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以廊坊图书馆为例
2015-03-19王丽荣
□王丽荣
一、图书馆系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脉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由政府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该产品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制度的综合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快建立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大问题进行改革,进一步明确了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不仅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为今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二)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图书馆是基础文化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看,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文献整序、开发智力资源、传递文献信息、进行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多种职能,同时也兼具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而其最基本的职责是为读者提供文化服务,因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然要求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
2.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能够充分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的公共性、均等性和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要求为导向,以电视节目收看、收听无线电波、阅读书籍和报纸及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形式而展开。特别是公共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公民免费开放的公益性,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性质和目的相一致。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任。“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概念的提出,使“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运动逐步兴盛起来,其不断发展也为人们在家庭和工作之外提供了另外一个相对“真空世界”。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束缚,快节奏、快餐文化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供有品位有品质的文化休闲生活的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满足了人们对缓解压力、释放自我的慢生活的需求。因此,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二、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两种模式
(一)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主要是以“公共图书馆服务”为研究对象,以总分馆模式将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类建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即以市级或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将县级、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农村书屋作为分馆,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从纵深方向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这种建设模式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推广都比较成熟了。例如深圳的“图书馆之城”,东莞集群图书馆模式,“苏州模式”、“嘉兴模式”都是很成功的案例。
(二)建设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这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相比,看似只是词序的变化,但是其含义和组成却迥然不同。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各类图书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它不仅包括公共图书馆,还将同一个地区的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如高校、科研、中小学、企业图书馆等一同纳入到整个图书馆服务体系当中,构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这种建设模式需要各种类型图书馆分工协作,更能充分发挥各类型图书馆的各项职能,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而这种模式的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方面还都处于探索实验阶段。
三、廊坊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想和主要举措
(一)建设构想和依据。廊坊位于京津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是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城市,廊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据图书馆发展现状,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各类型各系统图书馆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公共性、均等性和全覆盖,廊坊图书馆服务体系采取了“总分馆+联盟馆”纵横结合的图书馆网格服务模式,即以纵向服务为主、横向服务为辅的服务体系。建设以市级中心馆向县、镇、村(社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为纵轴,向学校、行业图书馆的联合服务为横轴的,纵横交错覆盖全市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这种模式的构想基于以下两点:
1.现有图书馆基础薄弱。第一,县级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薄弱。廊坊市辖2 区2 市6 县,仅7个建有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足一半达标,只有三分之一的村街建有文化活动室。第二,服务水平偏低。人均占有藏书、藏书年流通率、人均年增新书、人均到馆次数等指标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各图书馆之间未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第三,人力资源匮乏。县(区)图书馆仅4家有独立编制工作人员,2家与中学图书馆合建,工作人员属教育局编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基本没有负责图书室的专职人员。第四,经费保障不足。7家公共图书馆中有2家经费有保障,4家经费严重不足,1家无经费,全市人均新增藏量为0.027,未达到国家标准。因此,依赖于公共图书馆系统建设的总分馆单一模式不仅建设起来困难重重,而且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达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目标。
2.廊坊高校图书馆、行业图书馆间的紧密合作。1996年5月,由廊坊市图书馆牵头,联合廊坊市14所大中专院校图书馆成立了廊坊市图书馆学会。学会成立之初,其会员单位仅23个,截至2015年,学会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31个。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不仅加强了各类型图书馆间的了解与协作,而且为廊坊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合作基础。1个县级图书分馆和5个社区图书分馆及4个院校和2个企业联盟图书馆是这次纵横联合建设的主要成果。
(二)主要举措。“总分馆+联盟馆”纵横结合的图书馆网络服务模式打破高校、行业围墙,打开高校、行业图书馆大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与公共图书馆建立联盟关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这将成为利民利国的重要文化举措。第一,整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同时面向社会开放,有利于提高各馆文献的利用率。第二,把高校、行业图书馆纳入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为市民提供更为全面的文献服务。第三,公共图书馆与高校、行业图书馆联盟,有利于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平、均等覆盖。但是,这种模式的建设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却还没有具体的实践案例,建设处于实验摸索中。在廊坊图书馆的建设中有以下几种措施值得关注。
1.坚持政府主导,宏观调控,建立起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框架。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还有把握大局、宏观调控建设方向和构架的责任。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依靠公共财政,基础建设、文献资源的供给、文献服务的提供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的投入。廊坊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2014年开始,初步预算资金达到700万元,没有政府的主导支撑是很难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政府领导的支持也是完成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2014年8月,廊坊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同时廊坊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也正式开展,这也是2014年廊坊市委市政府14 件便民服务举措之一,为此正式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这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加强横向协调,达成共识,提高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支持。廊坊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采取“总分馆+联盟馆”纵横结合的图书馆网络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纵向强化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而且在横向上加强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合作。横向合作,将高校、企业等图书馆的专业文献资源纳入到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更能充分发挥专业文献的优势,扩大文献资源支持的广度和深度。在建设之初,联盟体系中的各个成员多次协商,共同探讨,最终在联盟建设的意义和设想上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建设,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
3.延伸服务触角,多元服务,将各项服务向基层和个体人群覆盖。依据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公益性、均等化、全覆盖”的建设原则,将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覆盖到全市的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体人员,开展多元服务,创新服务体系。通过建设社区图书室,开展流动服务车服务、建设24 小时街区图书馆、鼓励个人创办图书漂流服务点等多元化服务手段,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随时随地满足广大群众读书看报的需求,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家庭。
4.强化机制建设,共同遵守,建立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规章制度。“总分馆+联盟馆”纵横结合的图书馆网络服务模式将各个类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整合到一个服务平台上,提供通借通还的联合服务。但是各个类型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单位,而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强化机制,规范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在制度机制建设方面,制定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业务建设和开展联合服务的基础。馆藏文献编码规则、读者证号编码规则、中文图书编目细则、分类法使用级次、图书加工标准、通借通还规则等等各项管理规定由各个成员单位协商制定,共同遵守。二是在人才机制建设方面,建设一支数量合适、结构合理、能够胜任图书馆公共服务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开展服务工作的保障,特别是一些基层服务单位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年龄结构不合理,甚至是兼职人员提供服务,极大地限制了文献服务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使得一些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摆设,因而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机制。全面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培训,有效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行绩效考核,制定奖励机制,保证人员的稳定性。三是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建立并实施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考核评估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及其成员单位在建设、管理、服务、效益等方面开展考评,同时接受社会、群众监督,以达到真正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职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读书看报、文化休闲娱乐的需求。
四、结语
总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廊坊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总分馆+联盟馆”纵横结合的模式建立起了廊坊特色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着力推动了廊坊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也摸索出了一些建设经验,为中部地区城市创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决策提供实践经验。
[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召开[EB/OL]. http://www. gov. cn/gzdt/2013 - 11/07/content_2523718.htm
[2]郭伟.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火如荼[N].廊坊日报,2015 -3 -2
[3]许军林.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2:12~14
[4]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zgjx/2015 -01/15/c_133920319.htm
[5]廊坊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6]洪秋兰,柯平,马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定位和发展分析[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0,7: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