当致实验动物死亡较少发生,2012—2014年3年中,我院只发生了1例。
1.3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
生理学动物实验教学均为急性动物实验,所有环节为带菌操作,为减小实验动物的痛苦,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立即处死动物。我院在生理学教学中通常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动物,占100%。
2 对实验中家兔死亡的思考
2.1动物死亡意味着实验失败
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家兔的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主要是观察和分析影响兔子某项特定生理功能的因素,实验结果是可预期的,因而一旦发生家兔死亡,验证生理学理论的目的一定是会落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实验也就是一次失败的实验。由于在实验中动物死亡不能完全避免,加之动物实验成本高,对学生身体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有些高职院校中有弱化动物实验的趋势,代之以多媒体影像视频教学[4]。
2.2动物死亡并不意味着动物实验的价值全部丧失
失败是成功之母,动物死亡的实验也具有教育的价值。生理学学习强调“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在高职教育中尤为突出和重要。生理学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最佳课堂[5],而活体动物实验则是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医德医风养成的重要窗口。即便发生动物死亡现象,只要教师合理安排,及时引导,亦能起到教育作用。
2.3动物死亡是对医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最佳教材
当家兔因麻醉过深呼吸突然停止时,带教教师一定要毫不迟疑地积极组织学生展开抢救,按照先人工、后药物的原则,及时将家兔舌头拉出,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然后用一只手在家兔胸廓左右由两侧向中间有节奏地轻轻挤压,30~40次/分。如不能奏效,考虑用尼可刹米0.25 g静脉注射,如有心跳停止的话,用肾上腺素0.5 mg心内注射[6]。通过对家兔的积极施救,一方面可以使动物苏醒,实验得以继续进行,挽回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形成紧急救助意识,可以初步接触并了解现场急救的一般原则与要领。只有牢固树立“面对生命不轻言放弃”的思想,才能在工作中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临危不乱,迅速组织和开展现场抢救。
2.4动物若经积极抢救未能挽回生命,可安排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学生需要反复练习基本技能。刚刚死亡的动物不影响对其做剪毛、切皮、血管神经的辨认与分离、气管切开等操作的练习。通过这些操作,训练学生熟练使用常用手术器械,加深学生对动物手术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下次动物实验积累经验。
2.5动物死亡是对医学生全方位进行医德教育的有利时机
我国医学教育向来重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2011年7月17日,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德好坏关乎患者的身心健康。检验医学教育是否成功,不仅仅是看医学生储备了多少专业知识,掌握了多少专业技能,更要看其是否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笔者在每次动物实验课结束后都要专门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如:(1)在你的操作中,为什么发生了动物死亡?(2)再次实验时,怎样有效预防动物死亡现象的发生?(3)作为一名医学生,你有什么感悟?在讨论中学生谈得最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心、工作的责任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专业技能等。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利用死亡实验动物进行的教育活动不是生理学实验的初衷,也不是实验目的,更不能因此而提倡动物死亡的意义。但随着动物意外死亡,对实验已经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是一扔弃之,还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加以利用来弥补损失,很显然是后者比较合理。
[1]崔淑芹.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60-61.
[2]晏云霞.实验动物家兔的静脉麻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5):385.
[3]王建华.实验动物按常规麻醉引起死亡原因浅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4(1):88.
[4]黄伟革,刘宝裕,陈莹桦,等.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46.
[5]刘燕,曹济民,冯逵,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3):327-332.
[6]杨培梁,王元占,朱玉峰,等.实验动物麻醉过深的救治及预防[J].实验动物科学,2009(1):15-16.
G424.31
A
1671-1246(2015)20-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