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途径探索
2015-03-19喻爱惠
□喻爱惠
一、现阶段五年制高职数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的结构和模式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独立型结构,高职院校在中职毕业生中,通过高考择优录取;二是一体化类型,即中职和高职统筹安排一种学制及衔接模式,也可在校际间分段完成学业。
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分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基本上是前阶段把学生当作中专生看待,后阶段学生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当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不高,这样的生源素质与课时安排在中专阶段一般都完不成基本的教学内容。中、高职数学课程脱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脱节。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高职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为了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高职数学的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制中职阶段的课程,许多院校套用中职的课程体系。中职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解题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还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脱节。中职阶段数学以初等数学为主,由于生源差,教材尽可能降低难度。有关内容点到为止,比如指数运算,只安排两课时,大部分学生运算法则都难掌握。而指数运算是高职数学中导数和积分运算的基本运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些偏难的章节内容一般作为选修内容,这往往与对口升学的考试考纲会有出入。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较,学生所学内容不同,基础不同,中职生进入高职后,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站在相同的起跑线,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因此中、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脱节,会严重影响学生数学课学习的连贯性。
(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脱节。中职阶段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教学上以注入式方法为主,甚至是填鸭式教学。因为中职要求两年内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重,满堂灌在所难免;高职阶段,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教学方法倾向于启发式,小组讨论等等,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授课方式也由传统黑板加书本的教学为主向多媒体教学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五年制高职教育暴露出以上这些问题,使得课程体系设计没有实现一体化,未能实现中高职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五年一贯制的培养体系。同时课程体系缺少有效的考核和评价,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而学生的数学知识甚至直接影响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的效果,使得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质量,特别是工科类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为此,我们应从五年制高职学生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进行总体设计。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基础,这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数学课程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把数学知识作为工具教给学生,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数学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
(二)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做到课程体系无缝对接。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衔接。将五年制高职课程简单地划分为中职和高职两阶段,并套用两套教材的做法,是造成目前课程内容脱节的主要原因。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或者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但要编写出真正意义上的适合各个专业的模块化教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教材的编写工作量大,而且要求编写成员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有相当的了解。在教材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案来完成教学工作。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切合专业实际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数学课程既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又要传授数学思想方法,启迪学生智慧。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或许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仅只是传授数学知识。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智慧。从具体内容的要求和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多想多问,积极与老师互动,以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程的衔接,不能撇开专业自成一统,还要体现在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切合专业特点运用数学知识,尽可能扩大课堂信息量,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数学课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再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扩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教学管理,促进课程衔接。五年制高职录取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生达到录取条件后,直接进入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学制五年,系统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书。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差,自制力较弱,五年制时间长且学业上无压力,学生的日常学习比较懒散,往往难以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最终要想顺利毕业,学校只能降低标准和要求,这样就影响到教学效果乃至学生的培养质量。做好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衔接,还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情感投入,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要及时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要耐心沟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打心底接受了老师,才会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坦然面对困难和失败。学会自我调整心理状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关怀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还应该注重进行教学反馈,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思路等,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之,要顺利完成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就需要开发合理的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合理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逐步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需要学校教学体系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科任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密切配合,集思广益,不断尝试,完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使课程衔接完整。
[1]斯彩英,潘中川.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河南教学院学报(自科学版),2005,12:83~86
[2]张玲.中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2(12):22~23
[3]徐泽娟.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课改研究[J]. 考试周刊,2010,57:9~10
[4]田杨.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3,29:144~145