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发展探思
2015-03-19杨雄珍吴郭泉黄文炎
杨雄珍,吴郭泉,黄文炎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正逐步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而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核心要素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因此,顺应转型发展,解决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设一支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是转型发展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转型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的新要求
高校教师发展,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体验、反思、实践、交流与研讨等形式,使自己在教师职业生涯中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团队合作交往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职业规划得以实现、职业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高校教师发展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其中,专业发展主要指专业水平的提高,即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跨专业知识面的拓展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学发展主要指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包括教师处理教材、了解学生、组织知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组织发展是指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日常工作中人际交往能力、集体归属感等方面的发展;个人发展是指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价值观念、生活目标质量等方面的发展。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高校教师发展的有机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教师的发展都是不全面的。[2]
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在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时期,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而有不同的指向。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为标准,不仅要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要培养创新能力。[3]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等方面除了必须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3]因此,转型发展中高校教师工作重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赖以发展的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是多元参与的过程,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实践活动。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职业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1)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理论教学强调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广博性和适应性,教师要把所传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对应的行业经验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3]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既要有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应用于社会的实践知识以及对专业发展起指导作用的创造性知识。[3]要掌握工程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善于吸收各学科的精华,把最新的理论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形成开放式的知识结构。(2)教学能力结构方面: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通常融教学、实践为一体,强调演示、试验、实习等多种实时性、交互性技术的应用。[3]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技能。要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历,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要有较强的技术教育能力,具备担任技术教育教师的基本条件,能够进行技术教育研究和技术实践教学。(3)职业素质方面: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地方经济,直接为社会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点。[3]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担负着“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师”角色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工程师”角色的职业素养,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还要爱岗敬业,要有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
为此,转型发展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促进教师发展必须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技术专业水平、技术实践创新能力、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把教师发展制度和教师发展机构的建设作为教师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把教师学习技术和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发展工作的重要目标,促进教师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转型发展进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数量、整体结构、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教师发展工作存在不少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够全面,缺乏对应行业的知识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不能完全胜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队伍的技术应用能力是体现其队伍特色的主要标志,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教师,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对应行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应用知识。但是,目前进入应用型本科高校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技能的问题,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关注学历学位的提升,对高校教师的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技术专业发展缺乏完善的培养方案,导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既能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还能进行教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双师型”教师缺乏。
2.教师教学发展不均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中,转型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学生数量增长较快,从而带来了教师需求量的增加,为解决教师资源短缺问题,学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基本上是出了校门又进校门,没有掌握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其规律,缺乏教学基本功,缺乏驾驭课堂秩序的能力,缺乏技术实践经历,不能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上教学年限不长,教学经验不足,职后培训跟不上,导致教育教学水平不高。
3.教师发展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未搭建好教师发展组织平台。目前,在我国众多高校之中,尤其是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校,对高校教师发展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真正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的高校在国内并不是很多,教师发展制度不健全,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没有专门的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特质的评价标准,在教师考核评价中,过多重视科研能力的考核,忽视教师实践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部分学校没有教师发展的规划和相应的激励政策,教师发展缺乏激励机制,约束激励制度缺乏科学性,不能在教师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4]
4.教师个人发展得不到充分实现,教师的主动性和个性化不足。需要是人的动机与行为的基础,教师的内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个人发展。高校教师一般都是学历层次较高、文化素养较好,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质量、价值观念与职业规划等往往有更高的追求。[2]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根据教师的个人实际需求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教师个人的发展计划主要是按照学校设定的固定框架开展,教师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高校教师个人发展并不那么令人满意,教师的个人发展缺乏主动性,且个性化不足,没有特色,没有活力,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积极性。[4]
三、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的工作思路
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发展必须立足学校、教师和地方实际,着眼于地方性、应用性、重特色的办学定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教师发展的工作思路,使教师发展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教师的新要求。
1.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工作,构建专业化的教师发展组织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其关键之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的发展其核心所在就是教师的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重视教师的发展,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形成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把教师发展工作与学校的转型发展改革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培训的功能,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关注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从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强师德建设。为学校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信息资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提供保障,使教师能更快更好地胜任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角色。
2.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要结合课程教学特色、企业文化特色、技术教育特色,要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利用教师发展平台,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发展活动,例如:通过学历提升计划、访问学者计划、短期进修学习计划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产学研践习计划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计划、“以老带新”工作计划、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名师打造计划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发展新体系和新机制,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目前,我国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缺乏连续性,教师教育体系中没有专门化的技术教育教师培养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业行业,立足于技术更新与发展,而转型发展中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与社会对技术师资的要求相脱节,因此必须依托社会力量,实施校企共建、校企共管、校企共享的教师发展新模式,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发展新机制,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力量,与企业形成交流,定期指派教师深入企业实习和挂职锻炼,通过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提高教师的技术实践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
4.建立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保证教师发展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根据转型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个人需求,制定专门的促进教师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确保教师的主动发展。建立完善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使教师发展组织机构更加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发展中获得自我成就感,获得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建立技术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管理新机制,使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
四、贺州学院教师发展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学校的发展定位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根据学校的总体战略部署,学校教师发展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构建教师发展机制,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中心,内培外训,产学联动,培育学术水平高、行业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应用型大学教师。为实现这一教师发展目标,学校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制度引领,政策保障。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工作,制定出台教师发展规划,并把教师发展规划纳入了学校的发展定位规划中。为确保教师发展工作收到实效,学校积极探索和强化各类教师发展项目的过程管理与成效评价,制定了各项教师发展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如《贺州学院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贺州学院“双师型”教师奖励暂行规定》等,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教师发展专项经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行教师发展“一把手“责任制,将教师发展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2.建立教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规范管理。组织管理体系是教师发展工作的组织、管理架构,自2013年以来,学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心主任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该中心是学校教师发展研究、咨询、支持和服务部门,负责教师发展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为二级学院教师发展工作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负责开发教师发展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了包括学术能力提升平台、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平台等教师发展平台,利用教师发展平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师发展活动。[5]
3.做好外引、内培、外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自身培养提高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激励政策,采取刚、柔结合的办法,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人才;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实施申报教授和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激励政策,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层次;实施高水平成果奖励政策,从2013年起学校实施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激励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出高水平成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不断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采用内培外训的方式,包括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广西高师网络培训、学校自主研发的网络课程培训,校本课程培训、各类讲座、沙龙、教学竞赛等校内培训,以及企业培训、挂职锻炼、产学合作、企业调研、国内外访问学者、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参加会议、论坛等校外培训形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4.校企共建,推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近年来,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定了《贺州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办法》、《贺州学院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暂行办法》。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时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在教师绩效考核方面突出“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权重。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中,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的合作,分别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公司、用友新道教育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各类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在合作过程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应用科研开发,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接受培训、到生产经营一线挂职(顶岗)学习,大大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操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技术专业水平、技术素养和技术教育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1]肖笑飞,邓宇,熊思思,等.高校教师发展必要性研究:以江西某高校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6):314.
[2]胡小桃.从高校教师发展状况看我国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95-97.
[3]宫霞.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222-223.
[4]李敏.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4(23):224-225.
[5]陈章顺,骆洪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2014,25(4):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