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03-19郑丽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食品检验教材

□郑丽雪

近年来,世界各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瘦肉精、毒大米、毛发酱油、地沟油、石蜡火锅底料、冰激凌中毒、巴氏消毒奶中毒、花生酱中毒、“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极广,造成恶劣影响,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其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世界食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社会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类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是常熟理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理论和实践课程共计64 学时,理论和实践课程各占32 学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类相关的管理、技能等工作打下基础。本文主要论述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旨在培养能和社会需求直接“对接”的“零适应期”实用型人才。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可选用的教材少,实验内容繁琐。食品微生物检验专业高校设立较少,目前尚没有国家统编的教材,2003年以前的教材大多是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类专业规划教材,2003年以来,化学工业出版社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两本食品微生物检验高等学校用教材,这两本教材注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专业实验的有机衔接和食品微生物检验原理和技能的结合。食品微生物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技术没有涉及,教材中的各类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及其标准部分只介绍国标(GB4789.1~4789.31 -2010)中的方法,没有国际通用的方法和一些快速检测方法,由于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学生到进出口部门或外资企业从事食品检验类工作,将产生很大障碍,现有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传统,学生主动性差。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比例很高(2015年7月以前,开设课程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比例高达2:1,2015年9月以后,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比例调整为1:1,理论课在1~16 周开设,逢双周上一次课,实验课在3~13 周开设,每周一次课,这就出现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操作往往对应不上,学生不能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及时在实验操作中加以巩固,一方面学生容易遗忘,教师需要重复讲授,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变差。另外,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上涉及的检测方案设计、采样等内容都是由老师完成,学生只需按方案,用老师采集的样品开展实验即可,无需动脑,交一份雷同的实验报告而已。学生掌握的只是皮毛,根本没有系统掌握整个实践流程。

(三)实验设备简陋,台套数少。常熟理工学院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配套的仪器设备有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水浴锅,这些仪器只能完成培养基的灭菌、微生物接种、微生物培养等简单的实验。目前,食品微生物检验在实际应用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多,采样复杂,操作要求高,能导致食品中毒的致病菌就有几十种。因此,操作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现有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不利于教学实用化的推进。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全面更新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实际需求,确定理论课程的内容。一方面,精讲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是为学习其他的技能打基础的。另一方面,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更多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要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了解国际上先进的检验方法检验技术,为日后进入进出口部门或外资企业工作打基础。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中涉及的样品采集和送检、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与报告等几个部分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不再参与样品采集的工作,这样会让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整个流程,同时,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食品微生物检验网络课程已初步建成,内容涉及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进度表、教学课件、复习题、讨论版等几个模块,学生可以随时关注相关信息,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程改革后,拟增设实时案例分析模块,通过模块学习,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同时,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去预防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大家展开讨论分析,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网络课程中增设一些外部链接,链接内容主要是在企业实地拍摄的视频、企业的相关课程、企业的“疑难杂症”等,让学生了解到企业里都在做什么,具体生产企业相关检测和实验室课程的不同,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变通,主动查阅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三)开设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过程。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为做优实践训练效果,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个别验证性实验内容进行梳理,拟开设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实践教学切实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科研平台反哺教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利用科研平台上部分的仪器设备等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菌落计数仪、荧光定量PCR 仪等仪器的使用,并进行样品检测,和常规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弥补教学设备不足带来的弊端。

(五)校外实地参观。针对学校所教专业与市场需求差异为题,增加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机会,对食品微生物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有详尽的了解和立体感受,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样的实践活动必能成为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有利臂助。

三、结语

教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和实际的有机衔接,变被动为主动,变主导教学为引导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强、职业素养高的高级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

[1]龚艳妮.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闵长莉,汪学军,张莉.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0

[3]刘桂香,李冬霞.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及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

[4]朱英莲.高校《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食品工程,2015

猜你喜欢

食品检验教材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