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口老龄化情境下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建设探讨

2015-03-19徐筱跃成涛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养老实训老年人

徐筱跃,成涛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基于人口老龄化情境下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建设探讨

徐筱跃,成涛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在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情境下,老年护理教育仍明显滞后,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十分缺乏。建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分析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建设的有效措施,寻求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办法。

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专业建设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联合国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10%或是65岁老人达到总人口7%即为人口老龄化。我国近十几年来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家庭成为“421”人口结构模式,老年人越来越多。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 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0%[1]。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工作岗位需求及老年护理人才需求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情境下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建设显得十分迫切。

1 我国老年人及老年护理现状

1.1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人口数量来看,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按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推算,我国1999年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其特点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2]。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5%,占总人口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的9.3%,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占总人口比重由6.1%上升至11.5%,我国老年人的增长速度和比重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02亿。在2025年之前,我国老年人口每年将增长100 万人。

从生活质量来看,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上升,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越来越多。有的老年人家中无年轻人,属于空巢老人;有的无子女或失去子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也升高,逐渐丧失自理能力,成为失能老年人。而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高质量老年护理覆盖面很小。大量高龄、失能老年人缺乏护理资源,精神缺乏寄托,各种因素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老龄化社会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1.2老年护理教育及护理人员现状

1.2.1老年护理教育历史沿革及现状我国1915年创建中国协和医学院护士专修科,开启了高等护理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发展护理中等职业教育即三年制护理中专教育。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少数医药类大学开设了专科或本科护理教育。1998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护理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护理教育开始向专科护理方向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的需要,卫生部调整了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3],但教学内容及教学学时很少,学生只能简单了解老年护理知识,还不能完整掌握老年护理必需的知识和技能[4]。老年护理未能从护理专业中独立出来,更没有形成老年护理教育体系。2010年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5],目前《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也将老年护理列为护理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为高职院校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1.2.2老年护理人员现状老年护理从只针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发展到覆盖所有老年人的护理,老年护理的工作岗位需求从主要在医院向社区、家庭、养老机构辐射发展,老年护理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对社区等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设置的标准是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社区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为1:1。很多社区还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边远山区、农村更是如此,而国外发达国家设置的护士与医师比例的标准比我国更高。近十多年来,我国护理队伍从数量到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都得到提高,学历结构不断优化。但我国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缺乏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在社区也没有设置老年护理人员编制,老年护理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来完成的。我国老年护理人员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质与量上存在较大差距。

1.3老年护理专业建设的紧迫性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老年护理的复杂性越来越多地需要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因此,老年护理拥有广阔的市场。由于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明显滞后,没有专业的、高水平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服务,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紧缺。社区、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大多没有受过老年护理的专业培训,缺乏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老年护理的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尽快设置、建设与发展老年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对于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 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缺乏专业性强的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在老年护理专业建设中还存在各种困难与问题。

2.1老年护理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滞后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护理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是老年福利政策法规体系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虽然我国在1996年颁布并在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但其较难实施,原因主要有:一是老年福利的政策法规体系战略规划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跟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趋势和老年人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二是老年人的福利政策缺少配套和衔接机制;三是相关的老年护理教育及老年护理工作者制度不完善;四是老年福利政策较多停留在政策文件层面上,缺乏执行的刚性和有效性,落实不到位;五是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老年护理教育、老年护理等多方面工作缺乏协调统一,没有形成由老年护理需求来促进老年护理教育与养老机构共同协调发展的格局。

2.2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受限

我国护理教育体系正处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结构、层次、功能较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但在护理教育中,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没有从护理专业中单独出来成为一个分支。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相关制度缺失,影响了老年护理作为一个专业全方位的设计与建设。而老年护理与护理专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定位、培养目标及内容都有所不同,导致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受到制约,限制了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需求。

2.3老年护理课程设置少、教学资源不足

我国护理专业在培养定位上主要考虑的是临床护理,即使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也是如此,护理或老年护理方向培养的学生虽可胜任部分老年护理工作,但因专业定位的局限性,考虑老年护理岗位需求的因素不多,涉及老年护理人文、社会、心理等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很少或学时不足,学生仍缺乏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老年护理有其自身特点与要求,需要一个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但目前缺乏具有老年护理健康知识、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护理人员,已不能满足社区医院、家庭、养老机构对老年护理多元化知识和全方位能力人才的需要。

2.4老年护理师资匮乏

老年护理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没有素质过硬的老年护理师资团队,就无法培养出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而目前的老年护理师资主要是从事普通护理教学的师资,其缺乏老年护理实践经验。老年护理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数量严重不足。从质量上讲,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手段上差距巨大。面对中国老年人大量增加,教师在老年护理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不足,应对老年护理教育的新措施不多,培养的老年护理人才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2.5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建设难度大

目前,我国各个层次院校的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多数建在普通医院,主要是针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在最需要老年护理人才的社区医院、养老机构实训基地很少。一方面是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老年人越来越多,但是养老机构仍十分缺乏;另一方面与普通医院比,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各种设施不完善、技术跟不上,条件较差,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护理开展的项目不多,层次低,不能满足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条件。因此,要在社区医院、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护理实习需要的实训基地难度较大。

3 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对策的思考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才,针对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3.1做好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

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要开展好老年护理教育,一是政府应做好老年人养老政策法规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并完善老年人相关养老保障制度、老年人社区护理制度;促进社区医院、家庭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多元化护理服务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创新中国养老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护理服务[6],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各系统、各部门协调发展。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老年护理教育的顶层设计,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三是学校要做好老年护理专业建设规划。高职老年护理教育层次要分明、定位要清楚、培养目标要明确。建立完善的老年护理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各层次老年护理教育协调发展。

3.2加强高职老年护理教育研究,促进老年护理专业建设

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及变化,围绕社区医院、家庭护理、养老机构的老年护理需求,一是积极开展高职层次的老年护理教育研究,积极探讨在老年护理制度下开展社区多元护理服务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老年专科护理发展动向、老年护理开展的新技术及新业务。二是明确高职层次老年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确定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定位。三是明确高职高专老年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如对老年基础护理技能、健康评估能力、急性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的要求,制订老年护理培养标准,不断推动老年护理教育发展,推动老年护理从专业方向向老年护理专业发展。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及老年护理专业建设标准积极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建设。

3.3积极开发老年护理教学资源,促进老年护理课程建设

开展老年护理教育时,应加强培养学生老年护理知识、技术、技能,加强学生与老年人交流沟通等方面课程的建设与教学资源积累。一是可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教学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合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老年护理的培养目标构建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完善老年护理课程结构[7],设置老年护理核心课程、老年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课程、老年护理伦理学课程、老年护理相关心理学课程等。二是要认真研究并确定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家庭访问等服务应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与相关课程的教学项目及教学内容。三是要积极进行老年护理、急救技术、老年康复、老年保健、老年护理管理、老年安全护理、临终关怀服务等课程建设[8],开发与积累老年护理教学资源,编写老年护理相关教材等。

3.4建设具有先进老年护理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

培养一大批满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的老年护理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年护理师资队伍。高素质老年护理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职护理类学校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老年护理师资培养,培养对象可以是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师或其他从事护理教学的教师。培养方式一是开展各类老年护理师资项目培训;二是提升老年护理教师学历结构、培养高学历老年护理研究生来充实教师队伍;三是输送教师到老年护理教育先进的国家考察、进修,学习其经验,快速提升老年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老年护理专业建设打下基础[9]。

3.5建设老年护理实训基地

教学实践是老年护理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一是根据医院、养老院、社区康复中心等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等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各门课程的实训标准、项目及内容。二是建立校内模拟社区情景的实训基地,开展家庭老年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多种实践技能模拟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掌握老年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感受老年护理各个岗位的工作环境。三是积极建设校外老年护理教学实训基地,在老年医院、社区老年护理中心、社区家庭老年护理中心、老年公寓建立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将技能操作实训课安排在实训基地进行,使护理实践教育与护理实际工作无缝衔接。

综上所述,加强建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成千上万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需要整合学校与社会的资源,学校、社区、养老机构等多方合作互动,形成共同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运行机制,这是满足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多元化、复杂化人才需求的有效措施。

[1]孙雯.“双化”形势下老年社区护理现状分析及高职护理专业结构的完善[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5):62-63.

[2]张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社区老年护理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8,6(3):17-18.

[3]林婕.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107-109.

[4]陈四清.对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多元化的思考[J].护理学报,2011,18(6B):27-29.

[5]李婧,董茂江,邱桂红,等.浅谈健康老龄化与老年护理专业建设[J].吉林医学,2012,33(4):883-884.

[6]时连瑞,王荣,李肇第,等.健康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158-160.

[7]孙雯.人口老龄化下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及人才培养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21-23.

[8]倪瑞菊,纪忠红.老年护理现状及改进设想[J].医学信息,2010,23(8):240.

[9]侯建林,董哲,王维民,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应对策略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5):641-643.

G40-03

A

1671-1246(2015)20-0095-03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SJWF1403)

猜你喜欢

养老实训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